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台湾岛为华夏陆块东缘自中生代晚期以来的年轻活动造山带,在东海-南海陆架地质背景上,台湾岛具有多重特殊性:除缺失始新世晚期层序外,始新世-更新世间有连续陆相至浅海相层序出露;记录"中国海"的发展及东海-南海陆架沧海桑田变迁;快速的隆升速率及重要的海洋沉积物贡献源;活跃的地震活动;既有被动又有活动大陆边缘层序;从台湾-吕宋间海域到岛上同时进行俯冲-碰撞-仰冲-张裂构造活动,因此有完整的威尔逊构造旋回地质纪录."台湾岛什么时候出露?"及"台湾岛怎么形成?"是大家关心台湾岛地质的基本问题.如果把东海陆架一半水深(60m)的海水拿掉,150km宽的台湾海峡就是台湾岛跟大陆相连的脐带;如果把台湾岛恢复到未造山前的原始形貌,台湾岛就是东海连结到南海间的脐带.但是为什么在东海及南海的陆架上只有台湾岛有比较大范围的出露?显然是有一个特定的地质作用在这个特殊的脐带位置发生,那就是早中新世19~18Ma开始的南海俯冲及随后6.5Ma开始的北吕宋火山岛弧与俯冲的欧亚大陆发生了斜向碰撞.台湾岛在晚中新世(~6.5Ma)时开始出露,最早出露部位就在中央山脉.中央山脉为中生代白垩纪的活动大陆边缘,随后拼合为欧亚大陆一部分,经新生代古近纪断陷构造(50~39Ma)、渐新世-中期中新世南海张裂(33~16Ma)、早中新世(19~18Ma)至今欧亚大陆-南海岩石圈沿马尼拉海沟向东俯冲于西进的花东海盆-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中新世增生楔,及6.5Ma至今由北向南迁移的斜向弧陆碰撞,导致中央山脉隆升出露海平面之上,形成原始台湾岛.由此原始台湾岛,台湾河流系统开始发生,并将侵蚀物经河流向西供输到原始台湾海峡前陆盆地,同时也向东供应到北吕宋海槽弧前盆地.随着弧陆碰撞的持续进行,南海东北部陆架上层序被推覆并出露在中央山脉西侧,台湾岛出露的面积也随之变大;1Ma的吕宋火山岛弧北段更向西仰冲,形成海岸山脉,拼贴在中央山脉东侧;最后又因1Ma冲绳海槽弧后张裂,中央山脉东北部又发生断陷,产生宜兰平原,形成今日台湾岛的形貌.  相似文献   

2.
3.
纽芬兰岛     
《地球》2012,(6):97-97
纽芬兰(Newfoundland)岛:是北美洲东海岸外大西洋岛屿.属加拿大纽芬兰省.在圣劳伦斯湾外。北以贝尔岛海峡与拉布拉多半岛相望.西南以卡博特海峡和新斯科舍半岛相隔。主要河流均东北流注入大西洋。海岸曲折.多半岛.港湾。属寒冷大陆性气候。  相似文献   

4.
