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科学治避地灾,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难题。贵港市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已成功避让多起地灾,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其科学成果获得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奖;其经验值得在地灾防治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日,杭州市滨江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滨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此迈入专业化轨道,将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专业化保障.一是实现地灾隐患"早发现".落实每日巡查制度,建立全区地灾隐患区域巡查常态化机制,实时反馈、上传巡查情况.二是实现地灾险情"早处置".由地灾防治专家常驻滨江区,在台风、雨雪天气等极端天气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获知现场情况,如遇险情可第一时间赶至现场.三是实现地灾知识"早更新".除承担日常性的地灾防治技术指导外,应急服务中心还承担地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职能,确保全区群测群防员地灾防治知识及时更新、及早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8月13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会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扎实推进地灾防治工作,打赢汛期地灾防治这场攻坚战。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7月地灾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减少,但地灾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汪民指出,每年7月~9月是我国地灾高发期,目前地灾呈现加重态势,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他强调,特别要对西南山区、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等重点地区加强  相似文献   

4.
<正>马山县国土资源局,广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一面旗帜。该县岩石风化严重、危岩崩塌频仍,地质环境恶劣,该县国土人一直充满智慧地抗击地灾恶魔。因为他们卓有成效地抗击,2006  相似文献   

5.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灾防治工作的规划。《规划》要求,全面完成山区丘陵区地灾调查,开展平原区地灾调查,掌握我国地灾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在地灾重点防治区的县(市)建立相对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立专业监测网;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推进到市、县;分散的受地灾严重威胁的居民逐步得到搬迁;人口密集区、大中城市、风景名胜区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灾隐患点逐步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受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极端天气频现。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地灾防治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面对暴雨的"车轮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防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土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主动出击,市县各级国土部门守土有责,全力应对,把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基层国土部门一直奔波在汛期防汛抗灾的第一线,他们竭力对抗汛情和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国土人的担当、信念和忠诚。  相似文献   

7.
市县之窗     
《华北国土资源》2013,(4):17-19
北京市房山国土三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近日,房山区连续出现降雨天气,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增大,给地灾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对此,国土三所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防灾措施,扎实开展了各项地灾防治工作,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高频率巡查,发现新增隐患点,有效防止险情发生。该所成立汛期地灾防治小组,联合韩村河镇政府对其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实现两天一小查、五天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江苏省地质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一项重点工作.介绍了我省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性状及发展态势,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地灾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要不断推进地灾防治必须注意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浙江国土资源》2014,(5):29-29
5月14日,安徽省召开地灾防治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观念,全力打好2014年度地灾防治攻坚战。安徽目前共查明地灾隐患点4721个,受威胁群众超过10万人。今年,沿淮淮北地区和江淮地区之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预测全省灾情比去年偏重,加之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今年4月20日霍山县发生4.3级地震,山区农民切坡建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等因素,地灾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正>300亿元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于今年4~6月开展了2014年度全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普查工作。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市场初具规模,业内评测整个市场规模可达300亿元。在相关施工项目中,涉及保护人员和财产的项目共608个,合同额合计25亿元,保护53万人,保护财产123亿元,地灾防治项目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地灾防治的严峻形势,4月30日之前,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拉网式核查和排查。河北厅提出汛期地灾防治四项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隐患点核查、排查,重点是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  相似文献   

12.
州县传真     
正青海海南州国土资源局地灾防治"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针对目前异常天气较多,雨水明显增加,地质灾害多发时期,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海南州国土局就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安排。提高认识,切实重视地灾防治工作。各县国土资源局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同抓,层层抓好落实,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和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更正     
本刊第5期第69页《昭平:"五到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文中,"那坡县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也会随之进入高发期,那坡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应为"昭平县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也会随之进入高发期,昭平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汛期地灾防治工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以来,吉林省通化市国土资源局将地灾防治列入全年工作重中之重,汛期到来之际,各项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地灾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落实责任,加强防治体系建设。从实际出发,编制完成了《通化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通化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相关人员分区监管和县、乡(镇、街道)、村、监测人分级负责的双套责任体系。二是全面排查摸清情况,做好预报预警。该局通过主管  相似文献   

15.
图文报道     
正6月27日,辽宁省常务副省长张雷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桂芬陪同下,到本溪市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张雷一行来到本溪市明山区东兴街道天门山地灾隐患点,听取了本溪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彦明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到现场视察了天门山地灾隐患点情况。张雷要求当地政府做好汛期群众转移工作,解决搬迁问题,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图文/周林)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7日,省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防死守,切实做好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全力避免和减少因地灾造成的人员伤亡。通知指出,当前我省已进入主汛期,多地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防范任务繁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防灾意识,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精神,坚决杜绝松懈麻痹思想,  相似文献   

17.
信息视点     
正自然资源部发布下半年地灾趋势预测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下半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指出下半年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必须时刻绷紧防灾这根弦,扎实做好下半年地灾防治工作。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灾1747起,造成46人死亡、8人失踪、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地灾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  相似文献   

18.
<正>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尽心尽责构筑地灾综合防治这一"生命工程",全面推动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地灾防治取得巨大成效:全国成功避让地灾6561起,避免人员伤亡31.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7.4亿元。  相似文献   

19.
市县动态     
正杭州市全力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市领导的讲话和批示精神,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于5月30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市领导讲话批示精神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杭地灾防[2018]2号),对下一步地灾防治工作作了再部署、再要求,并将于5月底至6月上旬开展全市专项督查工作。督查的重点是:一是省市领导的讲话和批示是否传达到基层防灾人员;二  相似文献   

20.
<正>7月30日上午9时5分,修武县西村乡洞湾村地灾防治指挥部电话突然响起 ……"西村乡洞湾村地灾防治指挥部,我西村乡政府刚刚接到监测员报告,反映洞湾村至三门河地灾隐患点出现险情,请指示。""请你们马上组织应急抢险队伍迅速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西村乡洞湾村地灾防治指挥部指挥长、焦作市副市长贾世君立即下达命令。"是,我们马上出发!"西村乡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