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来,不论重力勘探程度如何,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中都必须经过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本文通过分析在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时地改和中间层改正对测点的重力补偿,提出了取消中间层改正以适应微重力勘探精细解释需要的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对实际地形(岩性)的正演基础上,可以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基准面进行可变密度地形校正。使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消除地形起伏和不均匀岩性对测点产生的重力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可信的重力异常数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形体及其密度信息数字图像化,利用计算机仿真能较精确地计算出地形体在任意一点的重力场强度。在重力异常地形校正时,用各测点的实测数据减去相应测点的地形体重力场强度,即得到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后的重力场强度。这样,重力异常校正中的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可一并完成,既简化了校正的工作步骤,又提高了准确性。通过地形体实例,分别用数字图像仿真计算和积分精确计算其重力场强度,结果表明,二者计算结果十分相近。用数字图像仿真计算地形体重力场强度,误差较小,准确性较高,该方法完全适合重力异常地形校正。  相似文献   

3.
杨学祥 《物探与化探》1990,14(5):396-400
文献[1]中提出:在山区区域重力测量工作中,对于百公里以上的巨大重力异常,地形校正半径应大至1000km才能避免地形对重力异常的干扰;对于1000km以外的地形影响与均衡重力影响,能够很好地互相抵消,因而不必进行校正。文献中还采  相似文献   

4.
解决西藏羌塘地区重力异常与高程相关问题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超 《物探与化探》1998,22(6):431-435,439
针对西藏羌塘地区造成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起伏相关的原因,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探讨。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用区域性调整中间层密度以及用相对高差进行高度和中间层校正的方法来消除和压制这种山形异常,并做了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山区进行重力测量,众所周知的难题之一就是地形影响大。地形影响因素虽多,但密度校正不准是形成山形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定》中将其密度值规定为2.67× 103kg/m3,是为全国统一成图。然而对某一工区而言,该密度值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布格重力异常往往与地形同象或镜象,即包含了地质因素,也包含了地形干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匹配滤波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匹配滤波的方法处理了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基于重力异常一阶垂直导数的径向平均对数能谱曲线,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场可分为三层异常场。其中龙木错—双湖构造带在中部重力异常场和深部重力异常场图中都有显现;革吉—改则—错勤—申扎隐伏断裂在浅部和中部重力异常场中都存在。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藏北都显示有巨大且平缓的低重力异常圈闭,这与藏北Pn波速较低和Sn波缺失的特征吻合;在藏南存在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重力异常断块。  相似文献   

