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过渡区凯里组及同期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正> 凯里组为卢衍豪教授1963年所建,周志毅等(1980)详细工作后,面貌比较清楚。它是分布于贵州东部丹寨、台江、玉屏一带的以泥、页岩为主厚约300m的一套地层,属过渡区。化石丰富,以三叶虫Pagetia,Oryctocephalids,Ptychopariids最为发育,由下而上建立了4个三叶虫带。与滇东陡坡寺组对比,顶、底界线一致;与黔北扩大的高台组(周志毅等1980,278页)对比,顶界略高于高台组。时代暂定为中寒武世(周志毅等1979,  相似文献   

2.
镇远县竹坪地区中寒武统凯里组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华 《贵州地质》1997,14(2):121-124
通过1:5万区调,在镇远县竹坪地区发现台江-丹寨小区凯里组,并进行区域性对比研究,发现其凯里组的岩石和生物组合仅相当于南皋凯里组的下部,生物地层对应于组带,但顶峰带和扬子区奥佩尔的共生分子穿插于其中。造成这种生物组合面貌,与其沉积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Pro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Probowmania(Pr.) 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 sp.、Kootenia sp.和Deiradonyx tongrenensis 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o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相似文献   

4.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约  喻羑艺  彭进  王平丽 《地层学杂志》2006,30(1):i0001-i0002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以含钙质泥岩—泥灰岩、含钙质泥岩—粉砂岩和含钙质泥岩—灰岩等3种韵律性沉积为主,沉积体系域类型主要包含有大陆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在凯里组沉积初期,台江地区的水体相对较浅、生物相对较少;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在分异度和丰度上的大大增加,构成了台江生物群;当海平面升至最高点时,台江沉积区处于一个相对深水的环境,以大量的浮游类和较强游泳能力的生物为特征,成为了凯里生物群的开始;海平面逐渐下降,浮游生物逐渐减少;至凯里组沉积晚期,海平面的下降使台江地区的水体再度变浅、生物化石相对稀少。在台江八郎剖面上,凝缩段之下早寒武世的三叶虫Bathynotus消失,Orycto-cephalusindicus等三叶虫在凝缩段底界出现。凝缩段底界与下、中寒武统界线基本一致,表明了凝缩段是该区下、中寒武统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m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Probowmania(Pr.)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sp,、Kooteniasp.和Deiradonyxtongrenensis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D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相似文献   

6.
贵州寒武纪系列生物群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元龙  袁金良 《现代地质》1999,13(2):245-246
由牛蹄塘组生物群、台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组成贵州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牛蹄塘组生物群由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于1998年在贵州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页岩中发现,计有海绵、节肢、刺细胞、软体等动物、藻类等化石14属。台江生物群位于台江...  相似文献   

7.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凯里动物群的研究”(项目编号49060010)经过三年的集中研究,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于贵州台江县八郎村中—下寒武统凯里组中部泥岩、粉砂质泥岩中的凯里动物群为赵元龙、黄友在、龚显英...  相似文献   

8.
贵州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首次对贵州丹寨凯里组界线剖面界线层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探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剖面变化的规律性,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古生物学者对界线剖面宏观生物组合和疑源类的研究所确定的划分定义,确定界线划分的地球化学划分方案,从而为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且根据对丹寨界线剖面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化学事件研究结果,将界线置于3层-4层之间。  相似文献   

9.
“花屋石英砂岩”矿位于江西省瑞昌县花屋地区。含矿地层为中志留统夏家桥组(S_2x)。夏家桥组为一套页岩—粉砂岩—砂岩的碎屑岩沉积组合,下部主要为砂岩,上部为砂质页岩、页岩夹粉砂岩,偶尔夹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类、三叶虫及腹足类化石。总厚在175m—344m间。其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内陆棚—海岸。夏家桥组地层中的砂质—粉砂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三种岩石都可以作为优质水泥硅质配套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东部中下寒武统凯里组或是凯里组中上部的凯里动物群,都含有大量的三叶虫,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三叶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Burlingiidae(布林寺虫科)三叶虫就是其中的代表。 Burlingiidae三叶虫是一类特殊的三叶虫,这类三叶虫个体较小,头鞍沟不发育,仅具头鞍侧沟或呈坑状,面线后支交于侧缘,届前颊类三叶虫;缺乏前边缘沟,不分内外  相似文献   

11.
永珠地区位于申扎古生代盆地,区内发育连续的早奥陶世—中二叠世海相沉积序列。石炭系永珠组岩石组合特征为细粒石英砂岩、页岩、粉砂岩,夹多层生物碎屑灰岩,含丰富的生物化石,主要有腕足类、双壳类、牙形刺、珊瑚、苔藓虫、菊石、三叶虫。牙形刺Gnathodusgirtyi—Gnathodustexanus为早石炭世晚期组合;腕足类Productus—Rhipidomellatibetena为早石炭世晚期组合,Choristites—Spirigerella为晚石炭世早期下部组合,Trigonatretacf.paucicostulata—Elivellabaschkirica为晚石炭世早期上部组合。Uncinunellina是典型的冷水习性腕足类,Cyathaxonia是典型的冷水习性珊瑚,表明了全球石炭纪冰期已影响到本区。确定了永珠组的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且早石炭世与晚石炭世分界线在第11层与第12层之间。  相似文献   

