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成区提取是城市环境监测中重要的一步,Landsat8影像广泛应用于灾害监测、城市环境监测、道路交通等领域。针对Landsat8全色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纹理信息丰富,而多光谱影像光谱信息丰富,空间分辨率低的特点,开展以建成区提取为目标的Landsat8影像融合方法研究,探究大面积建成区提取对影像融合方法选择的影响。本文探究了Brovey变换,NNDiffusion,Gram-Schmidt(GS)法,PCA变换和小波变换(WT)等5种融合方法,利用融合影像结合"三指数法"提取建成区。结果表明:GS融合方法在光谱保持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各项评价指标均占优,建成区提取精度达到85.66%和83.3%。  相似文献   

2.
城镇用地信息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注的重点之一。城市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快速准确地获取城镇用地信息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城镇土地覆盖信息非常复杂,包括人工建筑、树木、草地、水体等多种地表覆盖类型。基于传统人工测绘获取城镇用地信息费时费力并且难于及时更新。Landsat等遥感卫星数据为城镇用地信息提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提取的城镇用地信息可以为未来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的科学决策数据。基于监督分类方法和卫星遥感数据可快速地提取城镇用地信息,然而特征变量的选择对于高精度城镇用地信息提取尤为重要。为研究不同特征变量组合对于城镇用地信息提取的影响,以北京市为研究区,以2017年7月10日获取的Landsat 8 OLI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数据预处理、纹理提取、独立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得到4个维度的29个特征,选取了7种特征组合方案进行城镇用地提取。考虑随机森林算法性能稳定,分类精度高和可以方便进行特征重要性评价等优点,选择其作为监督分类算法以提取城镇用地信息,并进行了精度评定,以确定最优的城镇用地提取特征组合。研究发现:综合利用光谱特征和独立成分分析后的影像特征,提取城镇用地的总体精度为93.1%,Kappa系数为0.86,优于利用其他特征的提取结果;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数据进行训练后输出的各变量的归一化变量重要性与特征均值的标准差结果存在相似性,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的变量重要性估计与特征均值折线图都可以进行变量重要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城镇扩张的多源遥感图像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遥感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利用ASTER和TM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示范区,对城镇建筑用地扩张进行了遥感监测。研究认为,对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光谱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不低于90%);研究提出用较新时相影像获取的城镇建筑用地限定较早时相影像城镇建筑用地提取范围的思路,拓展了TM影像三指数法的应用范围,以此保证了较早时期TM影像城镇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4.
快速、准确地从卫星影像中提取水体信息一直是遥感应用的热点问题,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和灾害应急管理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虽然目前已有多种针对Landsat系列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但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水体形态等环境背景因素的影响,导致同种方法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中呈现出不同的提取效果。本文针对人为影响严重、影像明暗对比强烈的城区(北京怀柔县城周边)以及地形起伏明显、水体细小的非城区(北京密云水库周边) 2种典型背景环境,选择波段设置略有差异的Landsat 5(2009年)和Landsat 8(2019年)卫星影像,对比了常用的指数法(NDWI和MNDWI)和分类法(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在水体信息提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表明:在城区背景中,SVM的准确性最高(总体精度>97%);在非城区背景中,MNDWI与SVM的精度相当(总体精度>95%),前者更适用于水体的快速提取,而后者提取的山间细碎河流更完整,且在Landsat 8中应用的效果更好。该研究为不同环境背景下水体提取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NDBI指数法的城镇用地影像识别分析与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级空间热辐射热反射探测仪(ASTER)遥感影像与一般遥感影像相比,能为对地观测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源。本文以福州市的ASTER影像为数据源,用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提取城镇用地专题信息,并与非监督和监督自动分类提取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运用NDBI指数法提取ASTER影像的城镇用地专题信息,不仅能获取较高精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新老建筑。  相似文献   

6.
针对全球范围内只能依据单季相Landsat影像数据提取耕地的现状,在现有基于影像光谱与纹理特征的监督分类方法基础上,引入NDVI时间序列数据,解决部分单季相影像造成的耕地与其他类型的混分问题。实验表明,利用NDVI时间序列数据能有效地反映耕地的物候特征,弥补使用单季相Landsat影像提取耕地的缺陷,较好地完善全球耕地的提取方案,提高了耕地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7.
