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3,29(6):499-505
本文研究的珊瑚化石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于1975年在新疆叶城、皮山等地采集的。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作者只研究了该区上石炭统复体四射珊瑚4属6种,其中5新种;下二叠统下部1新属1新种。按珊瑚化石所在层位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2.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  相似文献   

3.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较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划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多数产于早石炭世大塘期的海相地层内,常与Yuanophylum带的皱纹珊瑚共生,是划分早石炭世地层的重要化石  相似文献   

4.
1980年,我们在四川江油县测制了三个石炭纪地层剖面,采得较丰富的珊瑚,腕足、有孔虫等化石,经研究,发现珊瑚有不少的新属种,现将结果整理成文,记述新属1,新种10。研究工作是在王鸿桢教授指导下进行的,并得到许寿永同志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为珊瑚的系统分类,不同地质时期的珊瑚组合和演化阶段以及群落分布。专著中系统地记述了贵州西部、云南东部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早期四射珊瑚215种,按分类位置,将它们隶属于24科、95属和亚属。在地层序列上,该珊瑚群反映出规律性的变化,划分出9个珊瑚组合,叙述了珊瑚的演化阶段和群落分布。该项目系统地进行了门类古生物的基础研究,是研究地球生物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成果阐述了地史时期珊瑚的发育历史和演化规律,还探索了生物群的演替与地质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比较有效地解释了古地理环境变化的过程。本项目由吴望始、赵嘉明完成。并获1991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湖南台地泥盆纪末绝灭事件后的微生物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中南部浅水碳酸岩台地,泥盆系顶部假整合面之上,石炭纪海进最早期,相当四射珊瑚Cystophrentis-Uralinia间隔带和单房室有孔虫带的层位,普遍发育厚度不等(7~30m)的微生物沉积.宏观上为条带状或斑块、瘤状构造,大部分由核形石组成,局部发育凝块构造内碎屑.它们均属微生物成因,代表汉根卑尔格绝灭事件后(...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炭纪床板珊瑚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新疆石炭纪床板珊瑚分布相当广泛,层位稳定,成为划分和对比石炭纪地层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作为造礁珊瑚为重要成员,该区床板珊瑚在恢复石炭纪古地理,古气候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解放前,对该区石炭纪床板珊瑚研究很差。1935年计荣森首次描述新疆北部下石  相似文献   

8.
对比日本秋吉生物礁论湖南石炭纪生物成礁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柳祖汉 《地质科学》2002,37(1):38-46
一个完好的石炭纪生物礁发育在日本秋吉地区的玄武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上.其礁核相可划分为6个亚相.主要的造礁生物是钙藻类、剌毛虫、珊瑚和苔藓虫.这些造礁生物在湖南中部某些地区的石炭纪地层中也十分常见,其生物组成、形态和生态特征可以和秋吉礁礁核各亚相中的生物特征进行对比.湖南中部地区石炭纪浅海的海底地形存在高低差异,在地势较高的中高能地带具备生物礁发育的各种条件,已发现一些生物层,完全有可能发现生物礁.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合奇地区石炭系巴什索贡组研究程度较低,鲜有古生物化石的报道,其精确时代一直没有确定。在该套地层中发现四射珊瑚化石共计10属13种,床板珊瑚5属8种。其中四射珊瑚中主要分子有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Arachnolasma,Lithostrotion,根据珊瑚的垂向分布,建立了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组合带,该组合带可与前人在华南地区早石炭世地层中建立的Yuanophyllum带进行对比,也能与邻区及中国其他地方相同时期的珊瑚组合对比,进而确定其精确时代为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期至德坞期早期。对该珊瑚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该动物群具明显的特提斯生物大区和中国北方大区的珊瑚分子特征,属二者的混生带。  相似文献   

10.
湘中地区船山组四射珊瑚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雄华  何心一 《现代地质》1990,4(1):35-45,T002,T003
湘中地区船山组含丰富的四射珊瑚化石,主要为地方性分子,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部主要为单体双带型珊瑚及互嵌状复体珊瑚;中部以单体三带型珊瑚和Kepingophyllidae科的原始分子繁衍为特征;而在上部,Kepingophyllidae科的进化分子非常繁盛,并出现了一些早二叠世的分子,如Vesotabularia,Lonsdaleiastraea。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对揭示石炭纪和二叠纪四射珊瑚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船山组中上部建立了两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下而上为:(1)Eokepingophyllum-Qinglongshanophyllum组合; (2)Kepingophyllum-Parawentzellophyllum组合。此外,描述1新属Paraivanovia及10新种。  相似文献   