12.
桂林岩溶地区粘土砾石层中第三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金荣  杨荣玉 《中国岩溶》1997,16(4):370-385
桂林岩溶地区粘土砾石层中发现第三纪地层的存在,由下至上发现3个孢粉化石组合,即:第Ⅰ组合(乐群组组合),栎粉属—栗粉属—柏科—杉科组合;第Ⅱ组合(乌石岭组组合),栎粉属—栗粉属—光面水龙骨单缝孢属组合;第Ⅲ组合(望城岗组组合),栗粉属高含量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始新世、中晚始新世、上新世的地层。同时还发现了早第三纪时有海水沿古漓江河道间断入侵的现象。所有这些将对长期有争议的粘土砾石层(所谓“泥砾层”)的成因及形成时代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将对该区相应时代热带岩溶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产于黔东南剑河八郎的凯里生物群是一个含有10个大门类120多属动物化石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的生物群,是全球寒武纪第3世生物多样化、生态复杂化的窗口,对早期后生生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丹寨南皋和镇远竹坪等新产地的发现,将凯里生物群产地扩大至整个黔东南地区,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为凯里生物群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纹层结构研究对页岩系统储层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海相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综合利用成像测井、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度测定、氮气吸附及含气量测试等方法,明确了龙马溪组不同尺度纹层结构特征,评价了不同纹层结构储集性能的差异.龙马溪组发育水平等厚纹层结构—中粗纹层组合、水平—小型波状纹层结构—中粗纹层...  相似文献   

15.
“老茶田组”一名最早公开发表于1966年地层学杂志,第1卷,第1期“贵州松桃、铜仁及湖南泸溪一带寒武纪地层”(林焕令、王俊庚、刘义仁)一文中,这一地层名称系引自1961年原北京地质学院贵州地层队著“黔东北、湘黔边境地层报告”(未刊),1974年(50页,表1)和1982年(50页,表8)卢衍豪等又沿用此名,1978年笔者之一(杨家騄)在“湘西、黔东中、上寒武统及三叶虫动物群”一文中全面论述了“老茶田组”的层型剖面位置  相似文献   

16.
<正> 1907年,B.Willis与E.Blackwelder将张夏一带馒头页岩与崮山页岩之间的一套灰色中厚层灰岩称之为张夏石灰岩。1951年,卢衍豪、董南庭将其厘定为张夏组。命各地点和层型剖面位于长清县崮山虎头崖一黄草顶。中寒武统张夏组在鲁西分布较广,露头良好。依据其岩性组合,可将鲁西分区进而划分为三个地层小区。即济南一滕县地层  相似文献   

17.
沉积环境的变迁导致岩相的递变,进而控制着裂缝的形成和演化,揭示不同页岩岩相中裂缝的发育规律及有关机制,对于“甜点”层的脆性精细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黔西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偏光显微镜、岩石力学实验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不同岩相类型进行了划分,深入探讨了不同页岩岩相类型岩石的力学性质以及破坏模式,最后再现了两种不同岩相叠置的地质体模型中裂缝的形成和演化的动态可视化过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主要发育硅质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以及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等3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具有较高的应力跌落速率和弹性能量转化效率,裂缝拓展能力较强,岩石整体具有较强的脆性,纵向和横向裂缝均有发育且相互之间发生交会和联结,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裂缝拓展能力次之,最弱者为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夹层对孔隙水压力和主应力的传播有较强的应力屏障效应,裂缝跨层传播能力随应力的急剧下降而受到削弱,钙质硅质页岩应力屏障效应较弱,裂缝具有较强的跨层传播能力。这些研究成果对“甜点”层优选、水平井地质导向以及压裂施工参数的调整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姜松 《安徽地质》2010,20(2):90-94
安徽省南部晚二叠世早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层区的下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之中。根据岩性、岩相古地理分布及生物面貌等不同特征,在下扬子地层分区中可进一步划分为巢湖—安庆地层小区和宿松—繁昌地层小区;江南地层分区中划分为广德~休宁地层小区。以往煤田地质系统将上述三个地层小区中的晚二叠世早期含煤岩石地层均称为龙潭组,而我省地矿系统则把龙潭组下部的砂页岩段划出,称为堰桥组或银屏组。本文根据多重地层划分原则,把巢湖~安庆地层小区和广德—休宁地层小区中一套含煤碎屑岩石地层含(银屏组/堰桥组)统称为龙潭组;宿松—繁昌地层小区则称为吴家坪组。  相似文献   

19.
凯里化石库:一个新的中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云龙  袁金良 《贵州地质》1996,13(2):105-114
凯里化石库拥有10多个门类、70多个属。动物化石58属,仅次于Burgess及澄江化石库。同Spence化石库一样,非三叶虫节肢动物及软躯体化石比较少,三叶虫多,有别于Burgess、澄江、SiriusPasset化石库等另一类型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该化石库时代早于Spence、Burgess化石库,是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时代序列中重要的一环。形成于中寒武世赤道附近稳定的扬子碳酸盐台地东缘外迅速下沉的陆棚水体较深的环境,与Spence化石库的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环境及埋藏模式等均很相似,证实中寒武世Burgess页岩型化石库分布于稳定的克拉通周缘陆棚海的规律。凯里化石库的发现还增添了寒武纪古生物多样化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20.
王琨  奥陶纪 《贵州地质》1993,10(3):192-194
本文首次报导了贵州铜仁一带毛田组底部及中上部牙形石及头足类化石,其地质时代均为早奥陶世早期。这些化石的发现对于铜仁—带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学的研究及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