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2.
儿时年味浓     
<正>如今的生活条件好,过年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神秘感和诱惑力,而我们小时候则天天盼着过年,也只有在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同于往常的热闹场景才随处可见,里里外外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平时只知埋头苦干的人们才有空闲找些乐子迎接新年,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搭秋千"。搭秋千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公家组织搭建,纯粹就是过年图乐,位置一般选在村口、街口等交通方便、场地开阔的地方。老家的村里有四个  相似文献   

3.
忙年     
忙年,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过年而忙活、为了置办年货而忙碌.对忙年的记乙,我多停留在童年的印象里,就像母亲蒸的年糕一样,儿时吃回味无穷,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绝,令人难以忘记. 一进入腊月,"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忙年由此拉开序幕.男人和女人各有分工,都开始着手准备年货,而放了假的孩子则无忧无虑地疯跑玩耍.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小镇上.过年可是一件盼很久才等来的事,老早就张罗上了.特别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更是忙个不停.早早地催促母亲把过年做新衣服的布料买回来,随后跟着父亲到粮店把过年用的米面油盐买回来.  相似文献   

4.
“十一”长假刚结束,河南省宁陵县民乐小区居民便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把一块写有“功在修路,利在千秋”的镜匾赠送给该县国土资源局。  相似文献   

5.
年味     
<正>在我记忆中,乡村里过年不仅时间长,而且年味十足。迈进腊月的门槛,浓浓的年味便溢满乡村的每个角落。一大早,村子里的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不是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便是来来回回地赶集采购年货。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向往和喜悦。过年,就像是一份丰厚的礼物,带给人的是一种满足和幸福。在我的心里,年味最浓的就是家家户户门上那红红的对联。小时候,我最盼望过年。从放寒假的第一天开始,每天  相似文献   

6.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敏感期.春节前夕,漯河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严管厚爱"的思路"抓预防、建队伍、过年关",在全局组织开展了"六个一"廉政教育系列活动,为党员干部送上了一份廉政大礼包,帮助全体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7.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中国人忙忙碌碌又一年,眼下又到了喜迎新春过大年的大吉大利之日了。面对传统习俗中最隆重、最喜庆、最热闹的日子,国人过年最用心、最给力的莫过于做礼、送礼和收礼了。但如何"行"礼,个中文章,大有讲究。中国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行"礼的传统悠久且深厚。早在2500多年前,伟大的大成至圣先师孔  相似文献   

8.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农历新年是春节,俗称"过年",在这期间,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几乎都忙着办年货、买年画、贴春联,尽情地享受着欢乐,喜迎新春。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起源于"门神"。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节期间贴年画已成为独特的民俗风情。两汉时期就有《荆梦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民间对年画有着  相似文献   

9.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农历新年是春节,俗称"过年",在这期间,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几乎都忙着办年货、买年画、贴春联,尽情地享受着欢乐,喜迎新春。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起源于"门神"。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节期间贴年画已成为独特的民俗风情。两汉时期就有《荆梦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民间对年画有着  相似文献   

10.
岁岁春节,今又春节. 岁月就像一条穿梭往返于河两岸之间的小舟,一次又一次把我们摆渡到季节的尽头. 又该过年了,可萦绕在脑际的感慨总挥之不去:今年的"年"怎么过呢?非常怀念年少时的"年".然而那种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等"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穿新衣,吃饺子,小姑娘带花、小小子放炮"的心情早已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11.
<正>城"肿"镇"衰"折射城镇化之困春节前,80后小罗决定,今年甚至永远不会再回乡下过年了。他在湖南省耒阳市大义镇的一个村子出生,初中毕业后,到广东打工,后来全家买房搬进耒阳城。"我们村民小组几乎每户都在耒阳城里买了房子,留在村里居住的是一些老年人。"  相似文献   

