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贵港甘蔗化工厂历年榨季及不同熟性品种逐候蔗糖分平均值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糖分含量由低→高→低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甘蔗适应环境气候变化所固有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其变化规律可以用以时间为变量的复合函数来表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榨季蔗糖分气象预报中趋势值和气象糖分的确定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玉山糖厂甘蔗制糖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最主要原因就是冬季气温低,榨蔗受冻害严重,影响了出糖率。我们应用糖厂近十年的甘蔗含糖量、出糖率的纪录,对照同期相应的气温资料,初步找到了甘蔗受冻害的规律,并制定了气象服务指标,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益。1 气温对甘蔗糖分的影响甘蔗投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寒冬季节,而该时期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雨、雪、冰冻最多的时期,低温冻害在绝大多数年份是不可避免的。玉山糖厂在以往的榨季中,从未采取过任何防冻保鲜措施,事实证明,甘蔗糖分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见表1)。  相似文献   

3.
钦州市蔗糖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广西钦州市多年原料蔗产量、榨季糖分含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的降雨量是制约钦州市原料蔗产量高低的主要气象因子,而秋末冬初的温度日较差、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榨季糖分含量影响最大,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钦州市蔗糖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钦州市蔗糖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钦州市多年原料蔗产量、榨季糖分含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的降雨量是制约钦州市原料蔗产量高低的主要气象因子,而秋末冬初的温度日较差、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榨季糖分含量影响最大,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钦州市蔗糖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区各蔗区糖厂历年榨季的蔗糖份变化波动较大,如贵县大型糖厂,最高糖年份达14.82%,而最低糖年份为12.18%。榨季蔗糖份波动过大,特别是出现低糖,使蔗糖产量下降,对于糖厂的经济收益和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很大。为助各蔗区糖厂进行蔗糖生产,掌握榨季糖份的变化规律,客观地预测榨季糖份的高低。本文对我区东南部主要甘蔗产区贵县和桂平两县历年榨季蔗糖份的变  相似文献   

6.
甘蔗蔗糖份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业和气象两大因素,其影响不仅限于蔗糖份的前期含量,而且影响榨季的平均蔗糖含量。从甘蔗蔗糖份累积的生态过程来看:其蔗糖份累积的进程及累积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于蔗糖份累积前期及过程中的气象条件。本文拟从气象角度模拟出蔗糖份累积的动态变化模式,揭示甘蔗蔗糖份累积的动态规律,并试图利用该模式进行甘蔗适宜开榨期预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南宁市种植甘蔗的气候适应性,以及降雨量与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含糖量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为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蔗区实施人工增雨前后的甘蔗产量及蔗糖分,认为蔗糖分前后变化不大,但实施人工增雨后甘蔗产量有较显著提高,从而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宜山县南部石别甘蔗种植区的气象条件对甘蔗糖分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阐述了光、温、水等主要气象因子与该区甘蔗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宜山县南部石别甘蔗种植区的气象条件对甘蔗糖分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阐述了光、温、水等主要气象因子与该区甘蔗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吴全衍  谭宗琨  符合  李伟贤 《气象》1996,22(4):46-50
根据甘蔗不同熟期品种蔗糖分积累变化和高糖期出现迟早存在差异的特点,应用其积累动态模拟模型,探讨不同品种塔配形式与提高蔗糖分的关系,从理论上阐明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对延长高糖期和提高蔗糖分的作用,并给出品种搭配的求算原则和方法。为糖厂确定不同熟期品种的种植比例,提高经济效率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蒙桂云  喻彦  李伟堂 《气象科技》2009,37(5):613-617
为在甘蔗栽培、糖业生产、糖业贸易中针对气候因子的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对影响云南勐海甘蔗产量和糖分的气候因子近45年来的趋势性、阶段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蔗产量的气候因子中,3~10月的积温增加趋势显著;3~10月的积温和降水量有显著的阶段性;3~10月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都有显著的振荡周期。影响甘蔗糖分的气候因子中,10~1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增加趋势比较显著,有显著的周期性和阶段性;11月至次年2月的降水量有3~4年的振荡周期,趋势性和阶段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使用气象信息来指导各项活动,特别是在进行现代化生产和建设,在这方面,我们梧州糖厂是饱尝过甜酸苦辣的滋味的。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是我们厂的榨糖季节,要想在榨季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甘蔗的产量,含糖量以及收砍时间等至关重要,而这些均与气象条件特别是霜、雨情况密切关联。过去,我们却偏偏忽略了这一点,因而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82/83年度榨季就是个例子。这一年度的榨季,霜冻极其严重,就我厂蔗区而言,为解放以来未有过。可是,事前我厂上下都忽略了气象信息,没能及时掌握即将出现的天气及其对榨季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我区发展甘蔗糖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造成榨季甘蔗含糖份(下称蔗糖份)连续下降(自81年至85年)。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为此,主攻提高蔗糖份成了糖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过去的一些研究仅局限于局部地区的某些糖厂,采用的资料也仅在于甘蔗生长后期的气象因素,很少论述到甘蔗生长前、中期气象条件对蔗糖份积累过程中向影响。为了比较系统地认识和进一步研究气象条件对我区蔗糖份积累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研究面拓宽到全区各主要蔗区十多间具有代表性的中、大型糖厂,采用资料也提前到甘蔗转入以个体生长为主的茎  相似文献   

