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浓度为300×10-6 mol·kg-1的丁香酚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间作蚕豆(Vicia faba)、单作小麦和单作蚕豆根系形态的影响,以期探讨通过间作弱化化感抑制作用的可能性和机理,为间作群体的化感物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丁香酚对单作小麦和间作蚕豆单株根鲜重、干重、根长都有抑制效应,但对间作小麦和单作蚕豆的单株根鲜重、干重、单株根长有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间作复合群体中,经丁香酚处理后,小麦的单株根鲜重、干重、体积以及根长较单作有明显的增加,同时单株蚕豆根鲜重、干重、体积以及根长较单作显著减少,说明小麦间作蚕豆能有效缓解小麦根际丁香酚的累积,同时产生它感作用,对蚕豆根系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主要植物物候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很大面积,是开展生态恢复的重点地区.对黔西北地区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主要植物的物候特征及其与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观测植物各物候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开花期和果熟期都呈现单峰格局.温度和降雨量与多数物候期时间格局的相关性显著,春季温度升高和降雨量增加促进了植物展叶和开花,落叶期的旬均温与落叶物种比例显著相关.灌木平均始展叶期早于乔木,而乔木更早出现开花高峰.但乔木和灌木在果熟期格局上没有差异.风媒植物的始花期明显早于虫媒植物,开花高峰出现也更早,但两个类群植物开花的持续时间一致.该地区植物物候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且不同物候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探讨植物物候格局对于理解植物与喀斯特环境的关系以及开展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桂芬 《中国沙漠》1999,19(Z1):107-109
通过对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及其附近农田黄土和农田黑土中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好气型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和芽孢型杆菌不同季节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类群不同,所表现的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生长高峰在春季,丝状真菌的高峰在夏季,好气型细菌的生长高峰出现在秋季。另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土壤质地的不同也表现出显著变化,可划分为几种情形,即农田型、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型以及流动沙地型。  相似文献   

4.
在奈曼站农业观测场进行了5种水肥处理的玉米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玉米株高快速生长期均从6月下旬始,至8月初达最高值。不施肥处理株高和茎粗生长在拔节后期落后于其他处理,早于其他处理停止生长。根量快速增长从6月底开始,至7月底结束,8月下旬根开始死亡,至9月20日,细根数量减少至峰值期的50%。高肥处理的根系增长率高于其他处理,其根密度值最大,不施追肥处理的最小。不浇水的处理在7月初雨季到来时根系开始快速增长。不施追肥的处理早于其他处理7d停止根系的增长。5种不同处理的根系生长动态趋势一致,均为单峰形。施肥量最大的处理(T1)产量最高,不施肥的处理产量最低。玉米生长期多次灌溉并不能促进生长,相反使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浆体的黏度是泥石流运动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利用相对黏度-颗粒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得到浆体黏度需要最大体积分数这一关键参数。本文利用不同来源泥石流堆积物中的细颗粒部分配置浆体开展流变实验,研究最大体积分数的确定方法。首先利用Anton Paar MCR301流变仪的同心圆筒系统测量每个细颗粒土体在不同颗粒体积分数下的流变曲线,通过宾汉模型得到各样品的塑性黏度,进而计算其与同温度下清水的相对黏度。然后利用6个应用较为广泛的相对黏度-颗粒体积分数计算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对各方法拟合的最大体积分数进行比较,分析其与细颗粒土体的特征体积分数(随机疏松堆积体积分数、随机密实堆积体积分数、击实体积分数、沉积稳定体积分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对于同一土体配置的浆体,不同计算方法拟合的最大体积分数有所不同,但是同一种方法得到的不同土体的最大体积分数与土体的击实体积分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各计算方法中最大体积分数的经验计算式。此外还建立了浆体相对黏度与颗粒体积分数、击实体积分数之间的指数关系式,该式可用于估算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浆体与清水的相对黏度。  相似文献   

6.