11.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泥盆—石炭纪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石炭纪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新疆研究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目前海相泥盆纪地层中有化石佐证的只有中泥盆世,而早泥盆世地层存在与否尚难定论。描述珊瑚计22属22种。中泥盆统3属3新种,石炭纪19属12新种。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的中泥盆统称克孜勒陶组,上泥盆统为奇自拉夫组,属陆相沉积。石炭系自下而上为下统库山河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中统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上石炭统塔哈奇组、克孜里奇曼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床板珊瑚化石,论证了新疆博罗科努山北坡精河县和霍城县境的“志留系石灰岩组”上部地层层位为上奥陶统,首次确定该区上奥陶统的存在。同时,还描述了上奥陶统呼独克达板组的床板珊瑚6属11种,其中有新种7个,旧种4个。这些资料的发表,不仅填补了该区奥陶纪珊瑚研究的空白,而且对该区奥陶纪地层时代的确定及与邻区的对比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port on the new occurrence of the Early CambrianQiongzhusi' an Chengjiang fauna in the Haikou area, Kunming and its assemblage feature andthe stratigraphic section of the horizon yielding these fossils. Eight genera and 8 species ofTrilobitoidea are described here, embracing Leanchoilia asiatica Luo et Hu (sp. nov.), Yohoiasinensis Luo et Hu (sp. nov.), Zhongxinia speciosa Luo et Hu (gen. et sp. nov.), Xandarellaspectuculum Hou et al., Dianchia mirabilis Luo et Hu (gen. et sp. nov.), Kuamaia lata Hou,Retifacies longispinus Luo et Hu (sp. nov.) and Sinoburius lunaris Hou et al.  相似文献   

14.
西藏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珊瑚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描述了采自藏北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的部分珊瑚类化石。其中,皱纹珊瑚7属5种(含1新种Hunanaxonia xizangensis sp.nov.)及2个未定种;床板珊瑚形珊瑚4属4种,含2个新种(Pachycanalicula sparcula sp.nov.,Paraheliolites zakangensis sp.nov.)。这些珊瑚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本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的共生组合、演化以及珊瑚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西段及喀喇昆仑山,部分四射珊瑚化石,经笔者研究计有:喀喇昆仑山楚隆帕斯坦中泥盆统落石沟组含Grypophyllum kelakunlunense(sp.nov.);昆仑山西段下石炭统他龙群产Diphyphyllum kunlunense(sp.nov.)喀喇昆仑山中石炭统含Protodurhamina kelakunlunensis(sp.nov.), Lithostrotionella sp.;昆仑山西段中、上石炭统库尔浪群含Protodurhamina kunlunensis (sp.nov.), Neokoninckophyllum sp., Kionophyllum kunlunense(sp. nov.), Paracarruthersella sp., Orygmophyllum convexum Fomitchev。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昆仑山中泥盆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昆仑山中泥盆世四射珊瑚较为丰富.本文只描述Atelophyllum sp.,Cyatho-phyllum sp.,Disphylloides philomena,Disphyllum carinatum(sp.nov.),Xystriphyllumkunlunense(sp.nov.)等5属3种,其中有二个新种.其共生的有床板珊瑚、层孔虫、及腕足类等.它们均产于中泥盆统布拉克巴什群.可与新疆北部、内蒙、甘肃、陕西、贵州等地的同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7.
李云通 《地球学报》1986,8(1):69-83
官庄组按岩性分为上、中、下三段。软体动物化石产于该组中段。主要化石计有双壳类1属1种;腹足类11属14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4个新种和1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扎鲁特旗陶海营子重新测制了上二叠统陶海营子组剖面。自下而上共发现3层叶肢介(包括2层李氏叶肢介类Leaid化石),经鉴定为单脊型与双脊型的新种类。在中国,二叠纪的李氏叶肢介类(Leaid)化石前人仅在甘肃肃南县上二叠统肃南组发现过,计2属3种[1],其后一直未见报道。这类化石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发现,填补了该时期中国东部李氏叶肢介类(Leaid)分布的空白,为该时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时代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同时,为进一步探讨它们的分布、迁徙、古生态、生物地理区系等增加了实际材料,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学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北宽城长城系下统微古植物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淑芬 《地质科学》1989,59(3):235-243
河北宽城崖门子剖面长城系下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页岩中微古植物丰富多样,保存完好,其中尤以串岭沟组最佳。经鉴定总计17属63种,包括5个新种。这进一步揭示了长城系下统各组微古植物的特征,亦为上述各组的空间分布和对比提供了有力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