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飞 《海洋与湖沼》2006,37(6):575-576
1 “大海之子” 2005年的1月20日,为中国和世界海洋科学事业奋斗了76年、96岁的“大海之子”——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带着他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种种思考与世长辞了。而在此前一个月,在曾呈奎先生弥留之际,由他担任总主编的435万字的巨著——《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科学巨星陨落,令人痛惜;鸿篇巨制面世,又令人振奋,使人不禁更加怀念曾呈奎先生。  相似文献   

2.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也是一个古航海国家,中华民族曾在海洋上创造过举世无双的辉煌。“兴海军,振中华”,“富国强兵,中华腾飞”,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但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海洋没有成为中国振兴之路,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迈入新世纪,中国在海洋上再次面临历史的抉择,江泽民主席适时地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真正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海洋,以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光荣历史使命。一、建设海洋强国应在国家战略上切实体现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海洋史上第一个海洋…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23—29日,“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云海宾馆举行。本次研讨会同时也是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线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和城市与资源学系、南  相似文献   

4.
一、海洋文明的兴衰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疆域。因此,我国古代就有“环九州为四海”、“物产富饶为陆海”的记载。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通舟揖,兴渔利,是我国先民早期对海洋的认识和实践。夏朝至春秋时期,现代意义上的海洋利用初露端倪。海洋利用活动主要包括海上捕捞、海上交通和海产品交换等。因而我国史书写下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论述。沿江临海的吴、齐、越、楚等大国都已建立“舟师”(海军),加强对航运的保护和控制。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海洋观念和活动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于海洋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建构已有数十年的积淀,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其学科主体性依然缺乏共识。为增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文化软实力,文章解答海洋文化学科主体性的基本问题,分析海洋文化学科主体性建构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文化属于知识门类意义上的学科,是独特的知识集合和自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传统学术思维的惯性、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研究对象范畴模糊和研究方法特性缺失等因素,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尚未真正确立;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建构应坚持“人 海主体”的理论建构、“人 海和谐”的价值取向、“人 海依存”的研究范畴和“人 海互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韦 《海洋世界》2004,(10):47-47
如同在浩瀚的大海里,桂林海洋世界里也聚集了许许多多、形形色邑的“爸爸”。  相似文献   

7.
叶雯 《海洋信息》2002,(3):9-11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是一个滨海城市,海洋是阳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阳江的优势在海,发展潜力也在海。近十几年来,阳江 市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将阳江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阳江市建设“海洋强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青岛依海而建成,因海而兴,海洋是青岛的最大优势。进入21世纪———海洋世纪,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青岛突出海洋特色,立足于发挥海洋优势,积极实施“以法治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弘扬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海洋体育等海洋事业,从而加快了向现代化国际海洋名城迈进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大市。青岛海岸线全长870km,海湾49处,海岛69个,邻近海域约1.38万km2,滩涂面积375km2,20…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1,(7):7-8
青岛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重点综合大学。1999年11月,经国家批准,成为“九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数年来,青岛海大致力于“211工程”建设,在物理海洋学、水产养殖学、海洋药物学和海洋化学学科4个重点学科建设中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人类面对大海总会心潮澎湃。地球生命,因海洋而繁衍,因海洋而美丽,人类因海洋而走向文明与辉煌。  相似文献   

11.
叶燕 《海洋信息》1999,(1):22-23
大海是人类的母亲,占全球71%表面积的海洋,数千年来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在我国,辽阔的海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及至今日,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20多公斤,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然而,由于近年来对海洋的无序开发和恣意破坏,我国的海洋资源日益枯竭,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有识之士向社会发出了呐喊:救救大海!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从“海洋生态失调的现状”、“造成海洋生态失调的原因”、“我们为修复海洋生态所做的努力”和“连云港市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等几个方面汇报了近年来连云港市养海、治海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不能制海,必为海制,海洋治理能力与国家崛起进程休戚相关。城市是国家发展的量尺,在国际海洋格局的演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圳作为毗邻南海的特大城市以及“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地理上临湾向洋,政治上双区驱动,文化上共融开放,被国家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应当主动扛起打造我国国际海洋治理事业先行区的大旗,开展以城市身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先驱实践,推动我国国际海洋治理水平的跃升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地。文章在充分理解国际海洋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对标伦敦、奥斯陆等国际知名海洋城市,研究提出新时期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9,(8):4-4
2009年7月18目,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海洋中国60年”,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海洋规划体系、海洋法制建设、海域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科研调查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在主场活动现场,还揭晓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事件”和“十大海洋人物”。同时,首届中国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事业60年成就展”在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个综合展示海洋产业发展的博览会。  相似文献   

15.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4):F0003-F0003
《海洋开发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和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海洋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以来一直秉承“服务海洋主体工作、促进海洋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刊发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海洋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本刊录稿范围包括:海洋开发、蓝色经济、海洋管理、生态环保、海洋工程、预报减灾、战略规划、政策法律、极地科考和深远海调查等领域的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6.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南临南海,是一个滨海城市,海洋是阳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阳江的优势在海,发展潜力也在海。近十几年来,阳江市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将阳江市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阳江市建设“海洋强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从龙王爷到“国家级”海洋女神——中国历代海洋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神灵信仰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海洋的精神与感情支撑。有了这样的支撑,自然的海洋世界才变得“人文化”、“社会化”起来,海洋因而变得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起来。中国具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数千年来,中国各地涉海民众所信仰崇拜的海洋神灵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引起中国科技界的高度重视,中科院和科技部等部门立即开展了“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研究”,探讨中国“数字地球”建设问题,海洋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数字海洋”问题。 一、中国“数字海洋”概念和现有条件 所谓“数字海洋”,就是将有关海洋的所有资料和数据按照地球表面的真三维(或四维)地理坐标,按时间序列输入计算机,利用海洋地理  相似文献   

19.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50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于实现国家“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洋科技是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依靠海洋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文章针对我国海洋文化现状,以及我国长期形成农耕文化传统和几百年来闭关锁国造成的海洋意识淡漠,提出应该确立海洋文化的应有地位,发挥海洋文化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作用。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和必由之路,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