荒漠草原带沙源及灌丛对灌丛沙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丛沙堆是干旱区一种典型的景观类型,经常出现在靠近流沙地带。在地处荒漠草原带的宁夏盐池北部的流沙边缘就发育有典型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本文对不同沙源距离和灌丛生长状况下的白刺灌丛沙堆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带白刺灌丛沙堆的高度0.2~4.8 m,90.05%的高度小于3.0 m;体积0.11~805.17 m3,6.08%的体积小于150 m3;面积0.86~333.3 m2,72.26%的小于50 m2。灌丛沙堆长轴长和短轴长、高度和面积、高度和体积、面积和体积间都存在很好的幂函数关系,随着灌丛沙堆高度的增加,其面积和体积也增加。沙源对白刺灌丛沙堆的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灌丛沙堆的高度、面积和体积和沙源距离都有很好的抛物线形关系。白刺灌丛的生长状况对灌丛沙堆的形态特征也有明显的影响,即白刺灌丛生长状况越好,灌丛沙堆的高度、面积和体积也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荒漠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对受体植物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骆驼蓬茎叶水浸液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2)苗干重和苗鲜重对水浸液作用表现最为敏感,其次为根鲜重和苗高,根长和根干重表现较不敏感;(3)丙二醛含量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IR=34.22)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为敏感的抑制效应,而水浸液对受试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小(IR=0.52)。由此推断,骆驼蓬茎叶水浸液中化感物质多种效应的生物起点可能是对膜系统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异速生长随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片幼叶期、发育期、成熟期的阔卵圆形叶、卵圆形叶、披针形叶生物量、面积、体积与叶柄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基于叶片水平探讨胡杨不同叶形叶片对资源分配随发育阶段变化。结果表明:(1)幼叶期3种叶形叶片生物量、叶片面积、叶片体积与叶柄生物量间相关性不显著。(2)发育期阔卵圆形叶片生物量与叶柄生物量存在异速生长关系,卵圆形叶片生物量、叶片面积及叶片体积与叶柄生物量间存在异速生长关系。(3)成熟期3种叶形叶片生物量、叶片面积、叶片体积与叶柄生物量间均存在异速生长关系。(4)发育期,阔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片与叶柄共同斜率均显著大于1,表明发育期叶片增长高于叶柄,植株对叶片投资高于叶柄;成熟期2种叶形叶片与叶柄共同斜率均显著小于1,表明成熟期增加了对叶柄的生物量投资。(5)阔卵圆形叶片与卵圆形叶片与叶柄共同斜率高于披针形叶,说明阔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较披针形叶分配更多资源于叶片。  相似文献   

9.
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对NaCl处理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有NaCl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11d。检测其鲜重,干重,离子含量,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盐角草干重和鲜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对电导率、TDS、SOD、POD、CAT及MDA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NaCl溶液浓度为200mmol·L-1左右时,干重和鲜重的值达到最大,电导率、TDS、SOD、POD、CAT、MDA含量达到最小值;500mmol·L-1和800mmol·L-1时,SOD和CAT活性下降,电导率、TDS、POD、MDA含量则急剧上升。由此说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了盐角草的生长,200mmol·L-1左右是其生长的最适浓度,500mmol·L-1和800mmol·L-1高盐浓度会对盐角草的膜结构、酶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盐角草主要将Na+、K+积累在地上部,且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盐角草调节细胞内离子平衡对抗盐胁迫的一种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钠、硅及钠硅互作提高梭梭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施用不同浓度NaCl、H2SiO3及NaCl+H2SiO3对培育梭梭(Haloxylon a mmodendron)的生长、生理变化及抗逆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 g·kg-1 NaCl、0.2 g·kg-1 H2SiO3或0.3 g·kg-1 NaCl+0.1 g·kg-1 H2SiO3互作施用均能显著促进梭梭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旱性。单施NaCl时,0.3 g·kg-1 NaCl处理培育的梭梭株高、冠幅和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2%、91%和62%,其主茎直径、主根直径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40%、39%和23%。单施H2SiO3时,0.2 g·kg-1 H2SiO3处理培育的梭梭株高、冠幅、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6%、45%和27%,其主茎直径、主根直径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23%、23%和20%。