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高龙生等运用的方法,以寻乌震群近台资料,按单次散射模型和多次散射模型求得了各台相应频率所对应的Q和Q~+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确定赣南环形构造的代表值为Q~+=341±16,阐明了其包含的物理意义和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2.
η值作为地震预报参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η值时空扫描方法,对η值进行系统的规范化预报检验和效能分析,结果表明:η值时空扫描方法捕捉了一定的前兆信息,是一种有希望的预报方法,但由于规范化预报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较大,因此,η值时空扫描方法目前只能作为中长期预报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选取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东南地区5.0级以上、 华北地区5.5级以上、 西部地区7.0级以上地震作为研究对象, 并选择了8种物理意义明确、 独立性较强的地震学指标进行全时空的异常扫描, 通过改变采样时间域尺度、 空间域滑移及强度区间等样本条件, 分析对地震学指标时间进程计算结果的影响, 并讨论了空间扫描滑移方向相对于区域主应力方向的变化对参数扫描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空间参数的改变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最大, 并给出了不同震级地震学指标在扫描中影响最小的空间范围和时空扫描的最佳条件参数。  相似文献   

4.
以华南、华北以及西部地区中强地震为例,选择了8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地震学指标,以区域内断裂走向为参考,分别沿断裂走向进行平行、垂直、斜向滑移做空间扫描,以扫描曲线与震源区曲线的相关系数大小定量分析不同滑移方式扫描结果的差异,研究不同构造分区内断裂走向对地震学参数扫描结果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仅空间参数的改变对结果有影响,震源区内的断裂走向对地震学参数扫描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文中给出了不同震级地震学指标在扫描中影响最小的空间范围的最佳条件参数,同时也对不同断裂走向对参数扫描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A(b)值空间扫描在东北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东北地区赤峰一开原深大断裂以北Ms≥4.8级地震前的A(b)值空间图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A(b)值空间扫描方法可以对东北地区中等强度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做出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应用b值空间扫描方法,分析福建地区政和-海丰断裂带上发生的ML≥4.5中强地震前b值空间扫描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断裂带上发生中强地震前,均存在b值空间扫描异常现象,且震中皆在异常区域内.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政和-海丰断裂带ML≥4.5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映震效果明显,对该断裂带上发生的中强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测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易桂喜  闻学泽 《地震研究》2003,26(Z1):25-32
对常用地震学预报指标进行了分析.针对四川地区10个地震活动统计单元,用不同的统计窗长和滑动步长对可用于短期预报的地震学指标进行了试算,最终确定了两个预报指标 :频度N、断层面总面积∑E2/3.初步结果表明:(1)按一定的预报规则, N与∑E 2/3都具有一定的短期映震能力,且∑E2/3的短期映震能力稍强于N.但短期映震能力因地而异,且并非所有的强震前均会出现短期异常.(2)一个区域的N与∑E2/3在邻区的一些强震发生前也会出现短期异常.因此,若在一个统计单元出现异常,未来强震可能发生的地域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进行判定.(3)无论是N还是∑E2/3,其短期映震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仅仅依靠一两个地震学指标实现短期预报是很困难的,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X-CT机空间分辨率测试规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分辨率有四种测试方法:分辨成排圆孔模型测极限分辨率;分辨成排条形模型测极限分辨率;扫描针模计算MTF曲线;扫描条形模型计算MTF曲线。前二种方法直观、简单,但模体重、体积大,且测量结果有一定主观因素,这两种方法用于日常质量控制为宜。第三种方法能得到完整的MTF曲线,但计算过程复杂,本文推荐使用最后一种方法,并简述其原理,认为该方法测量MTF曲线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孙丽娜  陈婷  王晓山  金学申 《地震》2019,39(2):147-158
通过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研究地震活动基本规律, 对于了解大地震的孕育过程及地震前兆有重要意义。 采用“RTL(Region-Time-Length)”算法和“区域网格点密集值”算法对河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利用RTL算法对河北地区1970年以来的MS5.0以上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回顾性检验, 以震例6年前地震目录为计算数据。 时间扫描结果显示, 4次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平静, 1次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增强。 空间扫描结果给出了震例震前三年以1年尺度滑动的扫描图像, 与时间结果对应相吻合。 区域网格点密集值算法所选资料与RTL算法相同, 对研究震例中的三次较大地震(ML≥6.0)进行震前三年尺度滑动的空间扫描。 结果显示, 随着时间滑动, 截至发震前, 震中附近区域网格密集值逐渐减小, 趋于平静。 通过综合应用两种方法, 发现地震活动平静的低值点和地震活动增强的高值点对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10日在青海大柴旦地区发生Ms6.3级地震。运用甘、青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采用震源扫描方法对此次地震进行亮度函数归一化扫描分析研究,得到研究区域内分层归一化亮度函数的空间成像结果,最大亮度空间分布与青海省野外考察结果基本吻合。震源扫描方法不需要计算理论地震图,利用包括相对振幅和到时在内的波形信息,无需事先假定震源的几何参数,最大限度地利用波形数据信息,得到地震的整个空间分布,提高了获取中强地震震源运动空间分布信息的速度为震后快速趋势判定、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克依利斯博罗克和诺波夫等关于强震前兆的三种图象—即余震爆发图象b、震群图象S以及加权和图象∑的定义,以康定—炉霍地震带为例,检验了这三种图象的存在及其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967—1982年,该带5次M_s≥6.0级的强震前,可能生成一种、两种甚至全部三种图象。