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7年开矿初期,在9#煤巷道掘进中发生多次冒顶突水事故,突水量可达4000~7200m3/d,给建井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根据井工三矿水文地质勘查、地面物探及地面疏排成果,结合矿井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4#、9#煤顶板砂岩裂隙水,充水途径主要是大沙沟隐伏露头导水通道,指出井田西北部大沙沟对煤矿安全开采的危害性较大,提出了修建排洪渠向下游引流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大沙沟治理后,井田内地下水的总补给量减少了83%,且将有1.92km2的煤炭储量获得解放,井田外也将有1.52km2的煤炭储量获得解放。并提出继续加强地面强排、井下探放水和地面变形恢复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矿井突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手段集成GIS组件技术创建了突水预测模型库,实现了突水点预测、突水危险性分区、区域预测和顶板突水预测。运用该系统对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五矿首采区庚-采区突水危险进行了全面评价,认为在露头附近存在突水危险性,进而有针对性采用地面物探、井下超前探测以及帷幕注浆等综合防治水措施。经过治理,突水点涌水量由350m3/h减少为40~60m3/h,不仅保证了安全生产,还解放了庚组煤炭储量573.2万t。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收集黑塘煤矿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研究,对煤矿含水层结构及开采状况下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煤矿的主要含水层为永宁镇组、关岭组、飞仙关组第二段、第四段、茅口组等,而矿井的顶板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地层的裂隙水、老窑水、长兴组裂隙水和滑坡水及岩溶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雨是本区地表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煤矿老窑、断裂分布地带井下可能产生突水,指出了煤矿可能突水的地带。在矿井生产中应采取相应防突水措施,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吉莲高速公路钟家山隧道涌突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家山隧道是吉莲高速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在施工期间多次发生突水突泥事故,并在山顶处形成塌陷坑。为查明涌突水来源及途径,综合利用了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法、以荧光剂为示踪剂进行的地下水示踪实验等多种方法。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涌突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来自于泥盆系砂页岩构造裂隙水,其次为与构造破碎带沟通的风化裂隙水、地表溪沟水,而与周边梓门桥段岩溶水无关。示踪实验结果表明:F5断层是阻水的,其南部的地下水不构成涌突水水源;与隧道大角度相交的F2、F3断层是主要的涌突水途径。  相似文献   

5.
焦作矿区演马庄井田突水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井下突水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岩性、层间距、构造、水压和开采因素,而地质条件即岩性、层间距和构造控制着突水的分布。本文通过对焦作矿区演马庄井田突水介质条件(岩性、层间距)和突水构造条件的研究,对井田内突水危险地带进行了预测,所得结论对井巷工程设计和煤矿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岩煤矿井下主要突水点与地表多以岩溶管道连通,因此对降雨具有暴涨暴落式快速响应特征。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频谱方法定量研究了井下南茅口突水点涌水量与海孔河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均有三个明显的周期峰,分别为256天、73天和18天,相对应于这三个周期峰,突水点涌水量对河流量的滞后期分别为5天、3天和1天 。   相似文献   

7.
矿体赋存于湖积区之下,地表水体较多,大理岩岩溶发育且直通地表,形成"水文地质天窗",矿坑充水条件较好。受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地面塌陷强烈,井下突透水事故时有发生,给矿山生产带来严重安全威胁。通过历年水文地质工作,对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充水条件的认识不断提高;结合历年来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水措施并组织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对保证矿山安全,防止突水淹井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山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矿突水事故时有发生,易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而优化突水救援路径,将提高矿井突水灾害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突水危害。本文采用无向图和邻接表对矿井巷道网络进行描述和存储,根据巷道水位高度与井下人员身高的比值计算巷道安全系数,进而求解巷道等效长度,据此,使用优化SPFA算法进行单源路线搜索,提出矿井突水救援路线模型,并给出最优救援路线。以王家岭矿的巷道拓扑网络结构为基础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优化SPFA算法的矿井突水救援模型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单源最优路线。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工作人员被井巷塌方或水流所阻而不可通行的复杂情况,为实现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黄陵一号煤矿突水事故治理中,进行了突水因素分析、突水特征研究,查明了突水原因.采用地面物探、钻探、数字测井技术,探明了导水通道;采用系统分析理论研究了注浆环境,进行了摸拟试验、注浆生产试验;依照冲击充填理论开发了"自然灌注法";运用混凝土施工理论、采用了基础工程中冲击振动原理,开发了"井下混凝土搅拌技术",重点解决了"强制性一次快速注浆坝体成型(合拢)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治理效果达96%,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黄陵一号煤矿突水事故治理中,进行了突水因素分析、突水特征研究,查明了突水原因.采用地面物探、钻探、数字测井技术,探明了导水通道;采用系统分析理论研究了注浆环境,进行了摸拟试验、注浆生产试验;依照冲击充填理论开发了"自然灌注法";运用混凝土施工理论、采用了基础工程中冲击振动原理,开发了"井下混凝土搅拌技术",重点解决了"强制性一次快速注浆坝体成型(合拢)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治理效果达96%,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煤平朔三号井工矿在建井过程中曾发生了两次较大的突水事件。