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运用贝叶斯原理从寒露风长期预报错误造成晚稻产量损失最小的角度来进行晚稻品种选择决策,可使农业生产部门直接依据寒露风长期预报作晚稻品种选择的困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寒露风对晚稻生育后期影响甚大,如果不采取措施,轻则减产,重则失收。因此,比较准确地作出寒露风的长期预报,对于战胜寒露风的危害,夺取晚稻丰产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站在缺乏气象资料的情况下,坚持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放手发动群众,经过不断摸索,初步找出了一些寒露风长期预报指标。现着重介绍一下我站运用193天韵律作寒露风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5,(2):32-33
寒露风对晚稻生育后期影响甚大,轻则减产,重则失收。因此,比较准确地作出寒露风的长期预报,对于过好寒露风关,夺取晚稻大丰收,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缺乏预报寒露风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坚持“实践第一”  相似文献   

4.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与秋季寒露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富年 《气象》1979,5(9):14-15
秋季寒露风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常常造成减产。因此,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寒露风的研究和预报工作。我省规定寒露风的标准为:轻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2℃者(适用于晚稻杂交品种);重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0℃,或连续2天日平均气温≤20℃,且其中一天的最低气温≤16℃者(适用于晚稻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5.
叶发浓 《广东气象》1997,(4):10-10,13
1思路我县地处粤北山区,一半以上的水稻耕种区是在海拔400m以上的山地,由于山高气寒,历年寒露风天气都严重地威胁着晚稻生产,轻则可减产1~2成,重则可达到3成以上。因此做好寒露风预报,防御寒露风灾害,提高晚造产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用韵律关系对寒露风进行趋势预报,以便提早做好晚稻品种安排、耕作布局,使抽穗扬花期避过寒露风影响,达到高产稳产。2寒露风规律与起报信号2.1寒露风出现规律如日平均气温≤23.0℃,而且连续3天或以上为一次寒露风过程,并以过程3~6天为轻,≥7天为重,两次过程中隔一天算作一次,则在1956…  相似文献   

6.
“寒露风”是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的第一次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在这种冷空气影响下,我区吹偏北风,气温明显下降,使稻叶枯萎,光合作用减弱,扬花受粉受到影响,灌浆结实少,空秕粒增加,造成减产,是我区晚稻稳产、高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农业部门的要求,希望在晚稻播种前做好寒露风的长期天气预报,以便掌握好播种期,趋利避害夺取农业丰收。因此开展寒露风的长期预报研究,对夺取农业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谚语“冬暖防秋风”为线索,以前一年秋末冬初(10—12月)、高纬度环流特征等要素为依据,选关键区普查因子,建立桂南寒露风的长期趋势预报方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玉林市寒露风天气时段中的日照量多少与晚稻增减产的关系,了解到此时段日照时数的多寡有使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减弱或加强的作用,从而对以后的寒露风长、中期预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好地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8.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受寒露风危害的晚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如何有效地避过寒露风,提高晚稻产量,这是当前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研究,寒露风(常规秈稻品种,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干冷或湿冷)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主要是在齐穗前后的扬花授粉阶段。这就是说,晚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齐  相似文献   

9.
晚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一般在寒露节气前后抽穗扬花灌浆。如果在这段时间里遇上强冷空气南下,日平均气温≤22.0℃连续三天或以上,晚稻的产量便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低温天气称为寒露风天气。做好这种天气的预报对提高晚稻产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10月份的寒露风天气中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模型在寒露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娄秀荣  杨成钢 《气象》1990,16(7):52-54
寒露风是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生育期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每年9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抽穗开花的关键时期,常常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低温过程,出现寒露风,使双季晚稻开花结实受到影响,导致减产。因此,准确地预测寒露风出现的时间,对调整双季晚稻品种和播种期,避开冷害,争取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寒露风的预测,已有很多的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11.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如能了解掌握好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情况,对部署晚稻生产有所帮助。为此,我们对全区台站1958~1980年的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兹介绍于下。 一、标准 根据我区晚稻的常规品种,群众实践经  相似文献   

12.
寒露风是影响我区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往往造成晚稻大面积减产。农谚“禾怕寒露风”,便是广大群众多年来对寒露风危及晚稻生长的经验总结。因此做好寒露风的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一、思路农谚有“惊蛰不冷,寒露不猛”的说法,其含义是:如果惊蛰节气内冷空气不强,则秋季寒露风也不强,对晚稻影响就不大。大家知道,寒露风实际上是入秋以后第一次最强的冷空气南侵造成长江以南的低温天气。它发生在大气环流由夏末向秋冬转换时期。这时对我国天气有巨大影响的西太平洋付  相似文献   

13.
匡昭敏 《广西气象》1997,18(3):25-26
通过分析玉林市寒露风天气时段中的日照量多少与晚稻增减产的关系,了解到此时段日焊数的多寡有使寒露地晚稻的危害减弱或加强的作用,从而对以后的寒露风长,中期预报提出列提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好地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吴全衍 《气象》1980,6(8):22-23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晚稻受寒露风危害的主要特征是空秕粒增加,结实率下降,导致减产。 近几年来,我们用分期播种法进行试验。试验品种为杂交稻南优二号、汕优二号和晚稻常规品种包胎矮。试验从第一播种期抽穗开花始期至最后一个播种期开花末期止,每天进行定穗、定花考查空秕率和取  相似文献   

15.
鹿世瑾 《气象》1980,6(7):14-15
福建农业生产实践说明,寒露风是影响晚稻产量不稳定的突出气候因子。寒露风早而重的年份,造成水稻不扬花、不授粉,严重者甚至绝收。解放后,我省由于寒露风早临,不同程度的受灾年份,约占四分之一。这里就近年我们从500毫巴的90°E旬平均剖面图上建立的一个寒露风预报工具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寒露风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省寒露风变化特点;再利用广东省1983—2010年晚稻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寒露风过程总次数减少3成多;寒露风发生强度变轻;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提前;重度寒露风发生次数、天数及频率与晚稻产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目前的晚稻播期制度,中部及东南部晚稻抽穗期是该地区重度寒露风的平均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中部地区晚稻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寒露风(也称秋季低温)的预报服务工作,我们开始认识比较模糊。有一年,我们在二晚栽插后的8月份,才作出寒露风预报。结果这一年的二季晚稻在抽穗扬花季节,正好遇到了寒露风的袭击,使丰收在望的稻子变成了空谷。干部、群众批评我们是“事后诸葛亮,没啥用。”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林彪散布的“群众  相似文献   

18.
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玉林寒露风长期预报模式,该预报模式在预报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林军 《广西气象》1996,17(3):46-48
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玉林寒露风长期预报模式,该预报模式在预报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西1961—2020年8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寒露风初日时空变化特征、50%及80%保证率初日,并结合水稻发育期资料对广西双季晚稻抽穗安全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时间上,广西寒露风初日以0.23 d/10a(P<0.05)的速率呈微弱提前趋势,呈不对称的“W”形特征;在空间上,广西寒露风初日呈高纬度早、低纬度晚,山区早、平地晚的“阶梯式”分布特征。(2)广西寒露风初日存在22年、12年、8年、3年4个周期变化,其中22年是广西寒露风初日的主要周期,未发生明显突变。(3)广西双季晚稻平均齐穗期以0.22 d/10a(P<0.05)的速率推迟,抽穗扬花期遭遇寒露风影响频率为21.9%。建议适当调整晚稻播种期,使其齐穗期提早3~7 d。桂中北地区应谨慎推广晚稻中晚熟品种,以避免受突发性的寒露风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