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大瑶山-西大明山金银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形成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 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系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南桐柏围山城的金银矿床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的动力学背景。对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 ,各矿床围岩均发生大规模的成矿元素活化迁移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资料均指示矿化主要源自早期的矿源层 ;Pb同位素资料指示俯冲下插的南秦岭构造岩片部分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和深源流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H、O同位素资料指示成矿流体主要由大气降水、部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混合演化而成。工业矿体的形成与后期的构造及热流体的叠加改造有关。矿化带内金银矿床具有共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沉积初始富集、构造及岩浆热液改造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熊耳山区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光  张子敏 《铀矿地质》1995,11(4):207-213
熊耳山区是豫西主要的金矿化集中区之一。研究成果表明:熊耳山区燕山期花岗岩是壳幔混熔型花岗岩,它们控制了熊耳山区各种类型金矿化的时空分布。花岗岩浆为金成矿提供了热源与部分物质来源,岩浆热液是金成矿的主要热液来源。该区金成矿时代为燕山中晚期。燕山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1—6km、各种构造-岩浆活动集中发育地区是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胶东邢家山钼钨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邢家山矿床是胶东地区一特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钼钨矿床,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板块东南缘与扬子板块对接地带,在成因上与幸福山似斑状含角闪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归属于该区与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本文对该矿床透辉石榴矽卡岩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56.91±1.78Ma至160.70±1.66Ma,加权平均值为158.91±1.91Ma,对应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58.70±2.06Ma;这些年龄数据与区域上的燕山早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58.53±0.79Ma)相近,指示区域上该期铜钼多金属矿化与区内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间和成因关系。中、晚侏罗世华北东部广泛的地壳增厚作用和地壳重熔导致的大规模地壳重熔型花岗质岩浆活动为该区钼钨多金属矿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流体。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胶东地区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及相应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存在4期,即:约165~155Ma的铜钼多金属矿化期、约137~110Ma的金矿化期、约120~110Ma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化期、和约100~75Ma的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化期,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的各期次花岗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夷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为主线,将武夷成矿带分为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大成矿期及相应的赋矿地层系统,划分为七个成矿系列:即晋宁裂谷期海底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块体拼合期金铜钼矿床成矿系列;海西裂陷扩张期铁铜锰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裂陷扩张期铜银铅锌锑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地壳重熔期钨锡铋钼铌钽和稀土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底侵伸展期铁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大陆扩张裂解期铜金银铀矿床成矿系列。根据地质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系列和代表性矿床等特征,提出了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的事件格架。  相似文献   

6.
石窝地区金银矿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其成矿作用一方面与该区早期的以基底剥离断层为特征的变质核杂岩有关,矿床主要分布在剥离断层控制范围内的岩石中,形成特定的“矿化层位”效应;另一方面金、银矿的最终成矿定位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伴生的脆性断层有关,容矿构造主要为该地区的燕山期脆性断层或剪切带,最终定位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燕山...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北麓钼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正传 《矿产与地质》2010,24(2):125-131
对大别山北麓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成矿物化条件、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研究认为,大别山北麓钼金银多金属矿床与区内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钼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进一步可分为三个成矿亚系列,并建立了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华南大陆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年代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该区的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从成矿系列的划分、成矿岩浆岩的时代、岩浆活动与成矿、构造环境及动力学机制与成矿、矿产分布规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几年来该区在早燕山时期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的相关进展。发现在宏观区域上华南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被划分为了新的五个成矿系列,而江西北武夷地区属第五系列,为武夷―云开成矿带中在印支-燕山期与混合花岗岩、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列;随着测年技术及方法的提升,成矿岩浆岩时代的厘定也更加精准;早燕山期的主要矿化类型为岩浆热液型和斑岩型两种,其成矿物质可能起源于同一源区,并受到了构造环境边界及多期次动力学活动的制约;矿产分布规律已越发明确。  相似文献   

9.
粤西金矿带位于华南后加里东粤桂隆起地区,该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为数不少的大、中型金(银)矿床沿广宁-罗定及吴川-四会断裂带呈带状分布,构成连山-怀集-德庆-信宜-廉江金银成矿密集带,是我国华南金(银)矿主要集中区之一。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金银矿床主要产在岩体内部或其附近。岩浆活动是控制该区金银成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中甸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近期地质勘查成果,表明区内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具有多期性、复合叠加的特点,进而将矿集区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一是与印支期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二是与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钨钼铜铅锌金银矿床成矿系列、三是与喜马拉雅期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金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显示了该区具有广泛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东苏门答腊地体和西苏门答腊地体白海西期岩浆旋回以来各自的金属矿产分布特征。海西期东苏门答腊地体以裂陷盆地的层控型铅-锌矿为主,而矽卡岩型Ag、cu和Pb.zn矿化产于西苏门答腊地体。印支期sn矿成矿作用主要与s-型花岗岩类(220~195Ma)侵入和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梅迪亚苏门答腊深大断裂走滑活动有关。燕山早期铜.金成矿作用为陆缘夭折古裂谷和岛弧环境。燕山晚期为弧-陆碰撞的火山弧的Sn-Au-Ag成矿作用。喜山期发育的岩浆弧Au—Ag成矿与苏门答腊深大断裂活动和巴厘散构造带有关,归因于印度-澳大利亚洋壳斜向俯冲于苏门答腊岛之下。  相似文献   

