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物源及古水流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利用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方法,对合肥盆地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的下第三系的物源及古水流进行了研究。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发育大别、张八岭、霍邱和蚌埠等物源及古水流体系。其中,在侏罗纪以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在白垩纪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主要发育在新生代。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霍邱、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是盆地内部次一级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  相似文献   

2.
早白垩世晚期江西贵溪盆地的控盆断裂活动加强,在盆地边缘的不同地带及盆地中心发育有不同的沉积体系,野外露头岩相特征和剖面的研究表明,贵溪盆地罗塘群主要发育有冲积扇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及辫状河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特征主要受控于盆缘断裂活动,不同的沉积体系出现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并由不同的岩相组成.沉积体系的特征、分布及组合型式反映了陆相断陷红盆沉积相带窄、横向及纵向上相变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外,还对体系的变形特征及"敏感点"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具有较好的侧向刚度及限制变形的能力.以北京市朝阳区某基坑为例,介绍了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在复杂周围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并通过工程实测及数值模拟,对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的变形特征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主要水问题及水文水资源学科的设置体系,阐述了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研究前沿及热点,提出了未来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体系的设置及发展方向,旨在科学设置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及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们的安全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李秀国 《新疆地质》2011,29(2):183-188
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及野外露头层序地层学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桑株、杜瓦、皮牙曼、阿其克等剖面的二叠—下三叠统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建立了和田地区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该区二叠—下三叠统共划分为5个Ⅲ级层序及12个体系域.研究区在不同时期共发育5种沉积体系类型,包括冲积扇体系、河流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体系及扇三角洲体系,指出该区层序演化中有利的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及组合.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富油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成藏的基本地质要素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烃源岩、沉积体系、储盖组合、储集性能、构造以及湖盆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及控制作用。受深湖分布控制的有效烃源岩生烃区及南北两大沉积体系是油气主要的富集及储存场所,并在完整连续的湖泊—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中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及相应的储集空间。明确了南北两大沉积体系分别控制着储集砂岩的类型、岩性、物性及其展布规律,探讨了延长组油藏的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应用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大量的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将侏罗系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解析为3个低级别建造块——A、B和C亚单元;以亚单元为单位,在三维空间内识别了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多种成因相及组合,重建了体系域,总结了体系演化的规律性;对聚煤作用进行了成因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地层中均有发现,然而该共生体系的发育机理及控制因素目前研究薄弱,亟待厘清。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对国内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已有研究,系统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发育特征及组合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意义,并提出目前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首先,通过梳理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各地质历史时期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特征,发现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广泛分布于全球51个地区,以北半球为主,且亚洲分布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非洲分布相对较少;此外在南美洲及大洋洲也有零星分布;共生体系分布层位众多,从前寒武系到第四系均有分布,以二叠系居多。总结了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组合方式的5种类型: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厚层白云岩上覆于厚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上覆于厚层白云岩、厚层白云岩夹薄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夹薄层白云岩,并探讨了共生差异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主要控制因素以及共生体系发育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律。其次,在全球共生体系矿物类型、特征精细表征基础之上,由宏观现象分析向微观机理解释转变,并划分出共生体系中6种蒸发岩和5种白云岩类型,初步分析了共生体系特征及成因。最后,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中成岩流体的性质、特征、来源及流体演化路径。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不仅为解决“白云岩(白云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推动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并为共生体系内油气资源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自太古宙以来,这段时间内再现了40%的地球早期历史。在此期间地球在热力学和岩石学方面正处于演化阶段。该阶段不是以简单的热力学体系为特征。在特定的时间内,因为大洋岩石圈可能组成的地球表层,所以人们可以确立“平均”地球热力学体系用以清楚地反映大洋热力学体系。在整个太古宙,地球平均热力学体系的演化包括:平均地幔温度降低了200K,地表热则降低了2倍,且岩石圈的年龄和厚度(热边界层)增加了1/2。从太古宙末期到现在为止,以上的变化及平均地热体系的变化同时进行,且与平均地热体系之间的偏差总是存在,在地幔对流作用过程中这种偏差和上升流体及下降流体有关,从深部热边界层和岩石圈陆块开始,热柱呈现不稳定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宁深1井深井高温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超  梅永刚 《探矿工程》2012,39(6):27-30
针对麻黄山西部区块深部地层特点及难点,在室内优选抗高温钻井液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性能优化研究,逐步改善其抗温、抗污染能力,并引入SPC-220与磺化处理剂发生高温交联,进一步增强体系的抗盐污染能力。宁深1井现场应用证明,该抗温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对井下复杂情况的处理及顺利钻达目的层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叠合断陷盆地沉积体系分析--以东海丽水-椒江凹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兵  李小燕  庞国印  唐俊  唐丽  王琪 《沉积学报》2012,30(4):696-705
 丽水-椒江凹陷是我国近海海域典型的叠合断陷盆地。综合分析岩芯、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沉积体系开展了重点研究。分析认为,古新世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海洋体系及重力流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古新统各组的沉积体系展布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断陷初期月桂峰组为湖泊沉积环境,而后断陷继续,海侵发生,沉积环境转变为海洋环境;古新统沉积期三角洲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西缓坡,以闽浙隆起为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东侧陡坡带,在月桂峰及灵峰组沉积期,灵峰潜山出露水面,其两侧形成多个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基于以上研究,预测出研究区的两个有利勘探相带:灵峰潜山两侧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滨浅海(湖)砂体、丽水西次凹西斜坡南部与断块有利构造相匹配的三角洲前缘及滑塌重力流砂体。  相似文献   

