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直到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嘉陵江发源于秦岭,来自陕西省凤县的东源与甘肃天水的西汉水汇合后,西南流经略阳,穿大巴山,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纳白龙江,南流经南充到合川,先后与涪江、渠江汇合,到重庆市主城区注入长江。  相似文献   

2.
近40年来珠江流域平均气温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兆礼  陈晓宏  黄国如 《热带地理》2007,27(4):289-293,322
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00年80个观测站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借助克里格插值法(Kriging)对珠江流域各月平均气温进行插值,并用Mann-Kendall法分析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及其突变分量。结果表明:①40年来,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0℃/10a,并于1987年前后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暖突变(信度水平>95%);空间分布上,除红水河、柳江上游与右江中部地区平均气温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它地方均表现为增暖。②夏、秋、冬三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夏季的信度水平超过95%,而春季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珠江三角洲是珠江流域四季增暖最为显著的地区,其次为东江与北江流域;季节性(春季)的降温区域主要发生在北盘江、红水河、柳江上游与右江中部地区。③从月平均气温变化来看,呈上升趋势的有9个月份,其中6月份增加最显著,而3、5、7等3个月份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巴拉那河,系南美洲第二大河,长3998千米,流域面积280万平方千米。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曼蒂凯拉山脉,主源为1290千米长的格兰德河,汇合巴拉那伊巴河后始称巴拉那河。流经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上游连接巴拉圭河,下游汇合乌拉圭河和拉普拉塔河,然后出海。巴拉那河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自格兰德河与巴拉那伊巴河汇合点至阿根廷的科连特斯,长2700多千米。有著名的伊瓜苏瀑布。下巴拉那河段长1200千米,自北向南流贯拉普拉塔平原,河谷宽坦。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辽河下游盘锦境内河段名称由双台子河正式更名为辽河。辽河是辽宁人民的"母亲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辽河上游分西辽河和东辽河,东西辽河于昌图县的福德店汇合后称辽河。1958年前,辽河流至盘山县沙岭镇六间房村处出现分流,一支经现在的大洼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北京官厅水库是由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汇水而成。其中洋河是主要河流,对官厅水库水环境的地球化学形成有重要作用。它的上游由东洋河、西洋河和南洋河组成。三者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柴沟堡汇合,又流经宣化,下花园等地,进入官厅水库。整个流域面积大约14140平方公里,全长250公里。官厅水库水环境的变化除了受工业污染影响外,上游地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也是影响和控制水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闽 《中国地名》2012,(7):62-63
闽江,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闽江总长2959千米,干流长577千米,流经30余个县、市,流域面积6.1万平方千米,上游有沙溪、富屯溪和建溪3大支流,由水口镇入福州市境,在福州市境内150公里,经闽  相似文献   

7.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为了确定1955-2016年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尝试采用有序聚类分析确定了流域输沙量变化的3个时期,并利用泥沙归因诊断分析计算了含沙量、径流系数和降雨因子在不同时期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5-2016年间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存在1963和1991年2个突变点,在突变点前后输沙量存在明显变化,且这一变化主要受含沙量因子控制,人类活动是造成流域输沙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其中在1955-1991年间,红水河输沙量的上升主要由毁林开荒引起的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所导致;而在1964-2016年间,水库修建使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减少了83.49%,而同时期植被覆盖度的增长贡献了输沙量减少的12.03%。将WaTEM/SEDEM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同样发现1964-2016年输沙量变化的绝大部分(81.03%)由修建水库所贡献,而土地利用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相对较小(18.97%)。  相似文献   

8.
山水 《山地学报》2007,25(2):211-211
扎曲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北段,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北麓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杂多县(属青海省玉树州)境内,为澜沧江源头之一。在西藏昌都县昌都镇,扎曲与澜沧江另一源头——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扎曲是典型的高原河流,其河面高程多在3200~5000m之间,最低处(与昂曲汇合处)海拔也约3100m;其源区和上游地形舒缓,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着广阔无垠的草场,下游穿行于横断山高山峡谷之中,河谷宽窄相间。  相似文献   