珊瑚虫造岛     
王建燕 《地球》2011,(12):105-105
9月26日,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警告称,各国若不赶紧行动,减缓地球暖化的速度,该国将面临灭顶之灾。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富纳富提、瓦伊图普、纳诺梅阿等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南北两端相距560公里,由西北向东南绵延散布在约13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而陆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南澳岛位于韩江口外,距汕头市约28海里,主要由南澳岛、南澎列岛、案屿、猪屿、北官屿等共15个岛屿组成,面积约103平方公里。主岛走向近于东西,地貌以高一低丘陵为主,地势波峦起伏,危崖耸立。大尖山海拔587米,果老山576米,是岛上最高峰。它们跋地而起,遥相对应。 南澳岛地处粤东沿海前缘,是中生代以来重要的地质构造线通过地段(图1),为当今地质学家所关注。本文拟就该岛的地质问题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荷包岛为南海北缘一鲜为人知的小岛,岛上发育颇具规模的南北向构造,由一系列压性结构面组成并有北延至大陆沿海的迹象,荷包岛南北向构造很可能是一较大规模的构造带的残余,它既与华南大陆广为发育的近东西向构造带有关,亦受控于南海海盆的新生代扩张,对它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成为合理解释南海北缘构造系统形成、发育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晓  黄灿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7):2356-2361
本文采用二维全粒子模拟来研究无碰撞等离子体中的磁岛合并过程.结果表明,磁岛合并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两个磁岛因同向电流丝之间的吸引力而缓慢地相互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合并线附近的电子被面外电场加速,形成薄电流片,同时电流片两侧形成磁场堆积.第二个阶段为快速重联阶段,合并线附近的电磁场结构和以Harris电流片为初态的重联扩散区的电磁场结构很相似,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为面外磁场的四极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一个三维气流过山的模型,用数值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讨论理想东北季风气流经过台湾岛产生的扰动气压场、扰动垂直速度场和水平流场.经与实际东北季风下台湾岛的气候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我国台湾岛的地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台湾岛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重力异常、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地震构造带,对台湾岛上7级以上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作了初步讨论,最后用板块构造观点探讨了本区地震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0.
魏江 《地球》2011,(5):36-40
耗资数亿元,多年精心打造.建筑装潢极尽奢华,如同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宫殿”……这就是一度成为舆论焦点的深圳“天使岛”私人俱乐部,媒体称之为“海上皇宫”。其主人郭奎章曾宣称自己的杰作“绝不会消失”。事实也确实如其所言,自从2005年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违章建筑,六年来,”强拆”的刀锋一步一步向其逼来,却次次都能有惊无险。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1,(7):47-47
12年来,海南省先后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地质找矿大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调查评价工作,摸清了土地、矿产资源家底,明晰了土地权益,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2.
13.
