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贵州省织金地区含煤岩系进行成因地层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受潮汐作用影响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地方性沉积模式和聚煤特征。将三角洲体系划分为六种地貌单元: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盆地、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及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其中三角洲沼泽平原是最好的聚煤场所。  相似文献   

2.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三角洲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俊 《现代地质》1990,4(1):23-34,T001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形成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中段形成于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州沉积体系;上段形成于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沉积幕,分别包括4个成因单元。每个成因单元代表了该沉积体系在某一阶段内受海平面升降影响而沉积的一套完整的进积至后期废弃沉积。这些沉积由5种沉积相,即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水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间湾(或边缘)以及三角洲废弃相组合构成。两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聚煤作用有着根本的差别:受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龙潭组最活动的碎屑沉积部分,聚煤差,煤层普遍不可采;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相对较稳定,聚煤好,煤层普遍可采。不同环境和相组合中聚煤作用也不同,本区以上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间湾(或边缘)环境聚煤最好。总之该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我国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中沉积厚度大、聚煤最丰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巨野煤田煤系地层之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测井曲线、微量元素及粒度概率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煤田早二叠世时处于以河控作用为主,兼受潮汐作用影响的浅水三角洲环境。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五个沉积阶段,总体构成了一个进积序列,反映了由浅海相→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形成于盆地演化的坳陷期,此时松辽湖盆北部发育富有特色的大型湖泊三角洲沉积,沿湖盆纵向长轴主要出现三角洲—湖相泥岩充填模式,发育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浅水三角洲逐渐变为湖泊沉积。其中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亚相;姚家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亚相。岩心观察资料显示,研究区泉头组顶部至姚家组顶部共识别出6个沉积层序,相应有7个沉积层序界面,其中一个同时为超层序界面。层序界面附近主要见古土壤、冲刷面、钙质结核、削截等现象,层序界面之上覆盖鲕粒灰岩、生物屑灰岩,并见虫孔构造、黄铁矿等。  相似文献   

5.
湘西北永顺——龙山地区早志留世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北早志留世龙马溪期至溶溪期为三角洲沉积,可划分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三个亚相。前三角角洲亚相以龙马溪组为代表,已鉴别出原地泥页岩、浊积岩和底流沉积三一相,其中后二者主要见于龙马溪组 ;三角洲前缘亚相以小河坝且为代表,已鉴别出试状砂粒滩、礁间泥微相;三角洲平面亚相以溶溪组为代表,已鉴别出分流河道及沼沼泽微相。该三角洲沉积的特征是入海河流流速低而流量大,泥沙含量高而粒级细小,在三角洲前  相似文献   

6.
桌子山—贺兰山地区石炭纪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碎屑岩层,含少量碳酸盐岩夹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统靖远组、羊虎沟组和上统太原组。该沉积为一套包括水下三角洲平原,上、下三角洲平原等三角洲沉积体系。区内备组段均含煤,其中以上三角洲平原成煤条件最好,煤层稳定,厚度大。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区内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沉积环境:3号煤层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5号煤层为下三角洲平原型沉积;7号煤层为海湾潮坪型沉积;9号煤层为独立障壁岛泻湖沉积。研究成果对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过程沉积学和成因地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安组中识别出了一种新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它与普通河控型湖泊三角洲的主要区别是下三角洲平原部分不是由典型的分流河口坝和前三角洲沉积组成,而是由多分支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和湖泊沉积组成。在边缘三角洲部分,时常受波浪作用的改造,并形成各种类型的湖滨沉积。本文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这类湖泊三角洲的沉积构成及其发育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华亭矿区延安组形成于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以湖泊三角洲平原占优势,其沉积相有河流相、冲积扇相、湖泊三角洲相、湖泊相.煤系沉积初期,以河流及冲积扇沉积为主,沉积中期则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晚期以湖泊环境为主,延安组各煤层大多是在湖泊三角洲平原上泥沼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广泛发育潮坪、三角洲、湖泊沉积。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以潮坪相为主,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初期以全盆地范围广布三角洲平原沉积为特征,山西组沉积后期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期,南北差异特征明显,北部发育三角洲平原,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上二叠统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发育湖泊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盆地内最为发育,是该区的主体储集砂体。潮坪砂坝和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也是较有利的储集体。其纵向发育和横向展布是今后气田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及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区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延10期为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低弯度砾砂质河道发育,盆地内存在多个古地貌高地,4条水系汇入甘陕主河;延9至延6期为多源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具大三角洲平原、中三角洲前缘和小前三角洲的特征,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的位置不断向湖区推进;延4+5期为网状河-残余湖泊沉积体系,湖泊淤塞,水体变浅。延9至延4+5期网状砂质河道发育,西部地区广泛发育平原沼泽煤系沉积。  相似文献   

