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与信息     
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含盖了国内具有地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共30多家单位。会议云集了国内构造…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于2010年10月15-19日在西安长安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翟裕生、赵文津、张国伟、汤中立、李佩成院士等参加了大会,陈毓川、赵鹏大和孙传尧院士和张洪涛总工程师等发来贺信。来自全国各地的350多名地质矿产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地质》2010,(12):1891-1892
2010年10月15—17日,"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在古都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4.
下一届国际地质学会议计划于1989年7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组委会主席为Charles Drake。国际地质学会议简称IGC,第一届于1878年在巴黎召开。上届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9届则计划于1992年在日本召开。 在美国举办国际地质学会议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在1891年,第二次在1933年。 组委会考虑地质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强烈的相互渗透性,因此在专题讨论会的内容安排上题材将会是很广泛的。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于2008年10月10~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发起和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八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有近七百人参加。会议期间广泛地进行了矿床地质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总结了自一九五八年第一届全国矿床会议以来我国矿床地质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本学科的研究方向;通过了今后开展学术活动的三项提案,并就如何发展矿床地质工作向行政部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进江  张波 《地质科学》2006,41(2):194-194,286
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的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30多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了国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立飞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任纪舜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一届构造地质专业会议于1965年3月22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大会历经了9天,听取并讨论了李四光理事长,中国共产党地质部党组书记何长工、副书记胥光义的报告。分组进行了三天的学术讨论,一天全体代表和列席人员讨论了构造地质学在生产、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等,一天地质旅  相似文献   

9.
张进江  张波 《地质通报》2006,25(1):250-250
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目至15目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含盖了国内具有地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共30多家单位。会议云集了国内构造地质学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代表了国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任纪舜、肖序常、马宗晋、张国伟、钟大赉等院士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构造地质微机程序研制与推广应用及糜棱岩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3—16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达是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成立(1989年2月)以来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也是所属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的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十九个单位的33名学者  相似文献   

11.
刘俊来  张进江  张培震 《地质学报》2022,96(10):3283-3296
一百年以来,中国构造地质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二十世纪初期萌芽孕育、早期发展和多学派大地构造学说百家争鸣。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构造地质学的教育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专业委员会长期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前沿发展和开展科学普及”为宗旨,主办、组织召开了系列全国性构造会议和现场研讨会议,搭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我国构造地质学家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学理论,以环太平洋洋 陆过渡带、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特别是青藏高原动力学演化研究为引领,针对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互馈机理与动力学,开展板块构造起源与早期地球演化、大陆的生长与再造过程、洋 陆系统演化与深部地球动力学、大陆构造变形与宜居地球系统、活动构造, 对资源 环境 灾害的影响等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新世纪以来,在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华北克拉通破坏、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等多个领域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构造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构造地质学学科的发展将强化学科基础,推进原创性、创新性理论探索,深化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力争在东亚洋陆构造格局与转变、大陆构造变形与人类宜居的地球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上取得原始创新与突破,参与国际地学发展与竞争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构造水文地质学、构造气体地质学和构造石油地质学是构造流体地质学的三个分支,后者研究地质构造、构造活动性与地下流体(地下水、地下气体、石油)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地质构造对地下流体赋存和运移的控制作用,地下流体在构造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构造活动性在地下流体上的反映。鉴于构造流体地质学这一术语还不够普及,暂时不把它的三个分支统一成一门学科。又鉴于构造气体地质学这一术语也还不够普及,并  相似文献   

13.
吴淦田  张达等 《地质论评》2001,47(4):446-447432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与以往国际地质大会一样,构造地质学的研讨是大会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在一般学科讨论中以构造地质学为专题进行了4个方面的讨论。它们是岩石变形机制、大陆地区的伸展构造、岩石圈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孙延绵  陈毓川 《地质论评》1984,30(5):510-510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建材总局、中国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等各部门,各省地质学会的代表,共计486人。会议收到论文1083篇,宣读了202篇。这届会议是继1980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之后,又一次人才荟萃,内容丰富的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有五位学部委员在大会上作了矿  相似文献   

15.
冶金地质学会召开三届三次理事长扩大工作会议1995年9月26日冶金地质学会召开了三届三次理事长扩大工作会议。会议由刘益康理事长和侯宗林常务副理事长主持,蒋志(贾国志代)、侯景儒、李色篆副理事长,马文念秘书长,金成洙、李维明(郭瑞栋代)副秘书长,以及参...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板溪群”构造属性再认识野外现场研讨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委托江西省地质矿产厅和中国地质大学承办。 会议于1998年10月26~29日在江西德兴进行野外现场考查,30日在上饶开展了全天讨论。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84人,他们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上海和北京等11个省市的32个单位。与会代表从事的学科涵盖了构造地质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地层学、古生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孙玉科,许兵,李毓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15~18日在兰州召开。该会的会议文集选编了52篇论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环境工程地质学...  相似文献   

18.
《地质论评》1980,26(3):278-279
湖南、江西两省地质学会在相隔15年之后,分别于1979年10月10日及31日在长沙和南昌召开了第四届与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会议中,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同志就区域构造、岩  相似文献   

19.
正为更好地传承"构造地质学论坛"的学术精神与会议特色,促进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的学科发展,加快构造地质学方法、理论创新与前沿突破;着重展不我国青年学者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增进老、中、青学者间的思想与学术交流,促进青年学者的进一步成长。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以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一  相似文献   

20.
第七届国际基底构造会议将于1987年8月17日至21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敦召开,由金斯敦皇后大学主办。 基底构造会议将对基底杂岩的地质学和年代学,包括基底活化的原因和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