9.
借助空间数轴,纵横向展开思考。以长江为例,上游穿峡切谷,造就了虎跳峡、长江三峡等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中下游串起了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这些湖泊的成因都是因洼地积水而成,深度相对不大,易淤积成陆,与东非裂谷带上的湖泊、贝加尔湖等由于板块张裂凹陷积水所成的深水湖泊在深度自然不能比拟;从上游山区到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区(或转换位置),既有冲刷力强(形成峡谷,水能丰富),又有挟带泥沙多的特点,长江三峡正好位于上游向中下游的转换位置,这里一建大坝,高峡出平湖,蓄水库容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是优点,但泥沙淤积则是缺点,这与三峡所处位置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气候立体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岷江上游的气候要素的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岷江上游的气候干、雨季分明;气温与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为2 500 m以下呈现负相关,而2 500 m以上呈现正相关;降水随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农田蒸散量和干燥度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高海拔地区凉爽而湿润,其限制因子主要是热量;而中低海拔地区温暖而干旱,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岷江上游主要气象要素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认为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生态恢复,应具体分析光热水状况,在不同海拔地区,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采用相应的植物来进行生态恢复,以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1.
再论广州河涌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广州河涌治理出现的问题,从地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近百年来广州水患己从防洪为主,转变为以治理水质为第一要务,提出应打通过去因防洪而堵塞的河涌,从上游引入外江水,增加径流量,改善水质;方法上应充分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做好此项复杂庞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12.
ENSO循环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主要形成区——唐乃亥以上流域的气象和水文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 El Nino 现象及 La Nina 现象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的对应关系,探讨了 ENSO 事件对黄河上游径流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ENSO 现象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丰枯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伴随着 El Nino 事件的发生,黄河上游出现枯水的概率较大,而黄河上游的洪水常伴随着 La Nina 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维系流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分析了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草地、林地、灌丛面积分别增加了1 665.00、381.75、162.75 km2,而荒漠和农田分别减少了2 165.25、20.50 km2;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年均值为228.64 mm,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祁连山一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部条带状为上游水源涵养量的低值区;从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水源涵养量以7.60 mm·a-1的速率减少;近15年来,研究区潜在蒸散、降水量分别呈现增加和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1.45、-0.67 mm·a-1,水源涵养与潜在蒸散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降水量正相关,降水量主要影响上游的中东部、北部的祁连山高寒地区,而潜在蒸散主要制约西北部的水源涵养量。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水系对龙门山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李勇 《山地学报》2013,31(2):211-217
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岷江上游流域最新一次区域构造活动,在此次地震中,岷江河道因北川-映秀断裂北西盘的右旋走滑作用而被水平错动0.8±0.2 m,岷江河道南西方向的河流阶地也被同步位错0.6±0.1 m。切过龙门山主干断裂的岷江上游干、支流水系因若干次历史地震驱动的走滑作用而发生同步弯曲。根据水系水平扭错量和岷江干、支流初始形成时间计算可知,穿越岷江支流河道的汶川-茂县断裂右旋走滑速率为1~1.4 mm/a,切过岷江干流河道的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右旋滑动速率分别为0.94 mm/a和0.71 mm/a。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各主干断裂右旋走滑作用有自北西向南东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域水库工程的修建,将改变坝下游原有的水沙输移过程,三峡水库蓄水作用对坝下游水沙输移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具体表现为:① 三峡水库坝下游洪水持续时间和流量被削减,下泄沙量大幅减少,沿程上输沙量虽得到一定恢复,但总量仍未超过蓄水前多年均值;② 2003-2014年d > 0.125 mm(粗)输沙量得到一定恢复,至监利站恢复程度最大,基本达到蓄水前均值,在恢复后其下游该组分泥沙冲淤特性与蓄水前一致,其中2008-2014年恢复程度弱于2003-2007年;③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 0.125 mm(细)输沙量沿程上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总量仍小于蓄水前均值;④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 0.125 mm泥沙输移量因河床补给作用,沿程上得到恢复,但补给量将不超过0.44亿t/y,主要受制于洪水持续时间及流量均值,而上游干流、河段间支流和湖泊分汇作用占次要地位,而d < 0.125 mm悬沙恢复受上游干流、区间支流和湖泊分汇及河床补给控制,因河床粗化使得床沙对细颗粒悬沙的补给作用减弱;⑤ 2003-2007年和2008-2014年两时段间宜昌至枝城、上荆江为粗细均冲,下荆江为淤粗冲细,汉口至大通河段为淤粗冲细,城陵矶至汉口河段2003-2007年为淤粗冲细,2008-2014年为粗细均冲,这一差异受控于螺山站洪水流量持续时间和量值。  相似文献   

16.
在水系发育之过程中,两条相邻之河流,常因剥蚀率强弱之悬殊,或经过地域地盘之隆起(或其他原因),而发生障碍,致引起此争彼夺,为生存而努力的鬬争;结果弱者终为强者所吞,使其流向倒转,同时其下流之河谷,因上游水量被劫,渐变为一乾谷或沼泽地;此项现象,在地文学上  相似文献   

17.
河流之袭夺及其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系发育之过程中,两条相邻之河流,常因剥蚀率强弱之悬殊,或经过地域地盘之隆起(或其他原因),而发生障碍,致引起此争彼夺,为生存而努力的鬬争;结果弱者终为强者所吞,使其流向倒转,同时其下流之河谷,因上游水量被劫,渐变为一乾谷或沼泽地;此项现象,在地文学上  相似文献   

18.
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 《地理学报》1995,50(4):377-384
本文着重讨论了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的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研究表明:(1)阳武河袭夺问题是不存在的,其干、支流分别沿NW和NE两组性质不同的构造发育而成;(2)奇村宽谷在更新世期间曾长期作为滹沱河汊道与界河铺峡谷并存,后因西部山地河流的超补偿堆积而最终断流。(3)滹沱河是一条先成河,自上新世末形成以来,其总的流路并未改变。石岭关风口早于盆地而形成,可能是一条更古老的河流所造成。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水库上游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上游水资源状况是影响调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丹江口上游水资源及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标法,回归法,灰色法对上游地区2000,2020水平年水资源消耗量作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丹江口入库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丹江口上游水资源丰富,且入库水量不会因上游工农业发展产生明显衰减,水库有向外流域供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大地湾的遗存试论我国农业的源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由于在杭州湾两岸和太湖周围的河姆渡和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种植水稻的事实,证明我国南方是稻作起源地之一。以陇山为中心的陇中黄土高原位于泾、渭河上游,它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农业文化起源与发展方面值得注意的地区之一。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