北极城镇空间信息对于研究北极,认识北极,利用北极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极圈内的城市特罗姆瑟为例,使用Landsat影像、DMSP/OLS夜间灯光、ASTER-GDEM2数据,通过特征提取得到属于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夜间灯光特征、地形特征等18个特征,识别最优特征组合后基于AdaBoost算法提取1990、2004、2016年研究区的城镇用地,并将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法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地形与夜间灯光特征都可以在光谱纹理特征的基础上提高提取精度。基于光谱与纹理特征得到的总体精度与kappa值分别为86.20%和0.68;加入地形特征后精度分别提高2.70%(OA)和6.21%(kappa);加入夜间灯光特征后精度分别提高2.10%和0.50;加入地形与夜间灯光特征精度分别提高3.70%和8.55%,因此光谱、纹理、地形与夜间灯光的组合是最优特征组合。通过最优特征组合进行AdaBoost城镇提取,比最大似然法对城镇的两分类总体精度高10%左右、kappa值高20%左右。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城镇扩张强度为5.5×10-4左右,属于缓慢扩张;扩张的平均动态度水平为0.018,是全球水平(0.0325)的一半左右;2004-2016年的动态度水平低于1990-2004年的动态度水平,说明研究区目前由高速发展期向平稳发展期过渡。  相似文献   

8.
以 LandsatG8、ASTER和 WorldViewG3(WVG3)影像为数据源,在分析影像波谱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种数据中的蚀变矿物信息,得到研究区蚀变矿物分布图.通过对比发现,不同数据的提取结果在空间位置上基本保持一致,说明3种影像在蚀变信息提取方面均具有一定准确性和可靠性.LandsatG8数据适合提取羟基、铁染等基团信息,而 ASTER 和 WVG3数据能进一步识别不同类型的含羟基蚀变矿物及碳酸盐蚀变矿物,并且由于 WVG3数据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丰富的短波红外波段,蚀变信息提取精度明显优于 LandsatG8和 ASTER数据,在遥感地质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土地分布广泛,加剧的沙漠化问题影响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遥感技术的进步为沙漠化评估与制图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对研究区Landsat8 OLI影像进行沙地最优尺度分割。以分割对象为基础,实验在冬夏季影像上分层分阶段提取沙地。在冬季影像上,本文提出新比值型指数RSBI(Ratio Soil Brightness Index)对沙地进行提取,精度较SBI指数提高4.11%。后基于改进型植被覆盖度指数(FMSAVI)与反照率(Albedo)构建二维特征空间,建立沙地分类指数模型(DCI),对夏季影像沙区分类。该方法总体精度为83.24%,较NDVI-Albedo二维特征空间模型精度提高5.59%,较FMSAVI模型提高16.20%。本文结合RSBI指数与FMSAVI-Albedo特征空间反演的DCI指数模型来提取沙地信息并对沙地分类,减少了沙地提取误差,提高了分类精度,为沙地信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湖泊,常常面临边界识别不精确的问题。本研究在面向对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分水岭算法,解决湖泊边界识别问题。该方法初步将遥感影像划分为确定湖泊区域、潜在湖泊区域和背景;然后通过分水岭算法对潜在湖泊区域进行二次提取。研究选择昆仑-喀喇和喜马拉雅山脉区域的3个山地湖泊发育良好的区域作为实验区,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验证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和总体精度分别高达99.59%、98.47%和96.53%。相比于单一的面向对象方法,本文方法更适合于山地湖泊提取,能够更加准确地描绘湖泊的实际边界,也能够减弱面向对象方法中分割尺度和分类阈值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利用遥感影像更加准确地提取西北地区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对分析城市扩张趋势、规划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0年兰州市主城区和2003年西宁市主城区的Landsat 7 E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压缩数据维的方法,通过构建三指数合成影像并利用该影像来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实验首先根据兰州市主城区的影像光谱特征,创建了归一化差值裸地指数(NDBLI)。然后将该指数与比值居民地指数(RRI)、修正型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合成为一个包含3个波段的新型三指数合成影像NRM(NDBLI、RRI、MNDWI);同时,根据集成学习思想,为增强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将主成分分析的第一波段(PC1)、归一化差值建筑用地指数(NDBI)和比值居民地指数(RRI)合成为一个包含3个波段的新型三指数合成影像PNR(PC1、NDBI、RRI);最后分别将三指数合成影像NRM和三指数合成影像PNR作最大似然分类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将其提取结果与由归一化差值建筑用地指数(NDBI)、修正型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所创建的NMS(NDBI、MNDWI 、SAVI)影像得到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作精度比较,并利用西宁市主城区影像对本文方法进行了相应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三指数合成影像PNR提取城市建筑用地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其总精度达到了90%以上,适合于提取西北地区含裸地较多的城市建筑用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城镇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占用、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快速获取和共享城镇变化信息对于人地关系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助遥感手段监测城镇变化信息,已经普遍得到应用,目前,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最经济和可行的遥感监测数据源。