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局下设地质、矿产两股股长。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该局(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预算68000元。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  相似文献   

2.
叶良辅     
叶良辅,字左之,著名地质学家,浙江杭州人.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20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仍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曾兼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迁回杭州.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他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不幸积劳成疾,于同年9月14日病逝.  相似文献   

3.
李学清     
李学清字宇洁,江苏吴县震泽人.地质学家、岩石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入农商部矿政司地质研究所开办地质专修班,1916年毕业即任新成立的地质调查所技术员.1920年赴美,入密西根大学,攻读矿物学与岩石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地质调查所技师、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兼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  相似文献   

4.
正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局下设地质、矿产两股股长。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该局(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预算6.8万元。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毕业生于同年7月正式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局工作。由此,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的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5.
正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局下设地质、矿产两股股长。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该局(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预算68000元。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毕业生于同年7月正式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局工作。由此,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的序  相似文献   

6.
杨丽娟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92-67041197
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始于民国。1913年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直至1950年裁撤,30余年间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大本营。1916年初,地质调查所重新改组为地质调查局,并在行政上直接隶属农商部。同年夏天,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后入地质调查局工作,成为地质调查局主要成员。1916年底,地质调查局被裁撤,又恢复地质调查所,但此后工作形式与机构管理均与调查局时期无太大变化。地质调查局因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史料不多,以往著述着墨不多。本文以《农商公报》、《政府公报》及地质调查局相关原始材料为基础,考察地质调查局成立始末、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及早期进行的地质调查工作。认为地质调查局的成立是中国地质学者建立独立地质调查专门机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7.
杨丽娟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0-67040030
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始于民国。1913年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直至1950年裁撤,30余年间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大本营。1916年初,地质调查所重新改组为地质调查局,并在行政上直接隶属农商部。同年夏天,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后入地质调查局工作,成为地质调查局主要成员。1916年底,地质调查局被裁撤,又恢复地质调查所,但此后工作形式与机构管理均与调查局时期无太大变化。地质调查局因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史料不多,以往著述着墨不多。本文以《农商公报》、《政府公报》及地质调查局相关原始材料为基础,考察地质调查局成立始末、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及早期进行的地质调查工作。认为地质调查局的成立是中国地质学者建立独立地质调查专门机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初,近代地质学自西方传入中国。初期,在中国开展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的几乎全是外国专家,系统接受过近代地质学知识的也仅为少数留洋学生。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所属的地质研究所成立,标志着地质科学开始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地质研究所是中国第一所专业的地质人才培养机构,它创办于1913年,1916年即停办,历时仅3  相似文献   

9.
王竹泉     
著名地质学家王竹泉,字云卿,河北省交河县人.1916年毕业于工商部地质研究所,留所任技士.在所工作的十多年间,足迹遍及中国北部.1930年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及威斯康星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回国后,继续从事地质调查工作,抗战胜利后,为中央地质调查所简任技正,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解放后,历任燃料工业部顾问、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室主任、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1958年改为地质勘探司)总工程  相似文献   

10.
翁文灏(1889.7.26—1971.1.27)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尤其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矿床地质学上有重要的贡献。翁文灏于1908—1912年留学比利时鲁凡大学,攻习地质,荣膺博士学位。1913年回国,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师,1914年任教授。1915年参加北洋政府毕业留学生考试,在“实科”中考分最优,被任命为农商部技正。1916年,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大部进入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始正式创立,成为一个工作实体,翁文灏任矿产股长。可见,翁文灏早期主要是从事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谢家荣     
谢家荣,字季骅,我国著名的地质、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898年7月生于上海.1913~1916年在工商部地质研究所由章鸿钊等主办的地质班学习.毕业后进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由于他工作上的成就,被派送美国留学,1920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理学(地质)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至1929年,前后任农矿部地质调查所、两广地质调查所技师、技正;北京大学兼任教授和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29年赴德国柏林地质调查所及弗兰堡大学研究煤岩学和金属矿床.1930年回国后任地质调查所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自己执教办地质教育,是从章鸿钊1911年由日本学习地质回国之后逐步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时期:Ⅰ.草创时期(1912—1916):1913年,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开办了地质研究所—我国第一所地质专科学校。Ⅱ.成长时期(1917—1927)Ⅲ.发展时期(1928—1937)Ⅳ.艰苦时期(1938—1949)。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地质教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潘云唐 《地质科学》2007,42(4):826-827
李捷,字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西野庄。1913年保定育英中学毕业后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班(后改名“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就学于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一代宗师,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1916年秋,该班有18人拿到毕业文凭(史称“十八罗汉”,其中有李捷),全都进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调查员,曾在我国的区域地质填图和矿产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朱庭祜,字仲翔,上海川沙县人。我国著名的老一代地质学家。1916年就学北京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地质研究所地质专科班,受教于名师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毕业后留在地质调查所工作。1920年留学美国威斯康新大学地质系,获硕士学位。1922年  相似文献   

15.
李捷     
李捷,号月三,河北成安县人.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学家中的一位.后留地质调查所工作十余年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19年赴河北西部涞水、易县、蔚县、涞源、阜平、曲阳、唐县、完县、满城地区调查地质矿产,著有《直隶易  相似文献   

16.
斯行健字天石,著名地质学家,古植物地史学家.1901年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助教.1928年初兼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佐.同年赴德国留学,从德古植物学大师高腾教授学习,1931年获博士学位.1932年曾到瑞典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地学系教授和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起任地质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质图书馆已有80年的历史,是我国十大中心图书馆之一,其地质专业图书的藏书规模在亚洲堪称第一。 地质图书馆的前身是1916年建立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图书室。1920年,由我国地质工作主要奠基者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发起,报请农商部募捐,在地质调  相似文献   

18.
谭锡畴,字寿田,河北省吴桥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地质矿床学家。 1913年他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后入地质调查所。随即开始在山东、河北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并于1923年发表《山东蒙阴、莱芜等县的古生代后的地层》。他在山东蒙阴县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恐龙、鱼类、昆虫、叶肢介和植物化石,经鉴定其时代定为早白垩世,从  相似文献   

19.
贾跃明 《地球学报》2017,38(2):133-134
<正>2016年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欣然致信祝贺!1916年7月14日上午10时,原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举办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奠基者们白手起家培养造就的首批18位地质学生毕业典礼,同时举办了成绩展览,展出了由老师和同学亲自采集、研究和命名的917块典型地质标本,由此也随之在中国大陆诞生了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虽在抗战时期几经磨难和搬迁,却从未间断,仍先后  相似文献   

20.
杨光荣 《地质论评》2012,58(3):577-580
王鸿祯(1916~2010),山东苍山人.地质古生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