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黑龙江凹陷晚中生代含煤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黑龙江凹陷已知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根据岩性组合和古生物化石组合提出两个地层对比方案,即霍拉盆煤田应和大磨拐河组对比,鸥浦煤田可和开库康组对比。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讨论会”1984年9月16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89个单位135人。山西省科协、省地质学会、省煤炭学会、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的领导到会祝贺。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86篇,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报道了近年来在双鸭山—集贤煤田城子河组所采集鉴定的各门类化石,并认为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 双鸭山—集贤煤田是黑龙江省主要能源基地之一,亦是我国东北中生代含煤地层较为发育的地区。由于过去没有开展煤田内地层及古生物研究工作,5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鸡西盆地的地层命名,其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龙(岩)永(定)煤田是福建省主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其地质调查、勘探、煤矿开采均有较久的历史。该煤田主要含煤地层原定为“上二迭统龙潭组”,有关它的划分、时代和命名方案很多(表1)。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煤田地质勘探的蓬勃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科研工作,在地质古生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新资料。在该组地层中采集了门类繁多的早二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禹县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近几年来,我们在勘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古生物化石资料。在二叠纪含煤地层中发现了双壳类化石群,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均涛同志鉴定,计有4个属,1个比较种 ,4个未定种。   相似文献   

6.
详细描述了双鸭山-集贤煤田绥滨组、东荣组、城子河组、穆棱组四个岩组的生物组合面貌,将中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层序、古生物化石组合同鸡西、勃利、双桦等盆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华北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讨论会”于1984年9月16日至2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89个单位135人,包括煤炭部、地质矿产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山西省科协、山西省地质学会、山西省煤炭学会、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煤管局和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的领导同志亲临大会并讲了话,给会议以很大鼓舞和支持。中国地质学会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盘县煤田(图1)廿余年的煤田地质工作以及贵州省地层古生物工作队(1977)对该区二叠与三叠系的划分界线没有明确的具体位置。实际工作中有将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称宣威煤系的,近几年又改称龙潭组的(包括滇东,沈玉蔚,1975)。含煤地层上覆早三叠世早期地层,有沿用滇东“卡以头层”的名称,亦有叫绿色砂岩层和“P·T”过渡层等等。 盘县地区相当“卡以头层”这段地层总厚在70—150米之间,可分上部的绿色砂岩层和下部的粉砂岩、砂质泥岩过渡岩性段。下部一般厚30—40余米,二者在地貌上分界明显,大比例尺填图曾单独  相似文献   

9.
甘肃窑街煤田炭洞沟组时代的归属问题,直接涉及祁连山东部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对该区的普查找煤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为西北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所关注,并提出了各种不同划分意见。但由于缺乏有说服力的古生物资料,至今未能完全统一。在此我们根据野外工作所获得的部分新资料,结合前人成果,提出管见,以期对该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煤田地质概况本煤田位于完达山古陆西缘,属晚侏罗世内陆山间盆地型煤田。煤田呈倾伏向斜构造,褶皱轴向北北东。含煤地层厚800~1200米。基底为前古生界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基底与含煤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区含煤地层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含煤性等标志,可划分为两个含煤组:下部北大岭含煤组;上部石头河含煤组。含煤地层上部为南岗砾岩,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图1)。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不稳定,岩相变化复杂,煤层原生变薄,分叉、尖灭及增厚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收集研究甘肃省阿干煤田及周边以往钻孔资料,梳理了阿干煤田及周边构造单元中生代地层分布特点,还原了阿干煤田一带自中生代以来构造及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一是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盆地沉降充填阶段,主要控制侏罗系地层沉积,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兴隆山隆起区及周边的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高家湾—羊寨坳陷等地区;二是燕山运动中晚期兴隆山隆起抬升阶段,主要控制白垩系地层沉积,主要分布在阿干煤田以西的广大地区。通过恢复侏罗系地层原始沉积范围及后期改造过程,确定了中侏罗统含煤地层赋存的有利区在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及高家湾—羊寨坳陷内,这些区域均为兴隆山隆起抬升剥蚀后中侏罗统含煤地层残留区。其中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已证实有可采煤层赋存,高家湾—羊寨坳陷面积是阿干煤田的近两倍,与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为同一套沉积体系,具备良好的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潘广 《地质论评》1958,18(3):181-189
