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贵州省黔西南为典型的丘峰谷地区,该区域地表水系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研究程度不高。为摸清区内地下水资源量状况,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流量汇总法、水力坡度法和给水度计算法,基于岩溶水系统为计算单元,对丘峰谷地区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并判定各计算方法对岩溶大泉系统和储水构造系统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适宜性,结果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岩溶大泉系统应以流动系统为计算单元,宜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流量汇总法;而应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水力坡度法计算储水构造岩溶含水系统资源量,具有相似性、保证率高。研究结果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英 《地下水》2011,(6):102-103,111
通过CSAMT法的勘察实例,介绍了CSAMT法在缺水山区探测地下水方面的应用,实例表明运用CSAMT法在山区寻找地下水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云南省已建和正在勘测建设中高等级公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阐述各种特殊地质与不良地质的特征与规律,并对山区高等级公路工程地质的勘测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4.
曾凯 《地下水》2019,(3):107-108,120
工程地质勘测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滨海新区B1线新北路站为例,分析项目区的地层分布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工作方法和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测试步骤,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场地潜水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较浅,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地震、特殊岩土工程影响着地质结构与环境变化,在进行地下工程勘测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性,避免整个工程在地质勘测中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水文测流法和河流水文图成因分解法在丘陵山区或高原上山间盆地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平原区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比丘陵山区复杂,我们试用该方法对松嫩平原区地下水与河流转化关系的定量评价进行一些初步探讨。近年  相似文献   

6.
葛孟琰  马瑞  孙自永  龙翔  邢文乐  王烁  尹茂生 《地球科学》2018,43(11):4246-4255
高寒山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对水资源的评价及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在高寒山区开展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以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温度示踪方法对高寒山区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温度示踪方法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监测了研究区两个时段的地温、河水水位、地下水水位以及河床沉积物底部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并对温度系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了不同位置处河水入渗流速.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水位普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床底部温度在9月份整体低于7月;流速计算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内主要为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入渗速率整体介于2×10-6~5×10-5 m/s.温度示踪法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在地下水受多途径补给时,温度示踪法仅指示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而其他水源对地下水的补给还要通过同位素方法和数值模拟等其他手段进行计算.影响高寒山区河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因素主要有:河水与地下水水位、河床沉积物的水力传导系数与热容.   相似文献   

7.
李婉珠  刘鹏  申巨波  王海潮 《地下水》2018,(5):26-27,39
以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地下水勘查为例,对该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岩夹碎屑岩裂隙溶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五大类,富水性分级与区域地下水一致。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离基岩山区近的村庄可以采用引泉方式解决供水,而远离基岩山区的低山丘陵村庄人畜饮水集中供水水源可采用大口井廊道取水工程来解决。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来解决当地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8.
瞬变电磁法在甘肃寻找地下含水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甘肃省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用常规物探方法难以划分地层的结构、确定断裂构造的位置、查明基岩面的起伏形态及判断地下水的赋存状况。通过TEM勘测并结合钻孔资料分析,对上述水文地质问题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认识,证明了瞬变电磁法在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方案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北省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11个重要城市的的13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方案建议,分别给出了具体的应急开采约束条件。对13处拟选应急水源地,平原区采用干扰井群法、山区岩溶水采用大井法、山丘区及盆地区采用补给法与排泄法,评价出最大应急开采总量为155.03×104m3/d。最后分析了应急水源地的恢复能力,提出了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地下水》2006,28(4):76-79
