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能见度等不适航天气是影响航班正常营运和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现象。对影响桂林机场的不适航天气统计,找出不适航天气的三级指标;此外,还对产生不适航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为预报分析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段玮  段旭  邢冬  朱红梅  兰群英 《气象科技》2019,47(2):329-336
利用云南省1981—2013年125站逐日逐6h地面观测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和气象要素资料,结合考虑地形高度的高分辨率气象要素场插值技术和不适航雾(能见度≤800m的大雾天气)气象要素判识模型,开展了影响云南适航条件视程障碍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最主要的视程障碍天气是雾与轻雾,影响适航条件的视程障碍天气仅为雾。不适航雾生成与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地气温差关系密切,"高湿—弱风—稳定"的气象条件是其形成维持的关键,其量化判识特征为:相对湿度98%、风速3m/s、地气温差3℃。滇西南、滇南、滇东是云南不适航雾的多发区,尤其景东—思茅—版纳、西盟—澜沧、保山—腾冲和罗平等地区。滇中、滇西和滇东北是少发区。云南不适航雾日变化呈现早晨和深夜多,午间和傍晚少的特征;季节变化具有夏秋季多于冬春季的特点。与台站观测相比,高分辨率资料客观判识的不适航雾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合理的对应关系,能够合理地反映地形复杂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未来技术发展可利用卫星反演资料与台站资料同化订正获取高分辨率气象要素资料,利用深度学习等建立不适航雾的判识模型。  相似文献   

3.
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晶  李想 《气象科技》2020,48(4):561-569
飞机积冰的直接影响气象因子包括大气温度、云中过冷水含量、过冷水滴大小。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的研究对于飞行安全保障、飞机适航验证、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的外场观测、天气系统、监测识别、预报方法、气候分布等方面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飞机探测结果表明,过冷水时空分布具有明显不均匀性,国外以大量飞机积冰观测试验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积冰环境,并制定了用于飞机积冰适航验证的一系列标准。产生飞机积冰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高空槽线和切变线,冻雨往往产生强积冰。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各自的优势信息,建立飞机积冰区域识别技术是主要趋势。具有对云水显式预报能力的中尺度模式为预报飞机积冰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同时将多种监测数据、模式数据相融合的实时积冰潜势系统是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芝机场飞行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菠  旺杰  旦增  红梅  陈宫燕  谭波 《气象》2007,33(9):59-63
2006年3月西藏林芝建成第三个支线民用旅游机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使机场校验飞行和试验通航一度顺延。在青藏高原复杂的气候背景下,使用机场建设前和校验期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影响林芝机场飞行的气象因素,讨论林芝机场适航的气象条件,对做好高原航空飞行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7月5日暖锋强雷暴单站大暴雨的环流背景,地面流场,单站要素演变,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不稳定能量的贮存的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得出对强对流天气成因的综合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一九九五年春季吉林省及各地、市天气趋势,天气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了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大气环流对5月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1年河南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1年连续两次发生在河南省的以冰雹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主的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背景下,强对流过程中的中尺度雷达回波系统不同,对应的灾害性天气的各类和影响范围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GTS线路的NOAA气象卫星探测并推算到的大气厚度资料,对我国现行的北半球业务数值天气分析和预报系统,进行了卫星探测资料对其影响的个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存在的。同时发现,卫星探测资料对数值天气分析的影响与地区及天气系统有关,在常规资料缺乏的地区及强天气系统附近有较大的影响;对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则与天气系统的演变有关,在发展的系统中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风险角度分析了天气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天气风险的概念,把天气风险分为天气灾害风险、一般天气风险、气候变化风险三类,认为可以运用天气风险控制和金融措施转移的策略降低天气风险。在我国面临严重天气风险的背景下,应该着力于积极提高社会公众天气风险控制能力、大力开发天气气候灾害保险产品、积极培育天气衍生品市场,以降低天气风险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宁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特征和预报着眼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青海省气象台建立的沙尘暴天气档案,对影响西宁地区的23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强度、热力不稳定条件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预报西宁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短期及短时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4-2004年NCEP再分析资料,及高空、地面等常规资料,分析了防城港市达到暴雨预警信号标准的短时强降雨过程,对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天气分型,并对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条件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以了解本地区短时暴雨的气候特征,天气类型和环境条件,提高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保广裕  高顺年  戴升  达成荣 《气象》2002,28(5):27-31
通过青海省气象台建立的沙尘暴天气档案中影响西宁地区的23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强度、热力不稳定条件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预报西宁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短期及短时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疾病发病与特殊天气过程的相关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陆晨 《气象科技》2004,32(6):429-432
利用2002、2003年8次特殊天气过程期间的社区医院疾病调查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各种天气对疾病发病的影响,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①各种天气过程中,冷空气、大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影响较大;②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寒冷天气、强对流天气、闷热天气和大雪天气对男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女性;③特殊天气的敏感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大雾、闷热和寒冷天气,而高血压患者应特别注意低气压天气,特别是冬季的大雪天气。  相似文献   

14.
毛燕军 《气象科技》2001,29(1):31-34
该文分析了ENSO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天气的影响,1998年汛期正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的时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1999年汛期正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热带高压一于偏东偏弱状态。因此,1998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1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不明显,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所提供的T106等格点资料,对呼市地区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呼市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演变特征,筛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特征因子,采用PP方法,依次建立呼市地区4-9月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方程。以此来定量分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系统以及确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曙光  杜策 《贵州气象》1994,18(3):11-12
1994年4月8日凌晨,涓潭县境内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能力,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热力条件、不稳定能量和当地环境条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影响北京地区东北方路径带状雷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楠  康玉霞 《气象》1995,21(8):44-48
通过对1991年4次东北方路径的带状雷暴天气的大尺度合成分析,指出了这类天气发生的大尺度控制气流及热力环境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在这类天气了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尺度地面形势场及地形对其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欧洲中心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常规气象资料,对湖北省1998年3月20~25日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产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并从短期角度对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归纳出天气模型和预报指标,得出了强对流天气落区及降水性质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准确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秋平 《四川气象》1996,16(2):10-16
分析了宜宾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不同环流型下的能量场结构和特点,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物理机制和相互作用。我区降雹主要产生在西风大槽和阶梯槽型下,由其性质可分为冷锋雹暴和暖气团雹暴两类,冰雹天气的产生需要气团内部具备强不稳定层结,动力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有利的环境温湿条件.采用潜在性不稳定度和物理量诊断值定量反映降雹前的气团内部不稳定能量结构和影响系统的强度,能较好地客观反映降雹天气的特点,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06-21~24咸阳连续4d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基本物理量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历史个例点聚对比,结果表明,这次连续冰雹天气过程中由冷性低涡影响产生的。冷锋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冰雹产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叠置区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成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