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喜生 《新疆地质》2001,19(3):180-184
尝试用稀土分布的分形结构因子(FSF)值对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组成进行了分类。可将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分布分形结构因子划分为4种类型:(1)弱变异型(0.98-0.95);(2)中变异型(0.95-0.92);(3)强变异型(0.92-0.89);(4)超强变异型(0.89-0.86)。其中前两种类型可很好地对应重稀土富集型和中稀土亏损型花岗岩,而后两种类型可对应轻稀土相对富集型和轻稀土特富型花岗岩。利用FSF值对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三带富碱花岗岩按稀土组成进行了归类。  相似文献   

2.
迤纳厂稀土铁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系统测定了迤纳厂矿床不同类型矿石、围岩和火山角砾岩、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矿石均具REE总量高(726X10^6—4633x10^6)、铕正异常(1.邱一5.16)、轻稀土强烈富集[(La/Yb)n=3.98—81.1]等特征,Y/Ho比值(24.4)小于球粒陨石中比值(28),与黑烟囱的比值接近。硅质白云岩及钠长石英斑岩、层状火山角砾岩的稀土特征(稀土总量低,铕负异常,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等)与矿石完全不同。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与现代大洋中脊热液相似,与裂谷初期的碱性火山岩稀土元素特征较为接近。结合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提出迤纳厂稀土铁铜矿床可能为昆阳裂谷初期碱性火山岩的喷发期间歇,来自地幔富稀土、富挥发份的成矿流体喷流.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3.
晚元古代末的陡山沱期(550-600Ma)是地球历史生物、化学和气候变化的剧烈时期。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矿的稀土元素研究,确定上矿层磷块岩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具负Ce异常、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特征。下矿层磷块岩稀土模式为轻微负Ce异常、轻微的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下矿层磷块岩的Ceanom值为-0.065~-0.077,上矿层磷块岩的Ceanom为-0.26~-0.291,表明瓮安磷矿沉积古环境从下矿层的还原条件转变为上矿层的氧化条件。这种南沱冰期之后的环境变化可能为瓮安动物群的大爆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质疑了张志斌等(2010)一文关于东升庙-三贵口锌多金属硫铁矿矿床锌矿体和硫矿体的分类及其各类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稀土配分模式等方面的依据以及一些论证过程,否定了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锌矿体为沉积形成矿源层,后期改造成矿的观点和其得出的下一步找矿方向。锌矿体主要有9号、2号、11号等6个矿体,硫矿体主要有1号、3号、4号等4个矿体。呈层状整合分布于石墨片岩中且和后者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的9号和其他矿体一样都是沉积喷流过程的产物,其矿石结构也支持这一点。在东升庙-三贵口地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应该是寻找下部的根部矿体。  相似文献   

