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岛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0 ̄1995年关岛地磁台1min值资料,得出转换函数Au的时间变化与关岛1993年8月大地震似乎有一定的关系,考虑到地磁转换函数的地方时效应,文中还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作了一些评估。  相似文献   

2.
魏焕  张昭栋 《地震研究》1998,21(2):141-144
本介绍了1992年1月23日黄海Ma5.3级地震(121.2°E,35.2°N)肖沂沭带部分流动磁测点地磁异常变化及预报情况。  相似文献   

3.
泾阳4.8级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卫东  王平 《地震学报》1998,20(6):656-658
1998年1月5日,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附近发生了MS=4.8地震.震中位置:34.5°N,108.9°E;发震时刻:北京时间09时36分;震源深度:14km;震中烈度:Ⅵ度强,西安等地震感强烈.陕西省关中东部地区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多...  相似文献   

4.
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琼中地磁台、肇庆地磁台2004—2006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琼中、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地磁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地震前,琼中、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J.  N.  Thomas  J.J.  Love  M.J.S.  Johnston  K.  Yumoto  王红强 《世界地震译丛》2009,(6):53-58
Hayakawa等(1996)和Miyahara等(1999)利用距离震中67km处的磁力仪记录的1s间隔采样数据,通过极化分析(地磁场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比值)认定了1993年关岛Mw7.7级地震的前兆性超低频磁异常变化。为了检验他们的结果,我们将他们的数据(GAM)与取自日本柿冈观测台(KAK)的1s间隔数据以及全球地磁活动指数Kp进行了比较,并查看了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关岛地磁台的工作人员保存的目志记录。我们有以下发现:(1)Hayakawa等和Miyahara等的数据分析过程都存在问题;(2)GAM地磁台数据、KAK观测台数据和Kp数据之间显著相关;(3)这次地震之前不存在可识别的局部异常信号。我们在极化分析中发现的所谓异常变化只是正常的全球地磁活动的一部分,与这次地震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3~2005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震磁异常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级地震前,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加卸载响应比P(Z)均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该异常具有中期异常特征,而对临震异常特征识别则不好区分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地磁转换函数在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已被广泛用于中短期地震预报。本文利用佘山地震台1977 ̄1996年和崇明地震台1983 ̄1996年的地磁短周期资料处理所得的转换函数变化,监视跟踪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通过几次中强地震震例的总结,提出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来预报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的一些判断。用此方法,曾较好地预报过1990年常熟5.1级地震和1996年长江口以东海中6.1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连地震台1984年1月至1988年8月的地磁短周期事件,采用高通滤波和最大似然谱分析方法。计算出转换函数参量的时间变化及频率特性,认为:大连台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和1985年11月23日旅顺老铁山M_L4.5级地震有关,并得出大连地区帕金森矢量指向,震前震后方向不同。转换函数其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10一0.20,0一0.10.  相似文献   

9.
用地磁转换函数研究震源区介质的电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小苹  朱忠杰 《地震学报》1995,17(3):335-339
以兰州地区视电阻率yx曲线与该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和中强近震的分析研究为例,从震磁效应的观点出发,发现可用地下电导率值将兰州地区自地表向下分为异常层、过渡层、无异常层和异常层4层,只有异常层中转换函数的模|A|、|B|,磁方位角均值P及其均方差P,以及总方差Z随时间的变化在地震前有明显异常.由此可推测,异常层与地震活动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非均匀性变化有密切关系.此现象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途径.其内涵和规律,还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93年8月份华北的M_L≥3.0地震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3年8月共发生9次的M_L≥3.0地震,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3年8月30日大同发生的M_L4.1地震。继上月山西带南端曲沃地区发生M_L4.1地震后,...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震情     
1998年10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8年10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8次(见表1),其中ML≥4.0的1次,即10月13日09时...  相似文献   

12.
苏萨梅尔7.5级地震乌什台观测到的地倾斜前兆异常黄宗英,杨军,杨红(新疆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1引言1992年8月19日在吉尔吉斯坦的苏萨梅尔发生了7.5级强震,震中位于东经73°38’,北纬42°04’,震源深度25km。据文献[1]报导,...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震情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9年2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0次(见表1),最显著的事件是2月14日黄海ML3.8地震。本月地震频度与上月相当,震中比较分散,华北平原...  相似文献   

14.
地磁脉动预报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5,17(2):253-258
阐述了利用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资料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及其结果.根据感应磁效应理论,地磁脉动比起常规的地磁观测方法,更能有效地反映震前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异常变化,尤其是震前的短临异常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震前地磁脉动传递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并取得较好的预报震例.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前的异常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搜集了昌黎和白家疃1972~1984年的磁变仪资料.19组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① 白家疃的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A,B及昌黎的B没有明显异常,但昌黎的Au,Av有明显异常变化.这一结果与用量图方法求得的a,b基本一致.表明异常局限在余震区及其附近;② 台际转换函数Cu,Cv,Fu,Fv在唐山地震前都有一些变化,但虚部Cv,Fv的变化较为显著.这点与对台湾花莲地震的研究结果一致.但Beamish(1982)对Carlisle 5级地震的研究结果,是实部Fu,Cu的变化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震情     
国内外震情1996年1月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1996年1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6次(见下表),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月19日发生在黄海的ML4.1地震。本月华北地区的地...  相似文献   

17.
陈伯舫 《地震学报》1989,11(2):211-212
菏泽地磁台距菏泽5.9级地震仅15km,是总结地磁转换函数异常变化的震例的极好机会,所以这项研究工作非常有意义.读完文献[1]后,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在一般情况下,菏泽地磁台的感应矢量是否会那么大?   相似文献   

18.
朱燕  郑黎明 《高原地震》2000,12(3):57-60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积累、释放,使得应变场内介质磁性发生变化。特别是短周期的地磁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前后的地磁扰动密切相关。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方法,用喀什地磁台1990-1998年的地磁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得出1990年以来几次6级以上强震包括伽师地震前后,周期为9-200分钟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总方差σz及帕金森矢量参数、相应的频率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广州地磁台1961年4月至1963年3月记录到的连续磁扰变化,经过模数转换、谱分析和数字滤波,得到了大量不同短周期的磁变事件,再将周期相同的事件取三个月滑动组合求得转换函数。结果表明:广州台不同短周期的磁扰矢量△B在球极坐标上的投影均趋于同一水平面;转换函数A、B及帕金森矢量(Parkinson)长度CP随时间的异常变化与广东省河源县1962年3月19日Ms6.1级地震有关。本文还讨论了该台转换函数A、帕金森矢量长度CP及倾角I与地磁周期的关系,得到周期为9至40分钟时的A、CP、I之年均值与磁变周期呈线性相关。故认为研究广州台地磁周期小于40分钟的转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可获得以电导率异常为标志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任熙宪  张玉敏 《地震学报》1998,20(5):503-508
对数字多道预测滤波技术应用于排除小型地震地磁台网短周期总强度数据噪声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外源磁扰矢量来有效地拟合总强度差值中的内源电磁感应差值场,从而成功地降低差值的噪声水平.本文采用的两对差值实例中,滤波质量因子Q分别达到0.86和0.68.频谱分析表明,在无大的地磁事件发生的通常情况下,拟合差值的周期成分以与Sq变化周期相应的1~4次谐波为主.最佳滤波器的长度主要取决于差值中可预测能量频率的高低,同时,还可能与输入和期望输出间的位相差异有关.研究表明,难以得到同时满足磁扰日与磁静日的普适滤波器.对京西延庆-怀来盆地地磁资料的实例分析,显示出该地区地下电导率的分布可能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