12.
运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以构造岩浆演化为基础,对吉中- 延边成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速度的制约,吉中—延边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复杂,总体上可分为5次成岩成矿事件:① 晚三叠世初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形成红旗岭铜镍矿床等岩浆型矿床;②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初,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兰家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前山金矿床等火山- 潜火山岩型矿床;③ 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初,富铝酸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黑山钼矿床等斑岩型钼矿床;④ 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研究区以抬升剥蚀为主,成岩成矿作用较弱;⑤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二道甸子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等火山- 斑岩型矿床。在建立吉中—延边地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各亚系列在时间、空间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显示了成矿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皖南青阳-泾县地区与金-锑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中酸性脉岩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锆石特征及U-Pb定年研究,识别出新生锆石、变质重结晶锆石、捕获锆石和继承锆石共4类锆石,并相应获得一系列年龄值。新生锆石和变质重结晶锆石年龄(125~124 Ma)代表中酸性脉岩形成时代,该年龄值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阶段A型花岗岩(130~123 Ma)年龄基本一致,指示二者为同一期岩浆热事件的产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中酸性脉岩源区存在石榴子石残留,而A型花岗岩源区存在斜长石残留,指示源区具双峰式岩浆组合特征,表明该时期皖南地区处于强烈的拉张构造背景下。捕获锆石给出148~142 Ma和136~132 Ma 2组年龄,对应于皖南燕山期早阶段和晚阶段早侵入岩的年龄,暗示脉岩出露区的深部存在隐伏的燕山早期岩浆岩,脉岩岩浆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早期岩浆岩。继承锆石给出的年龄与扬子板块地壳增生和再造事件中的3期模式增长的年龄相对应,反映与江南过渡带可能有相同的基底物质组成。中酸性脉岩中锆石具有较低的Ce4+/Ce3+比值,表明其岩浆结晶时具有相对低的氧逸度,有利于金、锑的硫化物的形成,进而发育金-锑矿化。区内多金属矿床(点)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近岩基的中酸性岩株及其接触带发育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元素以钨、钼、铜为主;远离岩基的岩枝或岩脉状中酸性脉岩中及旁侧断裂带内发育脉状矿化,成矿元素以金、银、锑为主,显示出区域成矿作用受断裂构造系统、岩浆活动期次和成矿元素活动性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4.
尚志市亮河镇地区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是我国张广才岭北侧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别是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与研究区内斑岩型钨钼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结合研究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推断本矿床的形成应该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属于燕山期环太平洋成矿带对古亚洲洋成矿带叠加时期的成矿活动之一。根据上述条件指出找矿远景区——大崴子、华山林场和东南岔地区。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湘—桂交界处,该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成岩成矿作用显著,尤以燕山期最为强烈.为厘定桂东北贺州开山镇孔子庙英安岩的成岩时代和探讨其岩浆源区,文章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限定了英安岩的侵位年龄为157.1±0.9 Ma.锆石Lu-H...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井儿洼粗安岩-英安岩、象山花岗闪长岩、青羊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张家口组流纹岩的锆石年龄、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获得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侵位时期主要为海西期(峰值398Ma和373Ma)、印支期(峰值234Ma)和燕山期(峰值143Ma和130Ma)。张宣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古太平洋俯冲过程。早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到泥盆纪,白乃庙岛弧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张宣地区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富集地幔岩浆上涌并经历了地壳的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的共同作用,形成大量碱性岩;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各微陆块相互碰撞,张宣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地幔岩浆引起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导致区内的基性岩与酸性岩共存;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形成区内大范围的侵入岩和火山岩。张宣地区产有大量金矿、铅锌矿、银矿及少量铜矿和钼矿,金矿集中产于宣化-崇礼-赤城交界处,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成群成带环绕金矿化集中区分布。成矿时间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印支期成矿尚未明确,但成矿潜力巨大。根据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可将张宣地区的金矿床划分为"东坪式"、"小营盘式"和"张全庄式"三类。古生代-中生代各时期岩浆活动对金成矿均有贡献,大部分金矿床与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联系密切,多期次成矿及成矿叠加是形成张宣地区大量金矿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河南嵩县南部地区位于豫西东秦岭成矿带上,区内广泛分布熊耳群火山岩系,马超营大断裂从其南部通过,南部有燕山期花岗岩基.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为低背景成矿;熊耳群鸡蛋坪组地层和安山岩、凝灰岩有利于成矿;成矿元素在断裂尤其是次级断裂中富集;燕山期岩体周边形成一个高温异常带;地球化学场表现为“一线两环两面”的特征.指出沿马超营断裂带和燕山期花岗岩基外围,熊耳群鸡蛋坪组安山岩、凝灰岩是寻找金、银、铅、锌、钼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多旋回特点。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是主要矿源层。通过对典型金矿床成矿特征的分析,区内主要发生2次金矿化,并形成2种主要类型的金矿床,即太古宙末—元古宙早期形成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层控型金矿床和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受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的控矿部位是区域深大断裂交汇区,特别是叠加NW向断裂并发育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地段可构成金矿集中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