12.
过年     
正不知不觉,又到了新年。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常盼着过年,能穿新衣,有好吃的,还有鞭炮放,父母还给压岁钱。在今天看来,那时过年所盼望的,已不叫奢侈。可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小孩过年奢望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快乐蕴在除夕帮父亲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里,幸福蓄在母亲在屋内升起一盆旺旺的炉火里。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温暖着全家人的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临近的新年期望的美好。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吃着团圆饭,心中充满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3.
过年     
<正>不知不觉,又到了新年。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常盼着过年,能穿新衣,有好吃的,还有鞭炮放,父母还给压岁钱。在今天看来,那时过年所盼望的,已不叫奢侈。可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小孩过年奢望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快乐蕴在除夕帮父亲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里,幸福蓄在母亲在屋内升起一盆旺旺的炉火里。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温暖着全家人的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临近的新年期望的美好。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吃着团圆饭,心中充满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4.
正三月,青海的冬天还未远去。寒风料峭中,我们走进了互助县纳家村小学。今天不是节日,但是孩子们却穿得整整齐齐,像是过年一般。一个个小脸蛋红扑扑的,一抹可爱的"高原红"挂在两颊。孩子们要进西宁城,参加学雷锋活动啦。事先,关于如何帮这些孩子们,其实我们内心是矛盾的。给一些东西很容易,献爱心都好说。但是,东西给完之后呢,献完爱心之后呢?我们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给孩子们以恩惠,让孩子们记得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正还在隆冬的时候,你总说:"再过几十天就是春天。"腊月里,你陪小儿买烟花,儿子问:"爸爸,再过五天就过年了吗?"你答:"是啊,再过三天就立春了。"一进三月份,阳台上的花快被你浇死了,妻说:"不要天天浇水,那几盆花怕水不怕旱。"你说:"春季了,多浇点水枝叶更显得嫩绿些。"春分一过,你每晚都要到附近的田地边散步,你说:"快播种了,看看农民兄弟去。"其实,地里连农民的影子都不见。一到田埂上,你就蹦蹦跳跳地跑在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新年     
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县,唱红《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地方。故乡之于我,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圣地。回故乡过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铭刻内心深处的约定。"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故乡一踏进腊八的门槛,年味就渐渐浓稠了,化也化不开,恰似那一锅煎熬缱绻温情、掺杂人间百味的腊八粥。母亲就是这样,把腊月紧紧地攥在手中,一遍遍盘算着我们兄弟几个的归期。  相似文献   

17.
有端也有卯     
正水族最盛大的节日有两个,一是端节,二是卯节。过端节的水族人只过端节而不过卯节,过卯节的水族人只过卯节而不过端节。一般而言,各个村寨的水族不会在同一天过端节或者卯节,即使这样的节日相当于"过年",他们也会按不同的习惯分期分批轮流过节。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新年     
<正>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县,唱红《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地方。故乡之于我,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圣地。回故乡过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铭刻内心深处的约定。"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故乡一踏进腊八的门槛,年味就渐渐浓稠了,化也化不开,恰似那一锅煎熬缱绻温情、掺杂人间百味的腊八粥。母亲就是这样,把腊月紧紧地攥在手中,一遍遍盘算着我们兄弟几个的归期。  相似文献   

19.
说起过年,小孩子们都喜欢,我们孩提时也喜欢,几乎是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星星盼月亮,怎么还不过年哪。但我的父母他们并不喜欢过年,遇到年关他们就害怕。那是真的害怕。我后来长大了才晓得。第一怕,想分红,怕分红。“分红”就是分钱。那时还是集体化,生产队就这么叫。全家的劳动力出勤了一年,攒了一年的工分,现在要给你兑现成现金和粮食了,谁心里能不激动。当初,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都是小屁孩,奶奶做家务,全家就父母两个参加劳动,拼死拼活,除了雨雪和特别的日子,他们几乎从没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年终有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20.
"安阳内黄也有病例了,不知道咋样?不行的话,就赶紧让测区外业职工都回来吧,别过年回不来了……"1月9日上午11时17分,因积劳成疾住院治疗的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副院长张留民在重症监护室打电话给该院生产科科长牛永力,焦急询问年底收测和项目回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