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衬度系数方差分析了矿区内地表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和矿井水的水化学特征,对直接充水水源——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水的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主要污染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水动力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三号井工矿水化学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水动力条件和富水性:在井田西部靠近大沙沟的隐伏露头部位,由于地表水及第四系地下水补给强度大,径流条件好,水交替积极,水质较好;而在远离隐伏露头补给区,即井田东部及东北大部风化裂隙减弱,径流条件逐渐变差,水交替迟缓,水中各离子含量相对增高,水质变差。研究成果可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焦煤集团九里山矿14101工作面底板突水经过的研究,认为工作面底板突水的水源是是Lg灰岩水,其直接补给水源为L2灰岩水,间接补给水源为O2灰岩水;导水通道为底板采动裂隙带。采取了在工作面打水闸墙,利用钻孔对采空区灌注骨料,增加水流阻力,切断导水通道,封堵水源,加固隔水层的地面注浆和井下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水方案。通过观察,工作面中间巷无水流出,突水前后水位变化明显,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堵水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矿井突水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6日14时,临近黄河的韩城禹昌煤矿在11^#煤层回采过程中发生底板奥灰水突水,突水通过相邻煤矿采空区,并与8月7日零时5分许冲跨桑树坪煤矿北二车场绕道封闭墙进入斜井280m大巷,很快淹没整个大巷系统造成斜井整体淹井事故。在进行了井上、下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探查和示踪剂测试、水质化验与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突水点与过水通道的区域,结合矿井11#煤层顶、底板、奥灰岩峰峰二段水文地质条件特征,采取了骨料灌注沉积法和松散体注浆加固法,成功隔离了两个矿井之间的水力联系。经过单位吸水率、追排水量、水位变化、残余出水量检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隐蔽突水点及过水通道快速封堵,为矿井全面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矿区含、隔水层及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和井下水文地质现象的观测,认为目前矿井开采煤层较浅,以二1煤顶板直接含水层充水为主,水量不大;但随采掘的延深,煤层下伏的太原组灰岩和奥灰含水层,会在断层的影响下,与其它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对矿井开采形成威胁。根据对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结果,指出目前矿井的充水强度不大,充水通道主要为断层带,在开拓-800m水平时,应注意构造破坏或隔水层薄弱地段,此地段有可能出现奥灰水突入矿井的危险。为防止矿井突水,提出了建立健全地下水观测系统,加强井下钻探和物探工作,重视邻近矿井老窿水监测等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祝恩珍  韩帅  孙萍  王刚 《现代地质》2019,33(1):227-234
以天水地区渭河南岸大砂沟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历史资料的统计,初步了解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松散物源的补给条件、活动历史;详细研究了该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上游三面不稳定斜坡体上的堆积物和大砂沟沟道内的松散堆积物为该泥石流的主要物源;通过统计分析,在极端降雨天气条件下计算得到洪峰流量为355. 26 m3/s。该泥石流沟仍存在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一旦泥石流发生,将对下游甘谷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研究成果可为天水地区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19日,山东珑山实业有限公司1113机采工作面发生井下突水事故,突水量300m^3/h。通过水质化验、奥灰孔水位观测等资料分析,得出了突水水源为奥陶系岩溶水,突水的原因是断层、矿山压力及高水压三大因素综合作用波及到了底板奥陶纪石灰岩含水层的结论。在注浆治理中,本着截流封源的思路,在井下先后施工了两个注水钻孔。在注1号钻孔失败后,及时调整了方案,自1111机道7号点,沿方位260°3′44″掘专门堵水平巷130m,重新布置了注2号钻孔,修改了终孔落脚点,结果注2号孔准确命中目标。通过单液水泥注浆技术注入70.3t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2:1~1.5:1,工作面水量最后稳定在20.16m^3/h,从而顺利完成了注浆堵水任务,为今后井下打钻注浆堵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红柳煤矿属宁夏东部大型国有煤矿,投产仅半年,矿井首采工作面就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4次,最大涌水量达3000m3/h,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涌水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工作面涌水特征。研究发现,直罗组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是井下突水的主要水源.顶板导水裂隙带是矿井的主要充水通道;工作面突水呈现周期性特征,并与老顶周期性垮塌步距基本一致;涌出水总量与工作面推进距离及开采面积呈正相关;随着工作面开采面积的增大,工作面稳定涌水量也随之增大;顶板的岩性及其组合特征为离层储水空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离层水的形成是矿井涌水量较大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该矿乃至宁东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和矿井防治水措施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堡矿区首采地段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首期开采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在首采区虽然分别较广,但水量相对较小,正常情况下与其下含水层贯通的可能性较小,对于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太原组灰岩溶隙裂隙及砂岩裂隙承压水及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水是煤矿开采中最为主要的突水类型。从矿坑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角度对首期开采地段进行了矿床充水因素的研究。研究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为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水及奥陶系岩溶承压水;充水通道主要是煤层开采后顶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以及底板受其承压水的影响而产生的破坏带。建议在矿井设计前对首采地段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明区内断层性质、规模和易发生矿井涌水的部位,为建井设计、矿坑底板的突水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