12.
新疆奇台地区下石炭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奇台地区下石炭统地层中发现一套冲积扇进积到湖泊中而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层序完整,清楚地显示出湖退又湖进的沉积序列;其中,扇三角洲平原部分主要以泥石流成因的块状砂砾岩为主,夹扇面河道沉积的含砾砂岩、中粗粒砂岩透镜体及中薄层状漫流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以碎屑流沉积的块状砂砾岩为主,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砂岩透镜体。前三角洲以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沉积体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3.
河北蔚县下花园组沉积环境及聚煤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蔚县煤田下花园组形成于湖泊-湖泊三角洲体系,其中以三角洲平原占优势,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快速进积,导致了湖泊萎缩,形成湖成三角洲平原,其上堆积了厚而稳定的煤层。煤系沉积初期,基底地形低凹处首先积水成湖,湖盆淤塞泥炭沼泽化并堆积了1号煤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野外剖面观察和盆地内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主要发育陆棚、海岸、冲积扇和三角洲等沉积相,海岸沉积相包括障壁岛、潟湖和潮坪沉积,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和海岸沉积相,其中河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而湖泊沉积相以浅湖沉积为主,海岸沉积主要为潟湖沉积。太原期,海相沉积占主导,主要分布于银川-榆林北部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并且从东西两侧至中部地区由浅海陆棚沉积和滨浅海过渡为潟湖沉积和潮坪沉积,其间发育障壁岛。盆地西北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北部广大地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北向南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山西期,海水从盆地东南部退却,整体演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北部乌达-杭锦旗-鄂尔多斯一线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至靖边一带依次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靖边以南至延安以北地区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向南至同心-庆阳一线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盆地南部彭阳-泾阳地区主要为浅湖沉积,再向南发育物源来自南部的三角洲沉积,在东南部武乡-义马一带为潟湖沉积。  相似文献   

15.
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寅 《地球学报》2003,24(4):353-356
滦平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以成因相为基本构成单元,对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沉积进行了研究。滦平盆地扇三角洲体系可分为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扇三角洲,浅湖组合等3种沉积组合,共识别了17种成因相。在详细描述了各成因相特征和标志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沉积组合中成因相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岩性、岩石组合、沉积韵律等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主要为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其中冲积扇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三个亚相;而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沉积,深湖在研究区内不发育.在龙门山前缘的盆地边缘发育冲积扇相带.大小不同的冲积扇体连接或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并依次出现扇中、扇端的微相分带.同时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由河流往东则进入湖泊沉积区,并在河流入湖处形成三角洲相沉积.根据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一湖泊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本区蓬莱镇组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测井相和地震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相关系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沙溪庙组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关系,揭示了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纵向上沉积演化具有从下沙溪庙组下部的浅湖相沉积向上部的半沉湖相沉积过渡(以叶肢介页岩为代表),之后湖水位持续下降,复变浅为上沙溪庙组底部的浅湖和中下部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中部演变为强烈进积的三角洲平原相沉积;而上部为曲流河沉积,从而构成完整的湖进-湖退沉积演化序列,为砂体展布规律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鄯善—丘陵交界区域11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三间房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相沉积。共识别出两种相、3种亚相、8种微相。三间房组沉积早期(第5砂组-第3砂组),形成了一套进积-退积的沉积序列;伴随着湖平面下降,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湖泊沉积逐渐减少,平原沉积逐渐增加,至第4砂组第1小层(S41)沉积时期,全区均为平原沉积;之后湖平面逐渐上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减少、前缘沉积增加;物源主要来自南部。三间房组晚期沉积(第2砂组-第1砂组)为一套进积序列,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逐渐演变为平原沉积,研究区除了受来自南东-南部物源的影响外,也有来自北方的沉积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19.
北卡那封盆地中上三叠统Mungaroo组发育巨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Mungaroo三角洲。利用钻井、岩心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Mungaroo三角洲划分为近端三角洲平原、远端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4个沉积亚相,其中近端三角洲平原与远端三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广泛,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亚相欠发育。陆源有机质分析表明:(1)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在环特提斯洋巨型季风洪水的影响下,泥炭沼泽普遍遭受冲刷改造,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分散有机质,仅远端三角洲平原发育薄煤层;(2)不同相带受季风洪水的影响差异较大,近端三角洲平原受洪水改造强烈,砂砾岩发育,夹薄层泥岩,泥岩中有机质显微组分主要为惰质组,镜质组大部分遭受氧化;(3)远端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沉积尽管受到洪水频繁冲刷,但仍发育多套薄煤层,泥岩中陆源有机质最为丰富,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4)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相带窄,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含量较低。远端三角洲平原烃源岩有机质生烃潜力最大,除发育广泛的薄煤层外,暗色泥岩中平均TOC含量可达4.11%。上述沉积相带与陆源有机质分布规律体现了强季风洪水影响下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灵武煤田延安组湖滨三角州沉积进行了煤沉积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指出上三角洲平原、过渡带、下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环境及不同沉积序列,其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值都有所不同且有规律性。下三角洲平原煤和过渡带下部煤具备作为良好烃源岩的潜力,水进沉积序列有助于煤产烃潜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