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贺兰山地质     
贺兰山位於宁夏的东部,黄河的西岸,是一个南北延展的孤立山脉。依照地形上来看,可以约分为三段:北段为壮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岭狭窄。三关以北属之。三关至野猫子山为中段,地势平坦,孤山远布,为老年期之地形。野猫子山以南,在广阔的平顶山中,常有狭深的山谷,显为另一侵蚀循环的幼年期地形。贺兰山的地层,大部为华北式的,就是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所含化石,完全与华北所见地层相同,譬如老的变质岩就与桑乾系相同;震旦纪的石灰岩就与南  相似文献   

2.
张德仁 《地质论评》1948,13(Z2):255-257
(一)范围:本区西自汉阳琴断口起,东至武昌石灰洞止。在此东西延长约三十公里,南北仅三数公里之狭长地带内,计有美娘山, 黑山,龜山,蛇山,洪山,珞珈山,南王山,宝盖山,丁家山等高地。隐约相连,自成一构造单位。(二)构造:本区大致为一东西(北八十度西)走向之摺皱地带,每一背斜似均向南倒转,纵横方向皆有推移现象。因侵蚀甚深,地  相似文献   

3.
程裕淇  李树勳 《地质论评》1941,6(Z2):308-312
(一)导言柳林■在沅陵县城东北约二百里,位于沅江之南岸,自此西南行约三十里至牯牛背,沿途开采之脉金矿甚多,本文所讨论  相似文献   

4.
位置及交通: (一)礬山区包括礬山街,水尾,北山街、兰松阳等地。位於平阳县之南乡,交通运输·计分三路:(1)由礬山街陆行70里至钱仓,由线仓转古鳌头出海,(2)由  相似文献   

5.
大岚坑们於葵沙乡之东北,处惠阳之南,与汉诚相隔约八十公里,西北距惠深(惠州至深圳)公路之坪山站约十五公里,南距大鹏湾之沙鱼涌约七、八公里。处丛山狭谷之中,地僻人稀,除海道可供运输外,陆道多属羊肠小道,交通不便。二、地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作者对於皖南十五处铁矿之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研究,计有铜陵东南12里之铜官山,东北五十里之叶山,昌为之桃冲(荻港西北八里),白砂岭(桃冲东北约八里),大碴山(桃冲长龙山东北十五里),小碴山(大碴山之东),当涂东北二  相似文献   

7.
杨登华 《地质论评》1945,10(Z3):311-314
茅台为著名产酒地,位于黔西北赤水河之东岸,东南距仁怀县三十华里。民国三十一年春,笔者由土城场沿赤水河而上,经茅台至仁怀县。于茅台北约五华里处,得见高出赤水河三百余公尺之悬崖峭壁。初以为石灰岩,近视之,乃砾岩也。因首见于此,故名之以茅台砾岩。兹对其时代略予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贺兰山中段奥陶系米钵山组砂岩的磁组构特征,首次运用砂岩磁组构判断米钵山组砂岩沉积期的古水流方向。采集12件具有代表性的古地磁定向标本进行原生剩磁处理,发现米钵山组砂岩磁化率强度中等,天然剩磁微弱;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表明米钵山组砂岩沉积期的古水流方向为由NE向SW,认为砂岩沉积物可能来自贺兰山海槽NE侧的华北陆块西缘。  相似文献   

9.
常隆慶 《地质论评》1938,3(5):513-520
一位置龍王洞煤田,位四川之江北县,位于重慶東北約九十里,南距嘉陵江岸約四十里;为一背斜层,係由华鎣山之东翼分支而來。完整之背斜,自秦家場起,向西南延伸,至悅來場東侧  相似文献   

10.
千里山-贺兰山地区分布着两组岩墙:一组北东走向,侵入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岩系,见被晚前寒武系黄旗口组不整合截切,称为千里山岩墙群;一组北西走向,侵入基底岩系,见侵入黄旗口组,被石炭系不整合截切,称为贺兰山岩墙群。一条千里山岩墙分选出斜锆石,二次离子探针Pb-Pb定年获得813±7Ma的年龄(207Pb/206Pb平均年龄;MSWD=0.63,n=6),代表岩墙侵位时代。一条贺兰山岩墙分选出锆石,二次离子探针U-Pb定年获得最小一组年龄~370Ma(206Pb/238U年龄),近似代表岩墙侵位时代或者略大于侵位时代。千里山岩墙为拉斑玄武岩系列,以高TiO_2(2.7%~3.7%)和Fe_2OT_3(13.4%~17.0%)为特征;贺兰山岩墙为(弱)碱性系列,低TiO_2(1.0%~1.5%)和Fe_2OT_3(5.5%~12.4%)为特征。两者均显示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贺兰山岩墙群的富集和亏损特征均更为明显((La/Yb)N:贺兰山岩墙群2.0~5.5;千里山岩墙群1.9~2.4)。这些特征说明岩浆可能起源于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或者岩浆受到过地壳物质的混染。黄旗口组-王全口组-正目关组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以及下伏千里山岩墙群的地质关系说明这些地层应该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810~541Ma)。千里山-贺兰山地区基底属于西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其以西是阿拉善地块;后者的构造归属长期存在争议。鉴于阿拉善地块发育同时期、岩浆性质基本相似的岩浆岩(狼山地区双峰式火山岩系;龙首山地区镁铁-超镁铁岩),考虑到两地的晚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特征的相似性,我们认为阿拉善地块和千里山-贺兰山地块可能属于同一克拉通,同时经历新元古代中期伸展-裂谷事件。  相似文献   

