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罗璐 《地球》2020,(4):36-4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然而地球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又何以成为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始终是人类面临的终极科学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关于自身发展与地球命运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0,(3):1-1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许多国家.许多地球公民.都参与了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展示了一批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呼吁各国同胞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国,由国土资源部确定了地球日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却有70多亿人口等着被养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给予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使得地球的负载越来越沉重。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1,(3)
正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家园而设立的节日。"世界地球日"活动最早始于美国,至今已经持续超过50年,中国也于1990年正式参与到这项保护地球的活动当中。目前,以倡导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使命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已经在全球普及,围绕这项活动的文创产品也层出不穷,许多国家还发行了主题纪念邮票。通过这些邮票,我们可以梳理和窥探地球日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4)
<正>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相似文献   

6.
徐绍史 《地球》2011,(4):7-10
今天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怀着敬畏的心情,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互相传递一种理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今天,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我们向社会郑重呼吁: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5)
正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为了唤起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围绕这个主题,全国各地在地球日期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田韬  冯志生  祝涛  李鸿宇  王维  叶碧文 《地震》2018,38(2):137-144
统计分析了1962—2017年全球强震活动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过程的关系, 结果显示, 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下降期的概率相对自然概率高出12%, 达到64%, 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 但7.5级和7.8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 分区统计结果表明, 全球强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在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上升期, 高于自然概率的强震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带中西段、 环太平洋地震带的琉球—菲律宾地区以及中国东部; 在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下降期, 高于自然概率的强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阿尔卑斯带中段(喜马拉雅弧)、 阿尔卑斯带东段(印尼岛弧海沟)以及中亚大陆地区。 分析认为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过程与全球区域地震活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可能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引起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蒙 《地球》2020,(1):F0002-F0002
从哲学上说,世界上应该有至少是可能有无数的人类家园式地球。但到现在为止,科学和经验没有发现另外的一个。《地球》杂志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研究成果报道、地球科学的科普化和公众化传播,在致力于了解地球,保护地球,进行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中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场全人类共同参与的盛事,你,准备好共襄盛举了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球各地都将举办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唤醒人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国内,日益严重的雾霾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也因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也是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资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11)
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不断认识、探索、改造地球。地质科普,先从认识地球开始。本文以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球。文章从地球的诞生说起,介绍了地球多灾多难而又顽强成长的童年,地球的形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等。地球同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物体一样,也有生老病死,有始有终。46亿岁的地球虽然还处于青壮年期,但保护地球是人类永恒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张宏仁 《地球》2009,(1):10-12
人类在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后,再一次反省与自己的终极家园——地球的关系。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共同发起了国际地球年的纪念活动时,其初衷十分明朗:就是要向地球人宣传地学,提高地球科学在全球的认知度。那么,我们从前的、原有的认知度不够吗?这是地球年形成的又一个共识:尽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科学关系越来越密切,地球科学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比如水的缺乏、气候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滇西实验场区主要活动断裂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滇西实验场区五条主要活动断裂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活动断裂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断裂的活动方式、活动强度和切割深度等构造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洱源盆地西北部地壳内约5.4—6.2公里深度范围内发育有较大规模的热动力变质带,洱源地区高温温泉群的形成与这一变质带有关,其流体地球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成都具有热动力变质特征。红河断裂(北段)沿线温泉中含有较多的幔源挥发性组分,是典型的深循环增温型温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震目录、GPS测量和周边台站的地电、地磁、地下水、水温及钻孔形变观测资料,绘制了相应的图件,对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夏垫—三河附近小震活动频繁,震源深度较浅,地震活动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周边台站的电、磁、水、温和形变在地震发生前后大部分有前兆异常现象,且特征各异,其特征和异常与三河—平谷地震区的构造运动及该区的地震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地球物理场特征可为今后的台站观测提供基础,将各方面的特征综合考虑,会对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和识别具有一定的意义,进而为该区的地质构造运动特征、地震监测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袁立明 《地球》2011,(4):59-68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繁衍的自然环境。但是,地球在赐予我们宁静祥和的同时,也附加了灾难的阴影。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侵袭。尤其是近年来,地球似乎变得更加“狂躁”,许多灾难场景通过电视直播画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人开始恐慌。  相似文献   

16.
臧敬 《地球》2012,(4):129-131
2012年3月21日,世界第40个国际森林日如期而至。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5000万年来,地球上形成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到了三分之一,它们是80%的陆地生物的家园。森林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年的森林日以"保护地球之肺——森林"为主题,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呼吁全球共同肩负起这一人类重要使命。然而,人类是如何对待森林家园  相似文献   

17.
段雯娟 《地球》2014,(5):14-16
今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本次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世界地球日期间,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李四光少年儿童科技奖征集评选活动、“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节约集约、共建美丽家园”绘画剪纸征集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沉积建造、地质地貌和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对无棣—青州断裂带的存在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鲁北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卫片判读等资料,对无棣—青州断裂带的活动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认为该断裂带东南段新活动显著,应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提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毫无节制地开发,不仅会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还会让人类陷入资源枯竭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等与人类始终相依相伴,这些资源都是来自地球的恩赐。因为有了这些资源,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丰富多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本文从森林资源的角度谈谈如何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