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设备的防雷及接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秋平  周彩玲 《广西气象》2006,27(A02):35-36,52
就如何减弱与防范电子设备遭受雷电危害及其接地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就如何减弱与防范电子设备遭受雷电危害及其接地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银行系统电子设备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作者就基层银行信息系统如何作好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 ,雷电的危害远比富兰克林时代的程度加剧 ,经济损失剧增。难道现如今的雷电比富兰克林时代的雷电强度大了吗 ?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微电子设备屡遭灾难 ,究竟是谁在作怪 ?自从 2 0 0年前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之后 ,建筑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人们对雷电有了安全感。但是 2 0世纪 80年代后 ,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许多不发生雷电灾害的行业部门也频频受雷电之害。例如坐在大楼里只与钱打交道的银行系统 ,自以为闪电不会危害他们 ,可是当采用网络系统之后 ,雷电就开始光顾。此外 ,…  相似文献   

5.
介绍建筑物、室内电子设备防雷原理及技术,室内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通过雷电害实例分析,呼唤人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蒋戎林 《四川气象》2002,22(3):58-60
介绍建筑物、室内电子设备防雷原理及技术,室内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通过雷电害实例分析,呼唤人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分析雷电电磁脉冲的起电机制、传播途径及其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提出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雷电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安全对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陆斌 《广西气象》2006,27(3):58-60
分析雷电电磁脉冲的起电机制、传播途径及其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提出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谈智能建筑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代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这一新出现的课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对智能建筑进行雷电防护设计时采用的五大系统。这些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抑制雷电电磁脉冲对智能建筑中的微电子设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但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LEMP)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微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在气象行业内外日益得到广泛应用。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雷击造成的电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达雷电灾害总损失的80%以上。雷电灾害也被列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中.这些高精密的电子计算设备富含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耐过电压过电流能力极低.而广西南宁地处雷电活动频繁、雷暴天气多的环境中,属于雷害多发区,建筑物及电子设备极易遭雷电损害.为了避免减少雷电的危害,保障良好的信息畅通,建筑物系统机房在防雷方...  相似文献   

12.
雷电机理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雷电机理及其危害,提出了建筑物及室内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次强雷电天气过程造成中国人寿保险陕西分公司档案库安防系统瘫痪,大量电子设备损坏。经现场调查分析,灾害的直接原因是由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通过对安防系统周边环境和致灾原因调查、鉴定,进一步对电子设备保护装置的选择、使用以及屏蔽、等电位连接、防雷接地和综合布线等防雷保护技术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屏蔽、等电位连接、综合布线和防雷接地四大系统组成的内部雷电感应综合防护措施。整改后,经过2a时间的检验,在多次强雷电天气下安防系统均正常运行,证明取得很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谈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防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贻兰 《广西气象》2006,27(A02):31-32
阐述了如何防止雷电对智能建筑内电子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如何防止雷电对智能建筑内电子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雷电与防护     
雷电与防护刘书尧(山西气象装备中心03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建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高层建筑和通信铁塔的拔起,使得雷电波侵入,损坏设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经常发生。就以我们气象部门为例,有不少高山气象站有雷达和电器设备,近...  相似文献   

17.
谭惠冰  周满荣 《广东气象》2007,29(B12):96-97
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域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对雷电造成人身安全、电子设备损毁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数据选择雷电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本文通过江门市客运站雷击风险评估实例分析,指出雷电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重视雷电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象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电子设备应用到气象业务和通信系统中,同时,由于雷击而导致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损坏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提出了对气象部门现有主要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措施,以加强气象部门电子设备及通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电子技术正向高频率、高速度、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磁干扰,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对这些设备系统造成的失效与损坏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随着城市建筑物的增高,发生雷电的几率也增大。雷电产生的电磁可影响几公里范围的电子设备,这也使电子设备受损的几率增大。电子信息系统受损后,除直接损失外,间接损失往往很难估量。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已使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该对防雷保护系统因雷电造成的损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该系统的雷电防护级别,划分防雷保护区,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构建一套安全、合理、经济的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系统,将雷电能量限制到信息系统所容许的安全范围之内,确保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