这三种图象的预报效果都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图象∑的预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情况,采用改进的GC-μECD方法对白洋淀11处沉积物进行了20种OCPs和全部209种PCB单体的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白洋淀11个沉积物样品共检出10种OCPs和24种PCBs,∑OCPs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22~52.45 ng/g(DW)和nd~37.61 ng/g,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 OCPs组成中以HCHs和Dieldrin(狄氏剂)为主,分别占到∑OCPs的39.9%和31.5%,其中7个采样点的HCHs以林丹输入为主,4个采样点以工业六六六污染为主.DDTs检出率较低,来源主要为历史残留;检出的PCB单体以低氯联苯为主,其中一氯、二氯和三氯联苯占∑PCBs的64.73%;采用沉积物质量标准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白洋淀地区沉积物中p,p'-DDD和∑PCBs生态风险较低,Dieldrin生态风险尚需关注,γ-HCH生态风险较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易桂喜  闻学泽 《地震地质》2007,29(2):254-271
为了分析将地震活动性参数用于判定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进而评估长期地震危险性的可行性,文中介绍了沿断裂带进行b值扫描与填图的方法,以及进行断裂带分段的多参数值(—b、E、n和—a/—b)组合分析的资料处理、计算及分析步骤;提出了为进行多参数计算的、断裂带分段的参考判据,进而概括了根据计算的参数值、结合强震历史背景、现今地震分布综合分析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空间差异的方法与思路。以5条地震活动水平和监测能力各异的断裂带为试验对象,基于归纳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各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的空间差异及潜在的地震危险段。文中还就断裂的震后调整运动与低b值的关系以及精定位的地震资料在参数计算中的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认识为:以b值为主的若干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可有效地用于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及潜在强震危险段落的判定。沿断裂带b值扫描与填图以及断裂带分段多参数值组合分析两种方法,可分别应用于地震监测能力强和一般的地区;若在监测能力强的地区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获得更可靠的结果。晚期余震活跃或者大震后调整运动的断裂段也可表现出较低b或—b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利用我国丰富的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活动度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方法,通过S值空间扫描计算,绘制的我国地震活动度等值线图。为定量表达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时空扫描方法,对1990年10月景泰Ms6.2地震前1979年1月至1990年9月震中周围5°×5°范围内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的闭锁区段。在发震构造带的东、西两段Ms≥2.0地震的活动具有相互呼应的特点,西吉—海原段的地震活动较门源—古浪段滞后3年。结合对b值异常区的空间变化图象的研究,本文还讨论了用对未来地震危险区进行长时段的时空扫描的方法确定构造的闭锁区段和闭锁起始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体部γ刀定位的CT扫描技术.材料与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plus多层螺旋CT(4层)对306例胸部占位患者、141例腹部占位患者行γ刀定位增强扫描,对比剂的用量为1.2ml/kg,注射流率为2.5mL/s~2.8mL/s,通过CT扫描所得图像制定治疗计划.结果 CT增强扫描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标志点清楚,靶点确定均一次到位,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较高.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体部γ刀定位,采用合适的扫描方案及造影技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定位扫描图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7.
△-∑A/D转换技术及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制型A/D转换技术是△-∑A/D转换技术的基础.本文阐述了△调制型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对信噪比和△-∑A/D转换器的噪声成形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推导,深入探讨了△-∑A/D阶次、信噪比及采样率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当代遥测地震仪采用24位四阶△-∑A/D转换器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精度的基本要求(瞬时动态范围或信噪比为120 dB).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多分辨探测是城市地下合理开发的前提.由于城市探测环境的特殊性,需要探测方法具备抗干扰能力强、分辨能力好、分异多尺度地下目标等特性,现有的物探方法难以兼顾城市地下空间的探测需要.本文利用三维矢量有限元方法为正演手段,在瞬变电磁高性能辐射源进行微分脉冲扫描的基础上,对探测数据进行多时窗的扫时波场变换,将微分脉冲扫描后的多分辨响应信息,进行多分辨信息提取.同时通过地震探测中的多次覆盖处理,提高探测场对地下目标的分辨能力,最后对多次叠加后的虚拟波场进行拟地震偏移成像,最终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高精度探测.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CT重建算法都依赖于转台旋转中心的准确定位,否则会引起重建图像的伪影。目前已有的旋转中心估计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利用180°或360°的投影数据。获取这些投影,需要比较长的扫描时间,占用比较多的资源。为此,在平行束扫描和扇形束扫描两种情形下,本文提出利用部分视角的投影来对转台旋转中心进行快速定位的方法。在平行束情形,利用物体空间质心与投影空间的质心的对应关系定理,由60°的投影即可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在扇形束情形,通过将扇形束投影重排成平行束投影,仍可由扇形角再进行60°的投影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合成层析成像可由有限几个投影数据重建三维物体,与传统CT相比,该方法所需的射线剂量少得多.由于投影数据不完备,导致的重建图像伪影是合成层析成像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合成层析成像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可以得到更好的重建图像质量.该方法首先对目标进行低分辨率全局扫描,然后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高分辨率局部扫描,最后,利用两次扫描的投影数据集合重建感兴趣区域的图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用本方法重建感兴趣区域图像,要明显好于没有使用全局扫描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