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第11卷4期刊载了加州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丹顿(R.C.Denton)、多诺万(A.Donovan)和翁(K.K.Wong)合写的题为《美国国家地震工程情报处》的报道,介绍了该机构的有关情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3~4月第11卷2期登载题为《北美洲地震学的开端》的文章,系摘自鲁比(W.W.Rubey)写的关于1906年4月18日加州地震情况介绍。这个介绍原为国家地震调查委员会的一篇报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1979年1月第69卷1期299页刊载克洛德(W.K.Cloud)写的《地震危险的评定与减缓》的书评,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80年第12卷5期刊登美国地质调查局麦克卡布(MarilynP.MacCabe)写的题为《加州地震知识的普及教育》的文章,摘译如下: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系的特纳(RalPhToner)及其同事在对南加州社区进  相似文献   

5.
美刊《开放的地球》(Open Earth)1980年第10期刊登史密斯(P.J.Smith)撰写的题为《地震预报现状》的文章,译载如下:今年早些时候,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吸引了那么多人的注意力,以致发生在以南几百公里的加州的一些相当大的地震都被忽略了。这些地震本身并无更多惹人注意的地方,因为它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内华达山区,远离繁华的太平洋岸。可是,加州最近的这些地震,虽然表面上看来没有伤人,却预示着可能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6.
美国《地震情报公报》1979年第11卷5期刊登多伊尔(Hugh A.Doyle)撰写的题为《澳大利亚西部加杜克斯(Cadoux)附近1979年6月的地震》的文章,摘译如下: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地震活动最为平静的一块陆地,因而,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也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979年6月2日澳大利亚西部的小城镇加杜克斯因受到一次中等强度地震中的第2个地震  相似文献   

7.
美《地质时代》杂志1977年12月第22卷12期登载题为《地震光》的报道,译载如下:美国地质调查局丹佛区域中心的德尔(John 5.Derr)认为,地震光-在某些地震时刻所观测到的发光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这些光的大部份报告来自非专业观察者,有少数科学家已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经过数年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80年第12卷5期刊登题为《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地震教育学院》的署名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杂志第206卷2期刊登了克尔(Richard A.kerr)撰写的题为《地震预报的前景暗淡》的文章,指出,有些地震可能极难或不可能予以预报。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0.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1980年11月7日刊载莱纳(Urban C.Lehner)题为《重视地震的日本人坚持观测鲶鱼》的特约报道:日本和美国的加州两地区的面积大小相仿,并且都与太平洋相邻。两个地区都有地震发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地震是两地区的共性。但这种想法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肖尔茨(C.H.ScboIz)曾于1976年6月作为美国“海城地震考察组”成员访问过中国,在英国《自然》杂志1977年5月12日第267卷5607期120~124页上发表了题为《海城地震予报的一种物理解释》的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可能是由一个形变锋(deformation front)引起的。我们曾根据作者寄来的该文予印稿译载在《国外地震》1977年第3期上,并加了 编者按语。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 Ncws)1977年第3卷22期342页刊登了扼要介绍肖尔茨这一观点的题为《中国(海城)地震是一个运动着的连波引起的吗?》的报道,全文译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9—10月第11卷5期刊载罗杰斯(Garry C.Rogers)等人合写的题为《加拿大西部沿海的地震研究:太平洋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的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杂志1978年1~2月第10卷第1期登载了美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艾伦(Clarence K.Allen)的题为《第四纪地质——估计地震活动性的基本线索》的文章,这是他在该院地质和行星科学学部的一个报告稿件。作者在文中说:地质资料,特别是晚期的第四纪的地质资料是一种估计地震活动性及其有关的地震危险程度非常有价值的手段。这仅仅是因为,只要地质学家研究一下最近的地质时代,就能克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3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派尔(Henry Spall)对美国地震学家、加州大学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A.Bolt,曾于1973年访问过中国)的访问记全文,现将其中有关地震予报的部分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科学家》1980年12月号登载新泽西拉特格斯大学地质学副教授卡尔(M.J.Carr)撰写的题为《颤动的地球》的文章,其中谈到潮汐力与地震发生和火山活动的关系,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11卷6期登载了莱蒙特地质观象台辛普森(David.W.Simpson)撰写的题为《苏联一次主震的预报》的文章,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地震出版社与《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于7月16日至23日,在河北省昌黎县黄金海岸联合举办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研讨班.地震出版社、《华北地震科学》、《地震学报》、《地震科技情报》、《地震地质》、《东北地震研究》编辑部等30多个单位近60人参加了研讨.宣读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8.
美刊《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10卷3期载有美国地质调查局卡斯尔(R.O.Castle)撰写的题为《水准测量和南加利福尼亚隆起》的文章,用水准测量的结果对南加州帕姆代尔的隆起作了新的解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肖尔茨(C.H.Scholz)曾于1976年6月作为美国“海城地震考察组”成员访问过中国,在英国《自然》杂志1977年5月12日第267卷5607期120~124页上发表了题为《海城地震预报的一种物理解释》的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可能是由一个形变锋(deformation front)引起的。我们曾根据作者寄来的该文预印稿译载在《国外地震》1977年第3期上,并加了编者按语。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News)1977年第3卷22期342页刊登了扼要介绍肖尔茨这一观点的题为《中国(海城)地震是一个运动着的涟波引起的吗?》的报道,全文译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第10卷6期刊登了希尔(Mary Hill)撰写的题为《加利福尼亚地震安全委员会》的访问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