14.
任伟  任燕  张庆 《气象科技》2022,50(1):94-102
利用拉格朗日后向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蒸发—降水诊断法及相关的水汽贡献定量分析法,分析了台风“温比亚”影响期间山东极端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极端强降水的发生与大尺度的水汽输送和辐合密切相关;影响强降水的水汽源地主要有4个,它们分别位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低纬西太平洋、中纬度西北太平洋和中国东部;源区贡献定量分析表明,低纬西太平洋对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最大,中纬度西北太平洋次之,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与中国东部的贡献相当且均低于中纬度西北太平洋;进一步对比不同源区的水汽输送差异发现,虽然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初期摄取的水汽较多,但输送过程中过高的沿途水汽损耗,显著降低了其对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尽管中纬度西北太平洋和中国东部地区初期摄取的水汽较少,但两者沿途的水汽损失亦小并且两者摄取的水汽在目标区实际转为降水的比例较高,因此两者最终的水汽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吴显峰 《气象》1988,14(10):56-56
相同的葡萄品种在不同地区生长,风味、品质差异很大。有的甜酸适口,糖分高,酿造的果酒品质也好;有的风味淡,酸度大,糖分低,酿造的果酒品质差。主要原因是气象因子的影响,特别在葡萄糖分积累过程中,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运输  相似文献   

16.
刘春峰 《广西气象》2006,27(A01):92-92,85
通过对近几年来宾市甘蔗旱灾发生时实地调查的资料,分析甘蔗旱灾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蔗旱灾的防御对策,为减少旱灾给甘蔗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甘蔗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具体要求,讨论了吐鲁番的气候对引种甘蔗的利弊程度,并结合甘蔗引种的田间试验,提出了吐鲁番地区引种甘蔗应采取的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强对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利用气象、植被、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风险三角形理念,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危险度、受灾可能性和承灾体脆弱度3个方面,选择因子构建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以确定各指标和因子的权重,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显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来宾和崇左等市的局部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东南地区。利用灾情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分布与甘蔗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甘蔗糖份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气候条件与甘蔗糖份变化关系,为预测预报甘蔗糖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黔西南州1971-2000年的太阳总辐射资料为基础,对全州甘蔗的光合生产潜力作出估算,并探讨了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黔西南甘蔗光合生产潜力为485.72--528.20t/hm^2之间。为提高产量,应该提高甘蔗生长前期的温度,建立以喷灌或滴灌为主的灌溉系统,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和抵御风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