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地学e-Science被认为是继理论分析、实验观察和模拟计算之后的地学科研方法,将促进传统地学科研模式的变革,提升地学研究的效率和水平。由于地学e-Science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外学者对其本质、内容、技术架构和未来发展,还缺乏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认为地学e-Science的实质就是支撑地学研究的信息化环境及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各类地学科研活动,其总体架构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地学资源、功能服务和科研应用4个层次。基于地学e-Science的研究可以实现地学科研模式的4个转变。实践表明地学e-Science原型系统:东北亚联合科学考察与合作研究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改变了传统科学考察的模式,极大促进了中国、俄罗斯、蒙古3国科学家联合科学考察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3.
地学模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与地学过程分析密切结合,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与数据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前者试图通过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模拟地学随机现象,并对这些不良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地学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后者运用计算机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在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学解译、空间分析、地学统计与预测、三维图形可视化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计算可视化、分析可视化、过程可视化、结果可视化和决策可视化,并用于地学分析。回顾了地学中计算机三维地学建模技术、地质统计学和地学非线性现象模拟方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加强地学模拟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据预处理技术在地学大数据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在带来可供研究的海量数据的同时,也带来巨量的噪声和冗余数据。在地学领域,由于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产生了数据量巨大和类型众多的地学数据集合。在地学信息的研究过程中,经常碰到地学信息孤岛,分图幅地学数据边界系统误差和地学文档的非结构化问题。在对地学数据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挖掘之前,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对地学大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冗余、复杂的大数据转为结构化、准确、可用的数据。本文以地学大数据的预处理技术为切入点,从地学数据交互标准与语义、数据调平、地质图接边和文本结构化等四个研究方面,分析阐述目前地学大数据挖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解决手段,同时也对多元数据融合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本文对地学大数据预处理技术的探讨,能对地学大数据的挖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的地学数据共享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分析地学数据特点、共享现状、现有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架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地学数据共享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以期地学机构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更好地管理数据资产、推动地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学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探讨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包括地球科学发展的思想史,地学研究的辩证法。地学哲学可以促使地学研究者活跃理论思维,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同时,地学哲学研究也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冰  刘洪光  金真针 《地质通报》2009,28(203):393-396
对地学文献信息源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地学文献信息源建设的建议:共同建立统一的全国地学信息“门户”;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深入开展全方位地学研究的统一的“大平台”,具备地学文献信息处理、研究、分析的能力,建立高质、高效的联机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后的新型现代地学文献信息源可以作为国内外地学信息的一个“集散地”、“地学信息精品超市”。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江苏省山景,水景,洞景,石文化,地学人文等5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全省旅游地学资源进行了分区,指出了开发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旅游地学市场的良好前景,提出了根据不同对象同不同的旅游地学产品,建设一支精干的旅游地学队伍,加强地矿与旅游部门的联合与协作等战略主张。  相似文献   

9.
主编絮语     
地学科技期刊是适应地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地质学科的分化和进展,带动了地质科技期刊的发展,地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又推动着地质科学技术的繁荣,为我国地学科技成果走向国际功不可没。现在我国广义的地学科技期刊(包括地理科学类、地质科学类和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地学文献的信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学文献信息源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地学文献信息源建设的建议:共同建立统一的全国地学信息"门户";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深入开展全方位地学研究的统一的"大平台",具备地学文献信息处理、研究、分析的能力,建立高质、高效的联机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后的新型现代地学文献信息源可以作为国内外地学信息的一个"集散地"、"地学信息精品超市".  相似文献   

11.
