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宿州地区平衡剖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横贯全区的3条构造平衡剖面的制作与分析,在徐宿地区推覆构造细结构及深部结构特征等问题上获得了新认识,确证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普遍存在。复原剖面研究表明,其变形缩短率为40.5% ̄62.4%,说明研究区的推覆变形具有显著的地壳缩短与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喜马拉雅—滇—缅—泰—马地区石炭纪冰川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鹤生 《云南地质》1989,8(3):213-221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大同——阳高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并且根据等震线的特征、地震前兆,地震序列、地震波的传播、发震构造、场地条件、历史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环境等资料,对大同——阳高地震的特点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4.
山东龙口—莱州地区的海水入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禹群  刘培民 《地质学报》1992,66(3):280-291
大面积海水入侵(83.7—238.3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18.6%—31.5%),宽1.5—6.0km过渡带的存在以及海水入侵区与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所形成的低于海平面的地区在分布上相互关联,是本区海水入侵的主要特点。阳离子交换则在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The area studied had developed into an in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n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Yangtze plate during the Jinning period in Proterozoic time.The Yangtze plate drifted from the south northwards in Paleozoic time and reached about 9oS between Late Cambrian and Early Ordovician .The alkalic olivine basalt magma,which was produced via 2-5% partial melting of a fractionated mantle and was accumulated in a deep-seated magma chamber near the Moho.found its way upward along the reviving boundary faults into the upper crust.Two types of layered intrusions,basic and ultrabasic-basic,crystallized from the magma at different pressures.The high initial oxygen fugacity of the magma provide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deposition of Fe-Ti oxid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magmaevolution,resulting in large-sized early magmatic deposits.Magma crystallization may have been interrupted and repeated as a result of pulsative magma influx,giving rise to rhythmic cycles (including the corresponding V-Ti-magnetite ore beds).The magma was stratified owing to double diffusion at the crystallization front and convection was thus occasioned by the density gradient.This has greatly complicated the sequence as would be expected from normal crystallization.  相似文献   

6.
1 生态与环境的依存性生物与其生存地的地壳化学成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平均丰度值与地壳平均丰度值的相似性 ,揭示了生态系统与其所处的原生地球化学间这种密切的依存关系。但是 ,由于地球演化过程中 ,不同地区各种地质作用的差异及化学元素本身的特性 ,造成元素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一性 ,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前者指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富含生物所需元素或达到某个生态系统所需的多种元素的最佳组合含量 ,使某些农林果蔬“优质高产” ,某地人群“健康长寿”。负面效应则是指由于原生地球化学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孙士军 《贵州地质》1996,13(3):225-236
研究区逆冲推覆构造属扬子陆块的盖层构造。在其发育和扩展过程中伴随着策略滑移构造的产生,并于构造调整期或应力释放阶段产生逆冲反转作用,铸成一定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逆冲-推覆构造组合。文中除对逆冲推覆构造作较详的几何学描述外,采用移-距离图解和剖面平衡技术对其运动状态和过程进行讨论,认为马颈坳-王家塘逆冲断层和磷肥厂-翁下逆冲推覆断层具有不同的扩展速率和滑移速率,反映出同一体制下的应变差异,从而形成区  相似文献   

8.
本区属于西伯利亚地块和塔里木—中朝地块之间的古生代陆间地槽,经历了由活动—稳定—活化解体—再稳定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两大变质旋回。在前震旦纪变质旋回中,先后发生了太古期、早元古期和晚元古期变质作用,它们的热流值表现为由高到低的旋回性变化。在古生代变质旋回中,加里东期和华里西期变质作用广泛发育,它们的变质作用类型表现为多样性的特点,变质带则是具有由北部和南部边缘向内部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建立-喀左地区元古宙-古生代地层做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不整合界线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多重划分与对比。进行了基本层序、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调查研究,将元古宙-古生代地层划分为10个层序,归并为2个超层序,初步建立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0.
11.
鲁西伸展构造—一个中—上地壳板块的提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自桓 《山东地质》1995,11(2):23-31
  相似文献   

12.
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梗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活动论和时空观,从8个方面总结了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介绍了3大综合地层区的概貌,划分太古宇至元古代的地层类型及形成环境。从沉积盆地性质、基底构造格局等方面分析,指出中秦岭构造亚带为南、北板块拚接带的特定构造单元。根据宏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火山岩的形成归纳为8种构造环境。概括了中酸性及碱性、偏碱性侵入岩类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成分及成因类型等特点。从复杂的断裂系统、多期的叠加变形、多期构造-热事件和地壳极度缩短四方面,说明秦岭-大别山构造带是巨形强应变带。概述了秦巴构造演化8个阶段的主要点及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发生、发展,阐明影响因素诸如地层岩性、厚度、地形地貌、植被和降水等自然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从中确定主要矛盾,寻找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和方法, 对于改造当地的自然环境、改善人类生存和生活条件, 提高水土保持能力等提供可供参考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禄丰-武定地区成矿元素含量分布,相关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区内各层位地层,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其各自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背景,决定了区域成矿作用的方式和类型。  相似文献   

15.
五台--恒山地区是Au的低背景区,但五台群变火山岩在成岩、变质和风化一再沉积过程中曾发生过3次活化再分配,其中由区域变质导致地Au矿化形成了工业矿床。该区与中生代过渡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金矿床与区域变质热液金矿具有明显的地质--地球化学差异,显示出金矿化的规模和强度与花岗岩体的Au丰度呈正消长关系,该类矿庆中的Au来源于被重熔或被同熔的下地壳--上地幔分布不均匀的Au及重金属硫化物聚集体。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分析了大量国内外金矿模式,并根据浠水-梅川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金活化阶段、金初始富集阶段、金成矿阶段,并分别与韧性、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相对应。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至关重要。从韧性剪切带向脆性剪切带转变的过程中,Au、Ag、Cu、Pb发生大规模的活化迁移,并在较窄的脆性断裂中明显富集,形成矿体或矿化体。剪切带中的成矿流体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变形机制、构造环境变化引起成矿流体沸腾作用并导致金矿形成。金矿成矿过程为:在挤压构造环境下,深层次韧性剪切带中形成原生富气相的(动力)变质流体;随着变质流体向上运移,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开始逸出,液相成分增加,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岩浆流体沿剪切带上升,不断改造和稀释着变质流体,最终形成以岩浆流体为主的成矿流体;随着伸展作用的继续进行,成矿流体静水压力不断降低引起流体沸腾,从而导致金矿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
20.
山东省昌邑—平度地区航空电磁法测量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勤 《山东地质》1998,14(1):53-58
航空电磁法测定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快速找矿方法,它是以地质体导、导磁性能的差异为物理基础的。昌邑-平度地区构造较为复杂,并被第四覆盖,使用双频(463Hz和1563Hz)电磁仪的Y-11航空物探(电/磁)综合站,在该区飞行3000余公里,其电磁法资料较清楚地显示了区内断裂构造及石墨、铁矿(化)体的赋存展布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