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岩石分类命名原则》一书是贵州省地矿局实验室主编的一本基础地质工具书,全书约12万字、图17张、表72张、照片416幅。贵州省是一个沉积岩极为发育的省份,沉积岩类齐全,其中又以碳酸盐分布最广,编写的重点放在沉积岩上。全书将岩石分为28类,现将沉积岩篇中主要岩石分类命名简介如下: 1.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主要以熔岩、正常沉积物与火山碎屑物的相对含量变化;胶结物的种类;碎屑物质的物态和粒度对岩石进行分类命名(表一)。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地矿局受地矿部科技司委托于1989年年底,对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调查所共同完成的延边地区(槽区)花岗岩成因系列及其成矿作用进行了评审鉴定。该成果应用了当代花岗岩地质学的理论,采用综合研究手段和各种先进的测试方法,取得了该区花岗岩成因系列及其成矿作用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进展。大大提高了该区花岗岩地质学、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程度;全面总结了花岗岩类有关的矿产特征;提出了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等有关的钨矿床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夹皮沟地区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式及成矿预测》项目由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承担完成。于1991年3月29日,由吉林省地矿局科技处主持,聘请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情报研究所,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等单位在长春召开了该项目评审会。与会专家、教授对该项目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指出,该项目选题合理,针对性强,工作中运用了太古宙中深变质岩区岩石—地质构造事件法,比较客观地真实的反映了夹皮沟地区花岗—绿岩地体形成和发展演化历史。在地质构造研究方面,以综合信息分析与地质调查相结合,进一步确立了以会全栈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4.
由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筹备并主办的地矿部东北地质实验科技情报分网第四届岩矿学术交流会,于1990年9月12日—15日在长春市召开。吉林省地矿局局长周翔、总工程师叶天竺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东北地质实验科技情报分网网长、秘书长、吉林省地矿局科技处和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测试所领导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计61人,他们来自东北三省地矿局系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吉林石油指挥所、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等37个单位,西北地质实验情报分网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于1992年4月20日在长春聘请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的有关专家,对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调查所共同完成的《吉林省汪清县闹枝、刺猬沟金矿床》科研报告进行了技术鉴定。该研究课题以金矿床的最新成矿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以大量的实际材料和数据,对闹枝和刺猬沟金矿床的矿床特征和成矿条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区域矿产总结》于1987年12月中旬在长春通过评审验收。这是吉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继《吉林省区域地质志》之后完成的又一项重要科研成果。来自地质矿产部、兄弟省地矿局、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所属地质部门的四十名专家、教授、学者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吉林省地质矿产凋查历史悠久,但迄今与止尚无一套完整的区域矿产专著。《吉林省区域矿产总结》是在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广泛搜集、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六年的归纳整理、综合研究编制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受地矿部直管局的委托于1992年12月7日,在长春聘请部直管局、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的有关专家对长春地质学院与吉林省地矿局第二地调所共同完成的部直管局定向科研基金项目《吉林省取柴河地区铜铅锌矿产预测》科研报告进行了评审验收。该项目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遥感图象地质解译,野外地质调查,重点阶段的物探、化探、地表工程、采样化验和各种信息的综合研究,较园满地完成了合同书上的设计要求。该报告以遥感图象地质解译为主,以热点环形构造及其控矿理论为指导思想,对取柴河地区地质及岩浆演化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源、矿源及成矿溶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该区寻找热液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受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于1992年6月23日聘请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储量委员会和吉林省地矿局等有关专家,在长春主持对吉林省地员科学研究所完成的《吉林省珲春市黄松甸子第三系砾岩型金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及工业指标研究》课题进行评审鉴定。该成果从矿床地质特征入手,以矿山建设为中心,采用各种先进手段和地质技术经济学理论,开创性地研究了吉林省珲春市第三系砾岩型金矿床的工业指标,并对这种新类型金矿作了技术经济评价。评委认为该报告探索了砾岩型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工业指标的确定,对这类金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具有指导、引  相似文献   