5.
兴地Ⅲ号岩体位于兴地大断裂南侧,受其次级断裂控制,属于兴地河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岩体岩相分带较丰富,可分为辉长岩相和橄辉岩相2个岩相带,矿化蚀变多位于橄辉岩相带。岩石类型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系列;稀土总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无明显的Eu异常;m/f值大于2,有利于形成铜镍矿;在岩体中部取新鲜辉长岩岩石样品,利用LA-ICP MS方法获得其U-Pb同位素年龄为(716.7±2.4)Ma,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通过与已发现铜镍矿的Ⅱ号岩体进行对比,发现Ⅲ号岩体也具有相似的岩相学、岩石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物化探特征及矿化蚀变特征,并且两者均形成于新元古代。因此,Ⅲ号岩体具有较好铜镍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源于基体Tb的多原子离子质谱干扰及基体Tb对稀土杂质测定信号的影响,研究了P507HCl萃取色谱体系分离高纯Tb4O7基体与痕量稀土杂质的条件,采用Re内标补偿直接测定与分离基体后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分析高纯Tb4O7中痕量稀土杂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出限为5~21ng/L,加标回收率为90%~109%,3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6.5%,分离周期近9h。方法可用于纯度(质量分数,w)为99.99%~99.9999%的Tb4O7中痕量稀土杂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中成薄层状产出的硅质岩、硅质泥岩的Si02:55.37%~91.19%,Al2O3含量较高,变化在3.07~17.66,TiO2=0.12~0.8,Al2O3与TiO2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质。样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模式呈现无Ce负异常(Ce/Ce^*=1.03~1.45)的平坦稀土谱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Eu具明显负异常的右倾谱型。均显示与大陆边缘沉积硅质岩、硅质泥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它们的(La/Ce)N=0.62~0.92,V/Y=0.32~8.87,Th/U=2.99~6.45,表明这些硅质岩、硅质泥岩形成于与陆源物质输入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环境,综合大地构造背景、蛇绿岩带中超基性、基性岩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分析认为,蛇绿岩就位于早石炭世晚期,形成在大陆裂谷向大洋裂谷转换并形成小洋盆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省织金地区低磷层磷块岩型稀土矿石进行XRF、ICP、SEM/EDS、FIB-SEM分析。矿石中P2O5含量为9.97%、稀土总量为899.52μg/g,稀土以钇和镧、铈、钕为主。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稀土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胶磷矿中。采用浮选机反浮选方法进行选矿工艺研究。实验筛选出NECP6号为捕收剂,对捕收剂种类、用量、磨矿时间、硫酸用量和磷酸用量等浮选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NECP6号捕收剂用量为2.8 kg/t,磨矿时间25 min,硫酸用量为6.5 kg/t,磷酸用量为24 kg/t,浮选5 min情况下浮选效果最好,实验样品经一粗一精选别,精矿品位从原矿品位10.64%提升到20.58%,回收率81.30%,尾矿品位降至3.69%,浮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煤岩鉴定及X-衍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东煤田北部主采8号及13号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物组成特征,探讨了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河东煤田北部8号和13号煤中稀土总量(ΣREE)均高于华北晚古生代煤及中国煤中稀土总量平均值,稀土元素相对富集。8号和13号煤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且与华北地区的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模式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呈左高右低、Eu存在明显负异常的"V"型曲线;LREE明显富集,HREE相对亏损,LREE和HREE出现较强分异;且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分异较弱;Ce具有极弱的负异常,基本正常。整个河东煤田北部8号煤和13号煤层形成的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基本一致;且成煤时期,泥炭沼泽具有相对稳定的陆源物质供应,成煤环境均为酸性还原环境。8号和13号煤中的稀土元素可能以无机态和有机吸附态共存,且主要赋存在黏土矿物中;物质来源与整个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的沉积具有一致性,主要受阴山古陆陆源物质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准格尔煤田含煤岩系高岭岩资源丰富,高铝矿物来源备受关注。采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技术对石炭-二叠系太原组6号和山西组4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的稀土元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6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Y)均值为167.69μg/g,接近上地壳ΣREY值(168.4μg/g);4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ΣREY均值为210.22μg/g,高于上地壳的ΣREY值。4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轻稀土含量均值与6号煤相当,中稀土和重稀土含量均值为6号煤两倍以上。6号煤夹矸及顶底板分层样中δCe为0.82~0.94,δEu为0.53~0.87;4号煤中δCe为0.88~0.98,δEu为0.74~0.97;均为Ce、Eu负异常。6号煤层夹矸及顶底板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盆地北西侧阴山地区元古界花岗岩和北东侧下古生界沉积岩。4号煤层夹矸及顶底板稀土元素物源主要为盆地北侧阴山地区下古生界和元古界的沉积岩和火成岩系。  相似文献   

11.
攀西地区稀土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攀西地区以喜马拉雅期稀土碱性杂岩的的控岩矿构造裂隙,霓石英碱正长岩和霓辉正长(斑)岩高位小侵入体,碱性伟晶岩、霓辉萤石锶重晶石岩、方解石碳酸岩(矿)脉构成了攀西地区三位一体的稀土成矿独特模式。区内矿床类型新,稀土品位高,主要稀土工业矿物氟碳铈矿占矿石中REO品位的76%~95%,且粒度粗大、易选;氟碳铈矿REO含量高62.30%~77.66%。黑色矿泥富含Eu、Y等次稀土。  相似文献   

12.
张凯  张凤君 《世界地质》1999,18(3):96-99
运用273A电化学系统确定了偏最小二乘计极 法同时测定La、Ce、Pr、Nd、Sm、Eu分量的最佳体系为:0.08mL的XO、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6mL。6种轻稀土在1.0*10^-7-8.0*10^-6mol=/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每种稀土元素的检出限为1.4*10^-8mol/L。6种轻稀土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7%-12.8%。  相似文献   