近十年来,国内地震台网建设已从陆地发展到海洋,而海岛地震台建设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以实施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斜阳岛数字地震台建设为实例,针对海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在台址勘选、数据传输、防潮和防腐蚀等技术措施方面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太湖苏州三山岛旅游资源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太湖苏州三山岛旅游区的区位,自然景观,文化内涵和科学潜能作了初步评论。同时提出三山岛旅游业应瞄准国际旅游业趋势,四大热点,以高的起点将可持续性旅游作为三山岛立足之本,建议开展旅游地学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山岛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北极大陆边缘声波测井和井孔地质资料推导出的理论响应特性可以和1985、1986年进行的前沿地球科学计划(frontier geoscience program)中海洋反射地震试验的综合现场观测结果相比较.专为理论和现场观测研制的混响抑制算法定量提供了这个简单布健全的技术,有效地把大部分相干噪音从这些记录中消除掉.得到的空间速度一走时信息与井孔资料的相关性允许建立A、el Hciberg岛近海和西部的墓本地层层序.薄冰盖下可分成5个沉积单元几第一层,紧靠地表为第三纪北极海底地台地楔,其平均速度为2.75 km/s,它似乎覆盖着大陆架加拿大地段的大部.第二层,是相对薄的反射层,具有3.65 lm/s的速度,是沿已知大陆架部分中生代到早第三纪地层的一个多样性压缩层.第三层(速度5.1 8 km/s)是下中生界到上古生界岩石单元的代表.第四层是非常厚的下古生界富兰克林阶岩石单元,具有5.84 km/s的高速层.最后两层区域声学特性比较均匀地遍及陆架.这次测量绘出了一幅沉积岩累积厚度约超过7000m的局部沉积中心.这最下一层,具有64 km/s的速度,被认为是结晶基地.由反射研究所得的总沉积区比由近海地质资料外推的陆地或由1985年折射测量得出的结果都要稍大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衬运动(Engebretson等,1982)和地面地质的原阅,亚洲东缘日本附近、过去二亿五千万年的古地理已被重建.板块运动与造山运动之间的关系士口下: 钙碱岩桨活动与板块消减的存在有关.当板块的边界是一个转换断层时,那里就没有火山活动.收敛速度太慢,不能引起岩浆活动.RFT类型的三联点或脊状消减的运移会引起海槽附近弧前的火山活动,也会形成一个较宽的火山带. 低尸/T类型的区域变质带的隆起与碰撞期有关.相反,高尸/T类型蓝闪片岩带的隆起与它们不同期.后者似乎与一个RFT类型的三联点迁移后的年轻板块开始消减有关.因为一个大的增生复合体与此同时形成,而且常常可以观测到在这个隆起的变质带下年轻的增生复合体的逆冲现象,所以较老的增生复合体下方年轻的增生复合体,应是高尸/T类型变质带隆起的原因.于是,一个年轻板块的俯冲是引起这些造山事件的重要因素.高速的针向收敛也导致了一个可能沿着动力板块边界弧前分布、含有蓝闪石片岩碎屑的、蛇纹岩;昆杂岩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台湾岛南部海域的前碰撞构造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1年进行了一次从南海跨越吕宋岛弧到西菲律宾海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 获得了一条高质量深反射地震剖面. 以此地震剖面的解释为基础, 结合重磁数据的正反演, 系统分析了台湾岛南部海域的区域构造地球物理学特征, 特别是相邻块体之间碰撞拼接前的构造关系以及不同块体的构造属性, 以帮助更好地认识形成台湾岛造山带的早期弧陆碰撞过程. 马尼拉增生楔的组成及自西向东的递进变形表明南海的俯冲经历过多个次级俯冲活跃阶段. 北吕宋海槽内存在活跃的前碰撞地壳缩短过程, 导致地层倾角产生6°~13°的倾斜, 但是由地层倾斜而造成的缩短量只占区域总缩短量的很小的一部分. 吕宋岛弧的东翼比岛弧的其他部分显得更为活跃, 在东翼的弧内盆地内存在活动断裂与褶皱作用. 磁反演结果表明吕宋岛弧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过程, 造成磁性横向不均一性. 布格重力异常及重力正反演结果显示花东海盆具有明显高于南海和吕宋岛弧的地壳和上地幔密度, 且与南海北部之间存在较大的海底深度差异, 表明花东海盆与南海北部不可能如前人认为的在整体或部分上曾经属于同一个洋壳. 加瓜海脊作为一片隆升的洋壳, 可能由早期菲律宾海板块在加瓜海脊东侧短暂的西北向俯冲有关. 所有证据表明台湾岛南部海域正在进行多块体的拼接, 为一大陆增长的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由异常胃静脉引流所致肝岛影像学特征及其形成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异常胃静脉引流所致肝岛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肝岛均境界清晰,异常胃静脉直径为1.5~6 mm。14例由胃右静脉引流,其中3例肝岛位于Ⅰ段,4例位于Ⅲ段,6例位于Ⅳ段背侧,1例位于左半肝;1例胃左静脉引流,肝岛位于Ⅲ段。15例中,11例呈肿块样外观(5例类圆形,6例楔状);2例位于Ⅰ段者与尾状叶形态几乎一致,且同时伴有尾状叶不同程度肥大;1例占据左半肝;1例沿引流静脉呈不规则“爪形”改变。结论:肝岛形成与异常胃静脉引流相关,充分掌握其影像学特征,即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解析研究了磁层顶磁岛结构时间演化的非线性过程;推导出磁岛宽度的解析式和磁岛发生分叉、混沌的条件;论证了磁重联生成的磁岛有不稳定平衡结构,外扰作用会破坏该结构,使磁岛出现突变和混沌;说明了中小尺度太阳风脉动易使磁岛破碎,导致磁场湍动重联,形成小尺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