本文基于多光谱卫星数据,有效利用城镇地区特有的地物光谱特征,建立不同类别城镇信息的提取模式和技术流程。这些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的信息包括城镇建成区、水体和绿地等。选择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内城镇化进程明显的江苏盐城主城区作为试验点,基于地物光谱特征分析,依据本文建立的城镇化信息提取流程,采用阈值分析和二值化处理方法,实现了盐城市亭湖区主要城镇区2000、2002、2006年三期城镇信息快速提取,使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此类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州城市扩展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1996年9月6日和2003年5月29日两个时相的LandsatTM/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相应时相的SPOT卫星数据,通过压缩数据维的方式,提取了福建省福州市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分析了从1996年至2003年间福州市的城市扩展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并将此变化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较,研究结果认为,福州城市扩展变化与规划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是遥感技术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算法的应用特点,从基于像元的融合、特征的融合以及决策级融合3个层次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河北丰宁县为例,说明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在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具体应用:对所用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1999年Landsat TM数据进行主成分变换,前3 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7.8%,主成分逆变换后的结果影像更清晰,层次更丰富。信息提取时选择TM全色和主成分变换后的多光谱数据融合后的影像,波段4、3、2和波段5、4、3的彩色合成方案,并对植被指数和穗帽变换后的绿度指数进行了分析,遥感影像与DEM以及与GIS空间数据的信息融合也可以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精度。最后分析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不透水面作为反应城市表征变化和区域城镇化的重要技术指标,其位置、图斑大小、空间分布等信息在地表水热循环和能量平衡等领域被广泛需求。传统方法大都基于单一时相信息提取不透水面,而忽略多时相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因此,本文提出多时相信息融合的不透水面级联提取方法,利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ing Index, NDBI)年内时序变化特点和典型地物间多时相波谱曲线的协同特征,并归纳不透水面多时相变化规律;再根据先验知识所获取的有效地表信息,进行多时相分级提取不透水面信息。此外,基于实地考察数据和同期2 m GF-1遥感影像屏幕数字化生成30 m不透水面图斑,进行精度验证、分析和对比单时相、四季相及多时相3种时序情况下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单时相提取不透水面总精度最低,四季相提取精度优于单时相,而多时相提取精度最高(精度可达93.66%,Kappa系数为0.81)。本方法在偏远城镇不透水面的有效识别中显露潜在优势,可为不透水面提取方法融合时序波谱特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不透水面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以往研究中多需要人工选取不透水面样本进行模型训练的问题,本文通过整合夜间灯光遥感与Landsat TM影像中的空间和光谱信息实现了不透水面覆盖范围(Impervious Surface Area,ISA)的自动提取。首先根据夜间灯光的分布来定位ISA聚集的城市区域的位置,分别在城市区域内部和外部自动提取可靠性高的ISA及非ISA样本,然后通过迭代分类提取城市区域的ISA,再以此为样本对城市区域外部进行分类,最后将分类结果整合完成整幅影像的ISA提取流程。应用本方法对美国雪城地区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上提取了84个城市区域,提取精度大于95%。从中分别选择高ISA密度和低ISA密度的2个城市区域作为ISA提取的测试区,本文方法在城市区域内的ISA提取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为88.23%和0.63;在城市区域外部为78.6%和0.54,均优于人工样本选取方法的提取精度,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精度稳定且高效的ISA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17.
有关建成区空间分布的研究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单一数据源不足以提供准确、及时的建成区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Landsat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城市扩张监测方法。该文以Landsat影像与夜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VM分类方法和突变检测阈值分割技术,提取2004—2016年的原济南市、泰安市、原莱芜市的建成区范围,然后引入城市扩张强度、紧凑度、重心轨迹转移分析和等扇形分析等指标,来定量分析城市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2016年,研究区建成区面积增加了508.06km~2,原济南、泰安市均以外延式的城市发展为主,主要的趋势是北部、西部和南部;而原莱芜市则以填充型的城市发展为主,紧凑度高于其余两市,西北方向处于扩张速率的高值区;其中城市扩张强度指标定量地反映出在2004—2007年间研究区城市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是区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相较于单一数据源,引入夜光遥感数据,可以更快速高效地提取城市建成区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