13.
乌拉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乌拉嘎金矿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的斜长花岗斑岩与黑龙江群下亚群接触带附近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角砾岩中,围岩蚀变强烈;金矿化主要受角砾岩带控制。矿床成矿微量元素组合为Au、Hg、As、Sb,且含量均呈向下递增的趋势。LaN/YbN值变化范围为14.146~28.311,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LREE:165.76~62.68;∑HREE:45.82~15.2;LREE/HREE为6.09~4.124,为轻稀土富集型。岩体中流体包裹体以低盐、低压且有天水加入为特征,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吴亚楠  代晶晶  周萍  王俊华 《地质论评》2016,62(S1):411-412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1969年在我国江西赣南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型外生矿物,具有储量丰富、稀土配分齐全、开采工艺简单等特征,是我国特有的宝贵资源,广泛应用于机械、农林、化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王登红等,2013;邓茂春等,2013;代晶晶等,2013)。随着稀土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稀土越界开采和盗采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罔顾环境,采取不当的开采方式,导致稀土矿区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罗才贵等,2014;彭燕等,20016),严重影响矿区的生态环境。遥感作为一种新兴的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开发调查与监测中,而大量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出现,也为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王龙飞,2014)。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国产高分一号数据,以江西寻乌稀土矿区为例,开展了稀土矿山环境问题遥感监测研究,展示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稀土矿山监测中的应用优势,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相山两种不同成因角闪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研究相山两种不同成因角闪石的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发现:江西相山铀矿田北部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角闪石:正变质成因的角闪石,寄主岩石为斜长角闪(片)岩,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Ta,U)、稍为富集Ti,Se和相对贫高场强元素(HFSE)(Zr,Hf,Y,Yb,Cr,HREE)为特征,稀土总量低,稀土分布型式为近水平型,δ^18O为7.95~8.58,显示变质火成岩的氧同位素特征;副变质成因的角闪石,寄主岩石为含石榴角闪石英片岩.微量元素以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U)、稍为富集Ta,Nb,Ce,Zr,Hf,Sm和相对贫高场强元素(HFSE)(Ti,Y,Yb,Cr)、强烈亏损Sc为特征,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相互分离程度高,轻稀土富集,O同位素组成(δ^18O)较高,为9.95~10.02,显示碎屑沉积变质岩的氧同位素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贵州岩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贵州岩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总量变化范围很大,RE2O3(1~434.39)×10-6。RE2O3随Al2O3含量增高而增高,随CaCO3含量增高而减少,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8。低微含量的岩溶沉积物与碳酸盐母岩的稀土分布模式基本相似,高含量的岩溶沉积物稀土分布趋向于页岩模式。稀土解析实验和吸附实验表明,在岩溶化学沉积物和母岩中稀土主要以离子吸附态存在,岩溶碎屑沉积物中稀土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粘土矿物和副矿物格架中。稀土富集系数Kk值计算表明,在碳酸盐岩及其岩溶化学沉积物的成岩过程中不存在稀土富集,岩溶碎屑粘土沉积物中则存在稀土富集。对岩溶化学沉积物──碳酸盐结核的中心区、过渡带、边缘带及外围壳状粘土中稀土元素解析研究表明,随着结核的生长,活动性稀土组成发生变化,向轻、中稀土占优势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7.
万全寺银金矿赋存于侏罗系上统白旗组二段的安山岩和粗安岩中。稀土微量元素测试表明稀土配分曲线向右倾斜,为轻稀土富集型,反映其属上地幔岩部分熔融成因,且主要形成于岩浆演化的晚期富集特征。矿石中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矿床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推断其为深部产物。C、H、O、Pb、S、He、Ar同位素资料亦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球深部.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天水混入。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阔尔真阔拉金矿—带火山岩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阔尔真阔拉金矿产于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酸性次火山岩中.该套火山岩为钙碱性岩石,具低FeO、MgO、Zr、Nb及Rb/Sr,稀土总量偏低,∑REE=42.81—85.82,具正Eu异常(基性岩)和不明显负Eu异常(中性、中酸性及酸性次火山岩).由基性应中性及酸性次火山岩,稀土总量有所增加,δEu有所降低,但中性岩至酸性次火山岩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岛弧环境,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347—343Ma),是由亏损地幔岩经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19.
根据以无国2010年主要稀有金属品种需求量的预测,进行了资源配置研究。按开采20年计算,以产储比1:40配置经济可采储量,稀土(REO)为215万t;锂为43.5万t;铍用量有限,暂未做资源配置;铌4.4万t;钽为8088t。现有资源保证程度、稀土、锂、钽可以保证,和多富矿少,铌无保证,缺乏可供开发以铌为主的富矿。  相似文献   

20.
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大村段是云南楚雄盆地的主要含铜层位之一。通过六苴zK24401钻孔岩芯样品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村段是半干旱-半潮湿气候条件下盆地边缘的湖泊沉积形成,沉积物距物源区较近,其沉积演化过程与物源区具有一致性。主元素组成的W(SiO2+Al2Oa+K2O+Na2O)占49.64%~81.84%,n(SiO2)/n(Al2O3)平均值为3.65,n(Al)/n(Al+Fe+Mn)值为0.71~0.78,n(Si)/n(Si+Al+Fe)值为0.69~0.87,反映出沉积物物源以陆源为主;n(Al2O3)/n.(Al2O3+Fe3O3)值为0.79~0.91,显示了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的特点;K2O/Na2O多大于1,表明物源区主要为偏酸性的花岗质岩石。沉积旋回造成多层泥页岩中Cu、Zn、Sb等元素初始富集。稀土总量ω(EREE)为104.12×10^-6~181.69×10^-6,n(La)N/n(Yb)N〉1,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稀土配分模式为Eu、Ce亏损——轻稀土富集右斜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