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刚朦朦亮,有人“嘭!嘭!嘭!……”急促地敲门。我睁开惺松的双眼,趿鞋开门,竟是父亲!骑着他吱呀作响的老“永久”自行车从乡下赶来,他脸色凝重,双行浊泪涌流,喃喃地说:“你姐姐要出事了,快救救她吧。”我连忙给父亲拭泪:“啥事?快说,我们会有法子的。”这是我见过父亲的第四次流泪。  相似文献   

2.
精彩点映     
《国土资源》2004,(9):1-1
人类进化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假如从有纪年开始计算,也不过7000年左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大体是与大自然相生互动、相和相谐的,宽厚的大自然也多偏爱她怀抱里的这样一个特殊的“类群”。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今天人们所用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都是由植物等腐烂变成的。由生物体到化成能源这一过程,大自然用了上亿年的时间,数百年来,它们一直是人类能源的主角。但是这些传统能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资源将面临枯竭。同时,传统能源在使用和生产的过程中还会带来各种污染,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能源短缺的大国,加紧开发低污染乃至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正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我们知道,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人类已历经了由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三个阶段。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正朝着生态文明的阶段迈进。无疑,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文明,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依靠自然,向大自然攫取生活生产资料,并在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不同的是,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向大自然攫取,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一个完美的星球。在悠远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不断地完善着自己,同时又馈赠给人类品类繁多的丰富资源,保证了人类永续繁衍和精神境界的至善至美。奇石就是其中小小的一种。 何为奇石?从地质学角度看, 奇石经由沉积、结晶、变质、变 动、交代、凤化、溶蚀等多种多样 的自然神奇伟力的长久雕琢与点 染,才形成了今天石的奇形、奇 景、奇纹、奇彩。因此,任何一方 奇石,都是地质作用的完美记录。 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积极探索自然的奥秘,己不仅仅陶醉在奇石的“奇”这一方天地里,而是把它放在广大的宇宙空间,追问与对话…  相似文献   

6.
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牵动全人类心灵的特别的日予。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刻,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共同的心愿——善待地球,保卫家园!  相似文献   

7.
高原观日出     
旅行的时候,每登一山,人们大多都去观日出,特别期待能一睹那天边流霞似绵、朝阳喷薄而出的瞬间一刻.这渴望虽然常常会因为阴云或浓雾而难以如愿,但是,作为一个身陷混凝土楼群、久坐办公室而不得亲近大自然的人来说,能怀着一颗有所期盼的心来感受这一份登高望远的安逸,也应该算是我生命中很惬意的一种享受.然而,这却是我近些年才有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浙江国土资源》2005,(5):50-51
在现代工业文明日渐显露其丑陋的一面,为了寻找一方净土许多人不得不远离家园的今天,被专家称为人类最适宜居住的海岛生态型城市的舟山,倍受世人瞩目,万众神往.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人为努力的结果.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们,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和巨大心血.舟山国土系统排头兵汤传龙,就是这其中突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行业资讯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相似文献   

10.
摄影感悟:爱生活、爱摄影。捕捉自然界的瞬间百态.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大自然将成为我—生的眷恋。  相似文献   

11.
行业资讯     
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12.
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人类每天在地球上进行着各种生产制造活动,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在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大自然也给予了回馈。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勘探程度加大,人们的目光逐步从地表、浅地表向深部大型、超大型矿床资源转移。然而,要寻找深部  相似文献   

13.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大自然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也会像人一样受伤、枯弱、毁灭……1991年,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学者在《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中呼吁:“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现在是保护我们地质遗迹的时候了”。——献给第35个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2014,(5):11-13
正如果您历览过泰山、黄山等大山,抑或是到过云南石林、内蒙古阿拉善沙漠等景处,您一定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雕刻的美景折服。是的,这就是地质公园的魅力。所谓地质公园,就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毫无疑问,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历史留给今人的处世考验——或是珍贵的记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在人们盲目乐观、长期肆意掠夺资源的同时,大自然以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方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何继续生存并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全人类面  相似文献   

16.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所有这些地质灾害现象,都成为困扰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杀手。在"4·22"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梳理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及地质环境保护案例中,进行一次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科普之旅——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今天人们所用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都是由植物等腐烂变成的.由生物体到化成能源这一过程,大自然用了上亿年的时间,数百年来,它们一直是人类能源的主角.但是这些传统能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资源将面临枯竭.同时,传统能源在使用和生产的过程中还会带来各种污染,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能源短缺的大国,加紧开发低污染乃至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我国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这么一种雄伟壮观、秀美典雅、旷世惊人的地貌景观。它集万古灵气,纳百川胜景,是举世奇观;它千姿百态,惟妙准肖,令人叹为观止……它,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神奇的礼物——石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进行了初步分类。消除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负面影响的基本手段是岩土工程 ,通过岩土工程建立起人类工程活动与大自然之间新的和谐和均衡 ,这是一种广义岩土工程的概念 ;作为对这个问题的理论支持 ,建议建立地质环境工程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诞生于45.4亿年前的蓝色行星——地球,是银河系中惟一具有生命体的行星,也是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动植物的家园,包括人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各类资源进行了各种掠夺式的开采,向大自然进行了无尽地索取。这种行为的后果是青山绿水变成了穷山恶水,湛蓝的天空布满阴霾,越来越多的物种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