矿产地质勘探阶段划分必需注意各种矿产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建设的不同需要: 1.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需要看找煤阶段的存在是必要的;2.1987年全国储委颁发的阶段划分统一规定同煤炭规范4个阶段划分的对应有错位现象,二者之间的详查对应不恰当;3.由于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不同,为矿井设计提供资料的勘探工作可能出现3种情况,最高为A级储量的为精查,B级的为详终,C级的为普终,并各有不同使用方向。把精查阶段统改称为"勘探",不利于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硬土-软岩的厘定及其判别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我国大量工程实践和作者的研究积累,证明在中国岩石和土两种工程类型之间,确实存在着难以"一刀切"的过渡类型(即硬土-软岩),并根据其地质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3.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10,5(1):17-18
北京位于太行山与燕山的交汇之地,地质环境复杂。北京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是世界具有地热资源的6个首都之一,是地质学摇篮。北京城市地质环境系统研究,要适应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社会经济发展布局,要对北山,西山,盆地和平原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地质环境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邓军  葛良胜  杨立强 《岩石学报》2013,29(4):1099-1114
构造动力体制是研究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而造山带作为全球金属矿产资源集中产出的地带,同时保留了地球地质构造演化最为丰富的记录,因而是用来解剖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及相关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的主要对象.板块构造源于大洋,描述和解释的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导的板块构造导致的大陆边缘增生和大洋板块消失及与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洋动力体制;大陆构造描述和解释的主要是大陆内部而不是边缘发生的以垂直运动(壳幔相互作用)为主导的的大陆物质增生和消失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陆动力体制;而洋陆转换则是水平和垂直运动相互耦合、共同作用的动力学体制,描述和解释的是洋陆转换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可以将其称为转换动力体制.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同区转承和异区并存特点.每一种构造动力体制都可以激发造山作用,因此,地球上同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和造山带,可以归结为俯冲造山(带)、碰撞造山(带)、伸展造山(带)和陆内造山(带)等完整反映造山带演化过程的4种类型.复合造山概念科学地描述了全球不同造山带的复杂性.它具有三种涵义,一是不同时期相同或不同类型造山带在空间上的复合(叠置);二是同一造山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不同构造动力体制下造山作用的时间复合(叠加);三是同时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复合造山带.对三江造山带时空结构的解析表明,它是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巨型复合造山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GIS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在全国开展了大量地质调查工作,并且建立起“全国地质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急需研发应用系统保障该数据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里运用GIS软件工程原理,对应用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特别是对各重要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该应用系统已基于MAPGIS 6.x实现,几项特色功能被重点展示,它们为保障整个系统功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平山县大柳树村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崩塌与落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传统的治理方法多以圬工结构和钢木结构为主,这些方法存在着材料用量大、施工强度大、破坏当地原始生态环境、缺乏可靠的设计技术保障等缺点。为克服传统治理方法的缺点,本文综合考虑平山县大柳树村崩塌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并详细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后,进行设计方案比选,采用SNS柔性防护网系统对其进行治理。作者通过现场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确定基本计算参数和建立计算模型,计算了崩塌落石的运动能量及弹跳高度。根据计算结果,选用5m高RX-050型被动防护网,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平与垂直导数的相关系数进行位场数据的边界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今边界识别方法中普遍存在的不能同时识别不同深度地质体边界的问题,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边界识别。该方法是利用总水平导数与垂直导数的相关系数来进行边界的识别。由于不同地质体边界处的水平与垂直导数的相关系数幅值几乎一样,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同时识别出不同深度地质体的边界。理论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同时识别出不同深度地质体的边界,且与模型边界相吻合;将其应用于实际数据的处理中,该方法能识别出更多的地质细节。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型的直流超前探测装置,即"U"形电极阵列超前探测装置,目的是提高直流超前探测的准确度,更好地消除或减弱非前方异常的影响。利用该装置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传统的三点三极超前探测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之后又在实验室水槽中对该装置进行了物理实验。通过模拟结果以及一系列实验数据得知,该装置对探测前方的异常地质体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10年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在海岸带、近海与管辖海域、大陆架边缘海和深海大洋开展了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环境灾害和探查技术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研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历时8年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完成了1∶100万管辖海域的16个图幅、1∶25万13个图幅的综合调查和9个区块海砂资源评价; 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发现了3个大气田; 开展了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图集(1∶400万)编制;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专项研究与南黄海陆架区科学钻探均有新发现; 海底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及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冷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以及海底探测技术与采样设备的研发等等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或突破。这些重要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程度、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Karst researchers of the Karst Research Institute ZRC SAZU are regularly consulted during the planning of Slovenia’s motorways and invited to observe and monitor construction in the karst areas. More than 350 cav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60 km of new motorways over the past decade. Access to the most important caves is preserved by concrete tubes closed with metal covers at the roadside. The largest cave system in a tunnel, named LC-S647, is almost entirely preserved. The protection of this cave will serve as a good examp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natural heritage i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work for the motorway uncovered a high degree of karstifi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discovery of this cave in the Kastelec tunnel LC-S647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a major cave system in the geological and speleological past. A number of unconnected passages have also been found. Caves discovered dur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have brought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cavernosity and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is part of the kar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