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克 《物探与化探》1986,10(4):320-321
1985年物化探局根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面向地质找矿”的方针,安排了各类项目39项。主持评审物探化探科研成果18项,鉴定新仪器9项,并颁发了评审证书和鉴定证书。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大学环工学院国际科研合作进展朱敬毅(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抓住机遇,加强与世界各国地质科研与教育机构的联系,通过互派、互访、考察、进修等多种渠道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地质科技工作要围绕地质工作的主战场,解决矿产资源和环境地质工作中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雷斌 《探矿工程》1993,(1):46-48
我公司在部、局及省建设厅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几年来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大力推行科技进步,积极开发,应用和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发展,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社会效  相似文献   

5.
地质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地质找矿和为社会服务,是贯彻党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和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使吉林省地矿局的科技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三十年的历程,总汇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1985年第一届全国煤田地质科学技术大会以来,煤田地质战线广大科技人员继续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和上级部门的科技会议精神,结合煤田地质工作的实际情况,继续执行“以煤炭工业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为指导,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勘探方法,讲求经济效益的科学管理,按时提交优质地质报告,为煤炭工业的生产建设提供可靠资源”的煤田地质工作方针,在煤田地质工作战略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在广西自治区、桂林市领导倡导和关怀,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机械工业委员会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三十四研究所、化工部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航天工业管理学校、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8.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联合体是高校科研体制的重要改革,是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具体尝试和实践.现将我院三个三结合联合体情况简介如下.一、矿产系所属南阳油田联合体1985年7月1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油区教研室(乙方)与河北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甲方)签订了关于《南阳凹陷含油气远景评价及二次勘探部署方案》项目科研协作合同”.  相似文献   

9.
1概述“八五”(1991~1995年)期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科教兴国”、“科教兴地”等方针、战略指引下,伴随地矿工作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探矿工程科技工作,在部科技司的组织领导下,通过广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工环科研工作“八五”现状与“九五”趋势地质环境研究是地质科学密切为人类经济活动和健康服务的重要方面.“八五”期间以重要经济开发区、重点沿海城市、重大工程项目、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农业开发区为重点,建立和健全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积极开展水文地质、工程...  相似文献   

11.
周金生 《地质实验室》1997,13(3):145-150
综述了地矿部门实验测试各专业在“八五”期间科学技术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九五”期间需要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对地矿部门实施“二次创业”中发挥实验测试技术的优势和特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质工作“八五”计划是指导“八五”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编制“八五”计划,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应以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地质工作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协凋发展服务为基本目的,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精神,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调整地质部门的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学院概况环境与资源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5个硕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其中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与建设工程学院共同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我院还拥有原国土资源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系列模型”开放研究实验室,正在筹建吉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学院的水资源和环境学科是“311”和“985”支持的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环境化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实验室、水岩相互作用实验室等34个实验室;建立了7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1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我院有中科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省管专家3人,吉林省杰出青年1人。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学院与国内外著名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递行科研项目合作,如与韩国延世大学合作进行“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进行“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研究;与荷兰DELFT工业大学合作研究大型污染质地下运移模拟软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成立于1998年6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勘察与建筑工程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而成。全院共计教职工152人,其中俄罗斯工程院与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29人,副教授54人。在校本科生计39个班,共约12...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地质局长会议期间,孙大光同志代表部党组提出:“地质工作是探索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更要依靠科学技术”.他还指出:“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地质找矿,集中主要力量研究解决有重大地质、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科学技术课题,并且组织成果的推广应用”.这是地质战线贯彻十二大精神应当遵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作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①西北地区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②三峡工程地质问题及重大工程选址研究;③“八五”环境地质研究;④中国地质灾害与生态地质环境;⑤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与信息系统建设;⑥“八五”水,工,环,地质新领域与基础研究;⑦水工环地质市场科技成果;⑧水工环地质展望八个方面,系统全面介绍了“八五”期间水工环地质研究的主要成就与进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第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及我国“八五”科技攻关成果表明,我国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工作,由于引进系统思维方式、非线性科学的新理论与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融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进行综合研究,成果显著,目前已进入以数学模型预测为主的动态微量控沉阶段。这要求我们加深沉降机理研究。抽汲地下水形成的地面沉降研究的核心与难点是粘性土中孔隙水运移问题,它也是土体环境地质和外动力地质灾害研究的前缘热点,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回顾我所改革开放以来的短暂历程,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指引下,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国金矿地质事业做出了贡献.十余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31项,部26项.获各类成果奖7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5项.在1991年由地矿部主持召开的全国金矿地质工作奖励大会和1995年由冶金部主持召开的全国黄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1)西北地区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2)三峡工程地质问题及重大工程选址研究;3)“八五”环境地质研究;(4)中国地质灾害与生态地持环境;(5)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与信息系统建设,(6)“八五”水、工、环、地质新领域与基础研究;(7)水工环地质市场科技成果;(8)水工环地质展望八个方面,系统全面介绍了“八五”期间水式环地质研究的主要成就与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即将告别“八五”的辉煌,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本世纪最后五年这个重要的新的创业阶段。回首将要结束的“八五”地矿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这五年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倍受鼓舞的时期。“八五”期间,地矿部门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继续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