与施用0.3 g·kg-1 NaCl处理相比,0.3 g·kg-1 NaCl+0.1 g·kg-1 H2SiO3互作处理梭梭株高、冠幅、鲜重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9%、10%、17%和12%;与施用0.1 g·kg-1 H2SiO3处理相比,0.3 g·kg-1 NaCl+0.1 g·kg-1 H2SiO3互作处理梭梭株高、冠幅和鲜重分别增加了28%、76%和68%,其主茎直径、主根直径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30%、32%和27%。这表明适量水平的NaCl+H2SiO3互作施用要比单独施用NaCl或H2SiO3能更有效地促进梭梭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水浸液对生态相关种羊柴(Hedysarum laeve)与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羊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幼苗形态指标对叶水浸液作用较为敏感,敏感程度为苗干重苗鲜重根鲜重根长苗高根干重;丙二醛含量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敏感的抑制效应。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作用;对幼苗形态指标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促进,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弱,根鲜重、根长与苗干重为较敏感指标;对生理指标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抑制,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对电导率是最敏感的指标,丙二醛含量指标也较敏感。由此推断,对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黑沙蒿化感物质多种效应的生物起点。  相似文献   

12.
宁夏沙地主要灌木饲料林树种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宁夏沙地主要灌木饲料林树种毛条、柠条、沙柳、花棒丛生物量(鲜重)(地上部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半定位观测方法测定了这四个灌木树种丛生物量(鲜重)可食部分与不可食部分之比以及生物量的干鲜比,并给出了它们的营养成分。可为灌木饲料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0mm、50mm、100mm和150mm灌水量处理下的4种植物生长状况观测,50mm处理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处理;灌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来实现的;五星蒿与鸡眼草一样,在适宜的土壤温度时,其生长速率大小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较密切,虫实和猪毛菜的快速生长期都在前期,后期的灌水对他们生物量的形成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沙坡头地区一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18  
对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一年生植物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和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沙米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单峰型,其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刺沙蓬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双峰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9:00有一个峰值,而后在11:00有一个谷值,13:00至15:00出现一天中的最高峰值;而其气孔导度在早7:00是一天中的最高峰值,而后在13:00有一个谷值,其次高峰出现在15:00~ 17:00,与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表现出密切的相关性。虫实的光合速率只是在早7:00有一较小的高峰,其余时间基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蒸腾速率最高峰出现在11:00,气孔导度最高峰出现在9:00~ 11:00,15:00为一天中的最小值,17:00又有所回升,而后开始下降。就3种一年生植物比较而言,在早7:00时光合速率相差不大,随着气温的升高,虫实的光合速率逐渐下降,而沙米和刺沙蓬的光合速率逐渐增高,比虫实的光合速率提高了4~ 6倍。刺沙蓬出现了明显的蒸腾午休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刺沙蓬的叶为肉质叶,它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更灵敏,其调控机制变得活跃了,利用蒸腾午休来降低植物水分散失的效率,保证叶片相对稳定的含水量。沙米和虫实的蒸腾速率变化不如刺沙蓬大, 且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仍表现为单峰型, 从这一点来说, 沙米和虫实对干旱环境的反应不如刺沙蓬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空分布的拟步甲(Teneberionidae)抗干旱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其抗干旱能力主要采用水分散失速率进行评价。在室内30℃恒温处理下,采用重量法测定了不同季节典型干旱环境下13种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同时采用陷阱捕获法在野外调查了拟步甲种群动态,分析了不同时空拟步甲抗干旱能力。结果表明,夏季活动高峰种的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明显小于春季活动高峰种,但夏季活动高峰种致死中时间(LT50)与最大死亡时间(Tmax)比春季活动高峰种大;不同干旱环境下的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也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干旱绿洲区干旱荒漠区极度干旱区,而LT50与Tmax的大小顺序与水分散失速率相反,表明了夏季活动高峰种的拟步甲抗干旱能力大于春季活动高峰种,极度干旱地区的拟步甲更能忍耐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6.