7.
基于EIGEN-6C2重力场模型反演青藏高原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东美  鲍李峰  许厚泽 《地球科学》2015,40(10):1643-1652
重力数据是地下场源产生的重力场的叠加, 包含了地下从浅部到深部的丰富信息.高阶卫星资料的丰富为青藏高原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基于EIGEN-6C2模型作为原始数据, 首先对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分别作1~5阶尺度分解, 得到不同尺度重力异常的分布特性, 探讨不同空间尺度反映的地壳构造意义.其次, 基于径向对数功率谱估计平均深度方法理论, 进一步研究1~5阶细节反映的场源深度.再次, 利用Canny算子的多尺度边缘检测识别和分析重力异常中表现不明显的断裂, 定位断裂在地表的位置, 识别青藏高原内部断块边界, 完成活动块体和次级块体的划分.最后, 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沉积层及岩石圈改正, 采用Parker-Oldenbarg三维位场反演法反演青藏高原莫霍界面起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重力勘探解析延拓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带校正系数的解析延拓方法,提高了数据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现有静态重力测量在城市地下空洞探测时存在工作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车载重力测量平台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采用国产高精度捷联式重力仪SAG搭建车载移动重力测量平台,在长春卫星广场附近进行动态重力测量试验。首先对测得数据进行楼房干扰校正;之后采用基于传统极值点深度估计(depth from extreme points,DEXP)方法改进的比值DEXP方法进行重力异常数据深度成像;最后采用Tilt梯度法对位场数据进行边界识别。选取轻轨站附近两条测线进行研究,得出测线在700~1 300m区域附近存在负值异常,在800和1 000m附近最佳深度分别是24和28m,构造指数分别为0.18和0.06;经分析符合实际地下轻轨站空洞类型和所在范围,验证了车载移动平台重力测量在城市地下空洞探测中展开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有限元重力任意复杂地形的校正方法,以解决重力勘探中地形改正问题。利用改进的有限元地形体正演模拟算法,计算任意地形条件下地下密度异常体在地表所引起的重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任意复杂地形影响下,经过有限元地形校正后,重力响应曲线可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地下密度异常体赋存状态,与模型设置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Minimal and maximal models of Late Pleistocene Glaci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considered. The large ice sheet models indicate that disintegration of the ice sheet could have contributed up to 7 mm/yr of present vertical uplift and 2 mm/yr of horizontal extension. The former value can account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observed uplift in central Tibet. The peak free-air gravity anomaly arising from the deglaciation would be around −5.4 mGal. In contrast, the smaller ice sheet models do no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signals of present uplift and gravity anomalies. Modern geodetic measurements therefore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nstrain the Late Pleistocene glaci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ssuming a large ice shee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disintegration can contribute up to 6 m of eustatic sea-level rise.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缘处于不均衡状态,自西而东可分为青藏高原弱负均衡重力异常区、龙门山正均衡重力异常区和四川盆地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表明该区的不均衡状态并未导致Airy均衡运动的产生,即龙门山没有均衡下降,而处于不断的隆升状态,显示该地区反均衡运动的构造抬升是导致龙门山隆升的主因。本次采用似三度体重力异常计算方法对该区的正均衡重力异常进行模拟和反演,研究了大尺度地貌分异与均衡重力异常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龙门山的下地壳顶面抬升了11.2~12.6km,造成了龙门山的正均衡异常,揭示了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控制着龙门山地貌的形成,龙门山的表面隆升是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相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初春积雪的多尺度变化与北大西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志恒  张杰  徐玮平 《冰川冻土》2018,40(4):655-665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变化影响东亚甚至全球春、夏季的环流及气候异常。利用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美国大气海洋局提供的全球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逐月再分析数据,对青藏高原初春(3、4月)积雪的多尺度变化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春青藏高原雪深异常与初春北大西洋关键区海温异常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初春关键区海温正(负)异常时,初春高原中部偏北腹地地区、东南部地区积雪深度减少(增加);初春北大西洋关键区海温异常通过激发下游青藏高原上空大气波列以及波作用通量异常来影响高原局地区域的温度和垂直运动,从而影响降雪的产生和积雪的累积。该结果为青藏高原初春积雪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南缘处于重力不均衡状态,由北向南可依次分为高原近重力均衡区、喜马拉雅山正均衡异常区和山前盆地负均衡异常区,正、负异常呈现壮观的镜像分布。本文选取喜马拉雅中东部的均衡重力异常数据,结合地貌高程、地壳厚度、降雨量、冰川及山前沉积等的分布状况,探讨地貌分异与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的相互关系。由上述资料获得3条跨越喜马拉雅山的综合剖面,结果显示喜马拉雅中东部正均衡重力异常的分布与冰川、河流等代表的地表剥蚀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而与降雨量无直接联系,山前盆地负均衡重力异常与沉积厚度的分布也存在很好的耦合。利用数值模型计算得到了喜马拉雅地区的均衡调整时间域在1 Ma左右的时间尺度内。通过与地貌响应时间域相对比,以及对地表剥蚀厚度的估计,认为山脉地区的正均衡异常主要由地壳厚度补偿不足引起(侧重Airy假说),而山前盆地的负均衡异常主要由低密度沉积层的分布引起(侧重Pratt假说),由于地貌响应时间快于均衡调整时间,在大约5~2 Ma以来,地壳的均衡调整始终延迟于山脉的持续剥蚀和山前的持续沉积,使得岩石圈朝着"反均衡"方向演变,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现今壮观的镜像均衡重力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15.
何由  高晶  姚檀栋  丁永建  辛儒 《冰川冻土》2015,37(2):351-359
利用稳定同位素大气环流模型模拟结果, 借鉴数据同化的思想, 运用Cressman插值法和最优插值法两种空间插值方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平均降水δ18O模拟结果进行客观订正, 并运用交叉验证方法检验空间插值的效果. 结果表明: 最优插值法订正的结果稍优于Cressman插值法; 对比订正结果与运用经验回归模型BW模拟结果表明, 最优插值所建立的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结果要优于BW模型模拟结果, 而Cressman插值方法订正的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结果与BW模型模拟的结果相当. 两种空间插值所得结果经过高程订正后, 对青藏高原南部的预测结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即k最近邻方法(KNN)、多元自回归样条方法(MARS)、支持向量机(SVM)、多项对数线性模型(ML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利用海拔、相对湿度、坡向、植被、风速、气温和坡度等因子订正ITPCAS和CMORPH两种常用的青藏高原日降水数据集。五折交叉验证表明,KNN的订正精度最高。在三个验证站点(唐古拉、西大滩和五道梁)的误差分析,以及对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析均表明,KNN对CMORPH的订正效果显著,对ITPCAS在局部区域有一定订正效果,ITPCAS及其订正值的降水空间分布准确度高于CMORPH的订正值。主成分分析法表明降水订正是气象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we analyze lithospheric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300300gravity data and 1 1 P-wave velocity data.Firstly,we used the empirical equ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and the P-wave velocity difference as the base of the initial model of the Asian lithospheric density.Secondly,we calculated the gravity anomaly,caused by the Moho discontinuity and the sedimentary layer discontinuity,by the Parker formula.Thirdly,the gravity anomaly of the spherical harmonics with 2e40 order for the anomalous body below the lithosphere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del of EGM96.Finally,by using Algebra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ART),the inversion of 300300residual lithospheric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caused by the lithosphere yields a rather detailed structural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thospheric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has a certain connection with the tectonic structure.The density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Japan Sea,the Indian plate,the Kazakhstan shield and the Western Siberia plain,whereas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low-density characteristics.The minimum value of density lies in the north of Philippines,in the Taiwan province and in the Ryukyu island a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