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基于Modflow建立水文地质数学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对工作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发展进行预测,得出5年后地下水流场总体形态基本没有大变化,地下水集中开采水源地水位普遍降低,降落漏斗范围进一步扩大,等水位线降低4~10 m,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并针对此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各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迅速增加,再加上人为浪费和管理不力,使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部分地区(带)超采现象发生,地下水资源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可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地面沉降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同时,考虑到开展大规模的人工补给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从实用角度看,应大力加强地下水自然补给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日前,安徽省芜湖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2007年该市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地下水环境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桓台县地下水资源的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和水质特征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地下水开发潜力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并针对该县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土地盐渍化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日照傅疃河流域修建地下水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照傅疃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是日照城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由于长期超采,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并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为缓解水资源供水紧张局面,改善当地生态地质环境,对日照在傅疃河中下游修建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傅疃河中下游具有丰富的补给水源,良好的储水空间,理想的边界条件和适宜的拦蓄坝址。修建地下水库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降落漏斗形成并扩大,同时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质灾害发生。防治措施有:开发新的水源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表回灌等。  相似文献   

7.
日照傅疃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是日照城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由于长期超采,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并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为缓解水资源供水紧张局面,改善当地生态地质环境,对日照在傅疃河中下游修建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傅疃河中下游具有丰富的补给水源,良好的储水空间,理想的边界条件和适宜的拦蓄坝址.修建地下水库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早已形成降落漏斗。作者从漏斗条件的实际出发,利用17年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在地下水资源均衡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相关模型。利用相关模型直接进行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位预报和限定地下水位条件下的开采量计算。此外,还利用相关模型进行了含水层(组)弹性释水系数和漏斗补给量计算。  相似文献   

9.
潍坊滨海区开采卤水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实地调查、室内水质化验分析、图件制作和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按现状开采规模开采卤水,将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并使卤水浓度、溴和氯化钠平均含量逐年降低,以及卤水资源面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卤水开采规模过大。因此,大幅度压减卤水开采规模,是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并保护好地质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日照傅疃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是日照城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由于长期超采,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并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为缓解水资源供水紧张局面,改善当地生态地质环境,对日照在傅疃河中下游修建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傅疃河中下游具有丰富的补给水源,良好的储水空间,理想的边界条件和适宜的拦蓄坝址。修建地下水库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野外实地调查、室内水质化验分析、图件制作和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按现状开采规模开采卤水,将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并使卤水浓度、溴和氯化钠平均含量逐年降低,以及卤水资源面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卤水开采规模过大.因此,大幅度压减卤水开采规模,是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并保护好地质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日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2007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京津以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大部分仍保持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德州市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和地方病等 ,其发育除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制约外 ,还与人为因素有关。本文对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程度和致灾因素做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菏泽市区深层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8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降落漏斗,且中心水位逐年下降,漏斗范围不断扩大。根据菏泽市区1987~1997年深层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应用残差辨识预测模式对其水位作了短期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后验差检验,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因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形成开采降落漏斗。诱发地面沉降 ,地下水资源枯竭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本文在论述了洛阳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治地下水位下降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缓解许昌市供水紧张的途径许昌市是我省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较贫乏。1994年许昌市区工农业及城市居民生活用地下水9.8万m3/d,埋深大于40m的漏斗范围已达85km2,尽管市政府采取节水措施使漏斗已趋稳定,但地下水资源仍处于严重超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榆次地裂缝现状发育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得出地质构造是地裂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大量超采地下水,并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是地裂缝发生发展的直接诱因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地裂缝发展趋势,针对成因提出了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昌邑市地下水开发及其环境地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邑市不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效应,如地下水降落漏斗、海水入侵等。分析了昌邑市地下水开发现状及其引发的环境地质效应,提出了合理调整用水布局、人工回灌补源、修建地下水库、建立完善的预警预报体系等措施,为资源型缺水的滨海地区提供了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资料证实,由于受潜水面天然坡度和含水层底板坡度的影响,水源地开采所形成的降落漏斗中心被下移到开采井区下边界附近,且为偏态漏斗。水质恶化的原因是由于开采过量造成。  相似文献   

20.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岩溶水水位多年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北方特大型岩溶水水源地,该文依托山东省2009度地质勘查项目,对大武水源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历年开采量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1976年、1990年及2009年等特征年岩溶水流场特征、岩溶水降落漏斗演变趋势及多年开采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大武水源地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