沙漠腹地水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而植物改变其根系的生长速度,利用深层土壤水是抗旱的重要机制。试验中采用一次性灌溉的方法探讨防护林主要物种之一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 ongolica)幼苗在土壤水分逐渐旱化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分别在五月,七月,九月和十月采用水冲法和壕沟法将幼苗根系全部冲出,并测量各项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在逐渐旱化的生境中,柽柳幼苗生长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柽柳幼苗垂直根和水平根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均早于地上株高和冠幅的最大生长速率所出现的时间。垂直根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178,0.150,0.089和0.133 cm/d;株高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127,0.107,0.070和0.053 cm/d。说明柽柳幼苗根系在空间上具有生长速度的优势。整个生长季中幼苗地上、地下生物指标的生长速率在垂直方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水平方向则呈现出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生长趋势,同时柽柳幼苗根冠比在不同时期分别为:0.602,0.589,0.636和0.634 cm/d。这些特性是柽柳幼苗适应逐渐旱化生境生长策略选择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和灌溉水盐体积浓度对芦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盐浓度的增加,土壤盐浓度和养分变化均较大,总的趋势是距河口越远土壤盐浓度越低,土壤氮含量越高,钾含量越低,而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和灌溉水的盐体积浓度越低,芦苇的生长指标越好,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重越高,根状茎发育量越多,产量越高;早春及时灌溉,可降低土壤盐浓度,有利于芦苇发芽,显著增加芦苇的密度和株高。根据芦苇的耐盐特性和需水习性,应实行灌排结合的技术措施,促进芦苇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提高芦苇产量。  相似文献   

18.
南京猿人洞石笋年代学研究及其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永进  陈琪 《地理科学》1999,19(1):82-87,T001
铀系测年和石笋同位素曲线调谐年代表明,位于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层位上之的一支石笋发育年代为381 ̄166ka B.P.这一结果反映南京直立人生存时代早于381kaB.P.。从石笋方解石晶体液相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定量计算了该时段内各冷、暖期的古气温,石笋显微剖面中方解石结晶习性和生长条带的特征揭示了洞穴干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程根伟  罗辑 《山地学报》2002,20(5):542-547
根据对贡嘎山和岷江上游山区森林样地的调查和解析木分析,作者对横断山亚高山森林区的优势树木的生长速率进行了分类,采用几种不同公式来表达树木胸径的生长动态,分析了不同树种的速生时期和生产率变化水平。还研究了基于不同函数形式下的林窗模型生长参数的解析求解方法,提出了计算森林建群对种的生长参数的新公式。这些结果对于推算林区生物量和木材生产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解决了森林生态系统模拟中关键参数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沙尘源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季节变化及其统计学描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天空辐射计测定了敦煌地区1999年1月至2001年3月期间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采用“SKYRAD”反演模式同时反演了敦煌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体积尺度分布和折射指数实部,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统计学特性。结果表明,光学厚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大致从12月开始存在明显的上升,3月或4月达到最大值,5—8月光学厚度逐渐减小,9—10月又有所上升,11月达到最小值,而波长指数的变化与光学厚度的变化基本相反;敦煌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波长指数的概率分布与其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近似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4个季节的气溶胶波长指数与光学厚度表现出一种相似的关系,并可以简单地利用一个指数函数加以描述;气溶胶尺度分布表现出双峰型结构,一种是位于半径0.25 μm附近的积聚态,另一种是半径7.7 μm左右的粗模态,且春季积聚态与粗模态之间存在着一个假模态;折射指数实部春季明显升高,对波长的敏感性较低,且4个季节的概率分布最大值均处在1.54~1.56范围内;两种情况下对实部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拟合,发现其概率分布同样可以利用高斯模型加以描述,但是两种情况下春季与其他季节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