9.
由吉林省非金属矿产及材料研究所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非金属岩石和矿物开发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9月在长春召开。会议由我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春地质学院李高山主持,吉林省非金属矿产及材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于1991年12月23日在长春聘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松辽委勘测公司、黑龙江省地矿局和吉林省地矿局的专家,对吉林省地质勘探技术研究所完成的《无压浸渍法制造金刚石钻头工艺的应用研究》报告进行了技术鉴定。该报告是在大量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制订了以46~200目范围内不同比例铸造碳化钨和硬质合金粉为骨架材料,以锌白铜为浸渍金属的无压浸渍法制造金刚石钻头工艺流程,并应用此工艺研制了适合钻进软—中硬煤系地层的PTY—88S金刚石钻头和DTB—88S金刚石钻头。该成果除地质岩心钻探领域外,在煤田,油井及天然气井等能源勘探和开发以及工程钻探、地球物理取样钻探等领域里更有广  相似文献   

11.
1992年5月30日~6月1日在长春市召开了“东北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地矿局,沈阳地矿所,长春地质学院的有关领导、项目负责人及大区项目办人员。还特邀了长期在本区从事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米家榕、李西昆、刘长安、吴水波、彭玉鲸、段吉业、刘国良等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共计40余人。东北区领导小组组长吉林省地矿局副局长许以衡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并在会议开始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时作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了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会议由岩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其韩同志主持,地质矿产部区调处处长陈克强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分类命名小组成员和扩大会代表共三十人,其中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南京地矿所、治金部地质研究所、二机部铀矿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和地质矿产部区  相似文献   

13.
由吉林省遥感学会、吉林省测绘学会、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地质学会、吉林省气象学会联合主办 ,长春科技大学承办的“吉林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3月 2 0~ 2 1日在长春科技大学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正式注册 6 5人 ,来自 30个不同的学校、科研和生产部门 ,其中主要参加单位有吉林省测绘局、吉林省地震局、中科院长春分院、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有色吉林地勘局、吉林省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吉林省地矿局区调所、松辽委水利委员会和长春科技大…  相似文献   

14.
由长春地质学院主办的地矿部地质矿产科技情报网东北分网1987年情报交流会议,历时五天,于9月5日在辽宁省兴城市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其中环太平洋成矿带方面的8篇,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方面的7篇,周边国家和毗邻地区矿产资源情报调研方面的3篇,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的3篇,其他方面的4篇。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49人,其中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2人,辽宁省地矿局6人,吉林省地矿局12人,黑龙江省地矿局4人,长春地质学院13人。地矿网西北分网,成都地质学院、地矿部煤田地质情报网、  相似文献   

15.
张树业     
张树业,山西省五台县人.1952年8月于北大地质系毕业后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大学生.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院中心实验室岩矿教研室主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教授、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副导师等.1980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张树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8月18日上午11时40分在长春逝世,终年61岁。张树业同志193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4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地质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地质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地矿局于1987年5月15—16日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吉林省地质实验研究中心完成的“硅灰石与方解石、石英分选工艺——大顶山低品位硅灰石综合回收”成果进行了技术评审,认为该项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该课题仅用十个月时间,提前一年多取得了可靠数据,全面完成了吉林省地矿局下达的科研任务。采用方解石、石英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工艺合理、技术可行,指标先进,研制的w—50捕收剂分选硅灰石与  相似文献   

18.
火岩 《岩矿测试》1983,(3):181-181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了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会议由岩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其韩同志主持,地质矿产部区调处处长陈克强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分类命名小组成员和扩大会代表共三十人,其中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南京地矿所、治金部地质研究所、二机部铀矿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和地质矿产部区调处,以及浙江,福建、安徽、广东、新疆和甘肃  相似文献   

19.
冀东太古代地质及变质铁矿 该项目负责单位是河北省地矿局十六队和综合研究队,协作单位是长春地质学院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项目负责人为张贻侠教授。 该项研究运用近代沉积学、火山学和变质地质学等方法,首次发现和论证了有科学价值的大型古糜棱岩带(韧性断裂带)和科马提岩;对迁安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石作了重新分类并提出了新的成因观点;对条带状铁矿的铁质来源、成矿机制、矿床类型、赋存层位和变质作用改造等进行了系统论  相似文献   

20.
岩石的分类问题,早在岩石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术领域时就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地质会议,对岩石的分类和命名问题曾列入大会议程进行讨论。当时成立了岩石命名国际委员会。1899年,即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1900,巴黎)的前一年,该委员会举行予备会议,会上俄国和法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岩石的分类和草案。大会岩石学小组讨论了他们的方案,并且认为在岩石分类中,占首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