前言三十年来,到过大同煤田的地质工作者为数颇多,可资引证的有关地质文献逾五十篇。这些著作对大同煤田的地层、古生物、矿区评价、局部构造多所阐述,惟对大同煤田的构造体系讨论很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快地找出更多更好的煤炭资源,需要加强含煤地层研究。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于1974年4月11日到17日,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召开了黑龙江省含煤地层座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9个单位,68人。会议期间,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所属各队、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一、二区测队、东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吉林省地质局、东北区和黑龙江省编制区域地层表办公室等单位,分别交流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对中生代含煤地层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一个勘探区或井田所进行的煤田地质工作,由于其范围不大,而地层单位划分较细,在作精确的地层对比过程中,把时代延续较长的古生物加以进一步的研究作为地层对比的依据,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述及的海豆芽(Lingula)化石,由于它延续时间长(∈-Q),一般认为在地层对比过程中不具实际意义。然而,笔者于1981年底在广东省二O二煤田地质队实习期间,得知格顶井田在龙潭组含煤地层中产出的海豆芽化石,其形态特征、数量多少及保存方式随其产出层位不一而各具特色,因此,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综合标志之一,并在格顶井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暴露式煤田已勘探和开发,这就必然要加强寻找隐蔽式煤田,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后备基地。我们曾预测出一个隐蔽式煤田,后经勘探证实。兹将本煤田地质概况,预测找煤的步骤及体会介绍如下: 一、地质概况本煤田分布于本省一个地堑内,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全长30公里,宽3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属老第三系褐煤煤田(图1)。 1.地层本区地层由前震旦系变质岩、混合岩、白垩系赤色地层、第三系含煤地层等组成(图2)除前震旦系在煤田两侧有出露外,其它地层全被第四系覆盖。依据钻探的揭露,按顺序从老至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从西至东分布有格斯煤田、塞什腾煤田、鱼卡煤田、全吉煤田、德令哈煤田以及乌兰煤田,延展长度约800km。各含煤盆地的分布、地层、岩性、含煤性、岩相古地理特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分析后可将柴北缘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中、东段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三个条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小煤沟组、中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东段和西段下侏罗统发育,在中段则局部发育,中、东段的北、南两个条带下侏罗统发育不全,中条带下侏罗统发育较全;中侏罗统全区普遍发育;含煤性总体表现为西段较差,中段较好,南、北条带较差,中条带较好。探讨煤系赋存规律,为寻找隐覆的含煤区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柴北缘地区的预测找煤和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乐威煤田晚三叠世含煤地层野外露头、钻孔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剖析了该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特征,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并分析了聚煤特征.乐威煤田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相;共识别出5个典型的层序界面,其中包括下伏雷口坡组与小塘子组之间的侵蚀不整合面,以及上覆珍珠冲组与须家河组之间的地层颜色突变面,在含煤地层内部的层序界面主要为下切谷砂体冲刷面;将晚三叠世含煤地层划分为四个三级层序,大致与小塘子组,须家河组一、二段,须家河组三、四段,须家河组五、六段相对应;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了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主要的古地理单元为河流、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湖,从层序Ⅰ到层序Ⅳ滨湖范围明显缩小,河流及三角洲范围扩大;根据古地理格局可推测晚三叠世研究区主要物源为四川盆地西南的康滇古陆及东南的江南古陆,西北部龙门山及北部米仓山-大巴山对研究区影响不大;各层序煤层发育都较好,但分布有差异,层序Ⅰ和层序Ⅲ煤层较厚,煤层主要发育于分流间湾沉积中,其次为河流冲积平原沼泽和滨湖沼泽,聚煤中心主要在煤田的中部及东部,西部聚煤不好.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煤田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以往对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的认识不够完善,制约了煤层的综合开采。本研究基于钻孔与剖面露头资料对大南湖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岩相古地理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大南湖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西山窑组中段,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5种岩石类型,可划分出15种岩相类型。大南湖煤田在中侏罗世早期从东北至西南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河流冲积平原、河流三角洲和浅湖沉积,聚煤作用受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的共同控制,在三角洲间湾和泛滥平原环境中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卡姆斯特煤田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八道湾组沉积演化主要受古地形起伏、古气候条件等古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确定研究区内目的层段主要在高位和低位时期聚煤,湖侵时期不利于聚煤。通过详细研究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为今后寻找和开发卡姆斯特地区煤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