传统直流电法勘探方法,在地下水研究中应用于寻找水源、确定地下水的开采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杏花村镇供水井位勘测,详细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方法,并对测量资料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确定供水井井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们在通化地区为工厂、矿山、部队、院校、林业等单位勘测水源中,作了大量水文物探工作。同时在实践中利用激发极化法寻找地下水也取得了点滴经验。众所周知,利用激发极化场△V_(ВП)衰减时 S 法可以直接寻找地下水,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激发极化场衰减时 S 值偏低,致使 S 值异常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激发极化场△V_(ВП)衰减曲线的“锯齿状”特性寻找地下水却是有效的。依据这一特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下水开发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类型划分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萍  王明章 《中国岩溶》2015,34(3):234-237
岩溶山区多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实践证明,传统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不利于指导岩溶山区勘查找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为了更好地指导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文章从有利指导岩溶山区地下水勘查和开发利用的角度,在继承传统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富集条件,以及开发条件三个层次组合的地下水系统综合划分方法:根据岩溶地下水系统与供水目标在空间上的关系划分为“高位”和“低位”两种类型,根据控制地下水富集的水文地质结构划分为“开放”和“封闭”两个亚类,根据地下水的水动力和排泄特点划分为集中(地下河、岩溶泉)和分散排泄三类系统,并给出了“高位”型地下水系统开发成本低、“封闭型”地下水系统资源丰富,“封闭型地下水系统”是缺水区勘查找水的主要目标,合理的岩溶水系统的开发利用应按照“高位封闭型”、“高位开放型”、“低位封闭型”的顺序进行规划部署,“低位开放型”地下水系统则因富水性差、开发利用成本高可作为储备水源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0,(3)
露郎岩溶地下水系统是贵州岩溶山区典型的储水构造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岩溶学“洼地分析法”解译区内地下水运动轨迹、水动力学原理计算区内地下水力坡度、“地面穿越法”调查系统补径排条件、“长期动态观测法”分析岩溶水动态特征,总结系统岩溶地下水运动规律,为该类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研究、岩溶水开发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山区风电场建设管理质量,基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山区风电场工程岩土勘测实践,将山区风电场工程岩土勘测划分为工程规划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四个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勘测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俊业 《地下水》1998,20(2):57-60
本文分析了红粘土分布区的电性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实例,讨论了在本类地区寻找地下水的工作方法。对于应用电法在红粘土分布区的地下水勘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查清地下水资源量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多样,计算过程不同,进而评价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总排泄量法、基流分割法、径流模数法、数值模型法)对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分析各方法的评价机理和流程,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显示:针对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基流分割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枯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在雨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存在一定不足;总排泄量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但资料获取难度大,且成本较高;数值模拟法运算高效,但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数据资料;径流模数法操作性较强,对岩溶山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参数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确定计算参数是水资源评价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实测流量反推和灰色聚类法,可提高参数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7.
西南岩溶山区物探找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确定宜井孔位时,正确分析、判断引起物探异常源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方法是决定能否获得地下水勘查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在广西隆安县多处西南岩溶山区找水的成功实例,提出了适宜本地区的音频大地电场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组合的物探找水模式,并对其勘查效果进行浅析,总结出确定宜井孔位时几点经验。供从事西南岩溶山区找水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3)
渑池县作为较典型的豫西缺水山丘区之一,地下水形成自然条件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富水性弱,开采难度大,人畜饮水困难。此种背景条件下,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开展了"渑池县严重缺水山区人畜饮用水水源地调查",通过收集析已有资料,研究缺水山区的地层结构特征、控水储水构造、地下水赋存、分布、循环演变规律;进行找水靶区的调研论证,并在缺水山区施工供水示范井。本文通过缺水山区找水方法步骤进行初步探讨,以调查分析研究、物探勘察解读等为手段,运用"以含水层为条件,地质构造为基础,地下水流运动规律为主导的储水构造三位一体找水模式"为指导,作为缺水山区找水的方法步骤,以此为开展省内缺水山区找水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李春燕 《地下水》2014,(5):41-43
根据邯郸市2012年地下水环境监测成果,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邯郸市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析评价。邯郸市西部山区浅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较好,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指标值为0.80和2.50之间,单因子比较法评价结果多为地下水Ⅲ类水;东部平原的浅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恶劣,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多为较差和极差,单因子比较法评价结果多为Ⅳ、Ⅴ类水。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5,(5)
根据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需要在地质资料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物探方法探测隐伏基岩构造,并在构造带上选择供水井位。指出把沟壑视为断裂带的片面性,通过勘测成果,讨论山前黄土丘陵区阶梯状断裂构造与次级小构造的勘测方法、构造特点及井位选择,并提出山前第四系黄土倾斜地形与阶梯状断裂构造的发育有关。对同类地区的基岩地下水勘测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