13.
赣东北早中侏罗世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及陆盆演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赣东北1/5万地质填图及上饶县清水乡缪源村下中侏罗统实测剖面基础上,提出林山组、罗坳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分析了沉积体系的4种类型(冲积扇辫状河体系,辫状三角洲体系,湖泊三角洲与湖沼体系,曲流河体系),编制了赣东北地区早侏罗世古地理略图,总结了侏罗纪陆盆演化的5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结合粒度分布特征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演化,建立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特征和煤层在层序格架下的位置、聚煤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沉积体系有浅海碎屑陆棚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平原是区内最主要的成煤地带,煤层均位于SQ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内,分布于盆地中央隆起带内,向南、北两侧,由于水体加深而脱离沼泽沉积环境,不利于煤层的形成。中央隆起带是羌塘盆地今后重要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基坑采用的钢管桩+土钉墙复合支护体系施工应用,介绍其设计思路、计算过程、验算及最终效果,论述了该支护体系在类似施工条件下,具有较大的技术及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6.
县(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广西在近年来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工作中的情况,论述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建立过程及该体系建立后运行中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的问题.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包括筛选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组织机构,落实人员与监测责任,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制订临灾避让措施及防灾预案,建立有关制度等.该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子体系和技术支持子体系,前者由县、乡(镇)、村(含各监测点监测员)3层的组织机构构成,负责监测的具体工作,后者由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指导.体系建立后,保障该体系正常运行,是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该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中安排适当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国景星  戴启德  徐炜 《沉积学报》2001,19(3):368-374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长堤地区下第三系发育有水下扇、滨浅湖滩坝、扇三角洲、浊积和辫状河等 5类沉积体系。并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在本区的亚相、微相类型及其特征,系统分析了早第三纪不同阶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时期物源区及古水流流向,总结了垂向上沉积体系的演化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氨基酸、多糖以及有机酸混合体系中形成的碳酸钙晶体进行了表征,进而比较了多组分有机质作用下碳酸钙的矿化现象。结果表明,氨基酸-单糖体系(A-M)促进了碳酸钙的沉积,其钙化速率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36%;有机酸则抑制了碳酸钙的沉积,单糖-有机酸体系(M-O)、氨基酸-有机酸体系(A-O)和氨基酸-有机酸-单糖体系(A-O-M)的钙化速率分别下降了33%、29%、17%。其次,A-M体系合成的晶体以方解石为主,包含少量的球霰石,M-O、A-O和A-O-M体系则在柠檬酸的调控下合成了方解石。最后,A-M体系合成了块状晶体(粒径为10μm)及中空的环状晶体(粒径为5μm),而A-O和M-O体系合成了棒状晶体(长轴径5~15μm,短轴径3~5μm)。A-O-M体系存在含量最高的有机质,导致成核速率高于生长速率,因此合成的晶体呈粒状(粒径1~3μm)且发育不完整。研究揭示了多组分共存体系中的生物矿化现象,阐明了柠檬酸在多组分体系中对晶体成核及生长的主导调控作用,对研究黄龙高寒环境下的生物矿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香英  王英滨 《铀矿地质》2008,24(2):123-127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四元体系K^+、Na^+∥CO3^2-、HCO3^--H2O35℃相平衡及平衡液相的密度、电导率、折光率和pH值,测定了该四元体系在35℃条件下平衡溶液的浓度及物化性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平衡相图。研究发现:该体系平衡过程中有复盐KNaCO3形成。  相似文献   

20.
我省自19—1978年间区内共发生248次浅震和10次深震。这些地震活动明显地受挽近期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地震震中的分布显示带状及线状的规律性,据此划分了不同方向的地震带。本文分三个方面对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做了初步探讨。一、构造体系概况区内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经过不同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体系(带)有: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华夏式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弧形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其中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是我省主要的构造体系,它们互相交切,组成了我省的基本构造格架。这些构造体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