11.
常隆慶  李建青 《地质论评》1938,3(6):579-590
一木里龍達沙金龍達在鹽源之西北約六百里,在木里之西南約三百里,在永甯之西北約一百五十里。由鹽源经左所越野雞山而去,約八日可達;由木里越茶柯山而去,約六日可達。各路所经,皆高山深谷,極为崎岖,交通不便。龍達係一小村,位于龍達谷之右岸,龍達河係由西南向東北流,至克楚桥入于董利河。  相似文献   

12.
宋淑和 《地质论评》1946,11(Z2):271-278
绪言新疆钼矿产地有二,一为巴图鲁沟,一为那路沟,均位于精河县境内依兰察布山艾门精河之上游(图版一)二者相距约三十公里,距精河县城则皆在五十公里以内。沿河谷而上,路  相似文献   

13.
杜佐龙  杜子勤 《地学前缘》2004,11(2):411-412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曾言:“X节理亦名扭节理,由两组相交之破裂面形成……。此一组与彼一组相交之角,在某一方面由50余度至80余度不等,同时在与此横向之交角由120余度至90余度不等;最普通者一方面之夹角由73度至85度左右,其横向方面之夹角由95度至107度左右。”但他未提出表白X节理生成机制的岩石断  相似文献   

14.
猫儿峡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弧中最南支之第二分支,由华蓥山大背斜以倾伏之势向南偏西延伸于嘉陵江以北并又分成南中北三支越嘉陵江并为其所切,因而形成观音,温塘,沥鼻三个峡谷,即知名之所谓小三峡。其中最南支(即观音峡)背斜在嘉陵江以北又复分为二分支,旁支名之曰龙王洞背斜,未越嘉陵江即已倾没,正支过嘉陵江后轴向转为正南继续向南延伸经沙坪坝,白市驿一带名之曰中樑山背斜,该背斜至长江附近由于峡谷之得名故亦名之曰猫儿峡背斜。此背斜越长江后又续南延在贾嗣桥附近以锐角之势倾没  相似文献   

15.
冯景兰 《地质论评》1951,16(1):76-76
(1)平顶山煤田,位於河南中部宝、叶、襄、郏、四县交界处,西北起红石寨,香山寺;中经擂鼓台,落凫山,焦?寨;东迄令武山,首山,延长约三十公里;东距京汉铁路的郾城站,许昌站,约各五十至八十公里;地势平坦,交通四达,修筑铁路,不感困难。 (2)地层自下而上,有下震旦纪石英岩及千枚状页岩,上震旦纪页岩及杂色  相似文献   

16.
横断山冰川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冰川冻土研究室组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冰川组,围绕研究横断山区现代冰川之基本特征,先后有三十多名冰川工作者,自1981年6月至1983年8月,对横断山区的玉龙山、白芒雪山、梅丽雪山、雪宝顶、雀儿山等山脉的现代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项目有冰川、冻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38,3(5):507-512
引言青海湖位青海省之東北部,約佔東經一百度十三分,北緯三十六度五十分。由西寧前往,經湟源縣至日月山約一百七十里,沿途多寬谷,土質肥沃,田疇棋佈,農村頗多,爲青省富  相似文献   

18.
王本菼  高存礼 《地质论评》1947,12(5):439-448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之东南,距榆林港一百七十里,地跨北纬十五度四十六分至十七度五分,东经一百一十度十四分至一百二十度四十五分,星棋罗列,为数约廿余,实经人迹履践  相似文献   

19.
黄河1958年7月大洪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黄河流域的暴雨一般发生在六至十月,其中七、八月最多,形成较大洪水的一次暴雨历时一般一至四天,笼罩面积约一至十万平方公里不等。黄河下游的洪水来源有三个区域:(一)河口镇至龙门间,即山陕区间;(二)泾、渭、洛河流域;(三)三门蛱至花园口间(如图1).由于各区域的暴雨情况和地形地貌等不同,所  相似文献   

20.
郭文魁 《地质论评》1949,14(Z1):62-62
东江水坝拟建於湖南资兴西南耒水之上游,西距郴县约三十公里,坝址及设计工程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所拟定,该区主要地质构造为一向北北东倾没之背斜层,背斜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