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5,(10):37-38
读了这则案例,感触很多,首先是对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能设置这样真实而又生动的案例而惊叹不已。这样的案例使学生一开始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来,让他们会为中主人公的穷苦生活而赋予同情,触动他们的情感,正如“动人心,莫先于情”,《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要体会人类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况,对他们尊重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魏春东   《地理教学》2005,(10):35-36
看过这则案例及其活动设计,我深有触动,首先想到的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呈现在澳大利亚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地理课堂上时,他们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不知道澳大利亚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但我能够描述大多数中国学生的反应,他们应该和我学生时代的反应差不多吧,调皮的学生与同桌对材料中的同龄人评头品足时,乖巧的学生则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下快速通读材料,不时圈圈点点,以期回答活动中的问题和来自老师精心准备好的口头提问,因为他们清楚教师的良苦用心——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考试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叶栋 《地理教学》2005,(10):31-33
在Rigby Heinemann1995出版的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Global Interactions:A Senior Geography(全球相互作用)单元中,有关于“贫穷国家的共同特征”的内容。教材在这一单元指出,国家内部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但是,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典型的共同特征。教材选择了发生在柬埔寨Chrop Ampil村庄中的一个案例,并指出,在许多贫穷的国家,大多数人为了他们的生存继续依赖小规模的(通常作为生存手段的)农业生产。教材在给出案例的同时,呈示了下表,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比较知道,发达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贫穷的国家相比,只有比例非常小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张灵华   《地理教学》2005,(10):39-39
与我国现行地理教材中的教学案例相比,这则案例更显得有血有肉、贴近生活,显现完整社会性,真实情景性,强烈情感性。它没有预设的模式,没有问题情境,有的是让人不知不觉地进入活生生的生活体验中去,与之共呼吸生存,进而体察这种社会状况,激发你去思考。它让学生不只在地理的海洋中穿梭,更是游弋在异国它乡的社会场景中。用这样一则案例实施教学,可挖掘的知识量与价值观极其丰富,从生活细节、生产习俗,到社会风貌、政策导向,甚至到家庭温情,从散般的描写到电影式的摄录,俨然一副活生生的社会场景的缩影,这个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社会场景,没有人为割裂的“马赛克”,也让人难以怀疑它的真实性,因而给学生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进行剖析留出了无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源起:教材所涉及的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只有少数区域会被幸运被提及。例如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章节中使用了“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在教学时我对学生说:“要认真看哦,这是地理教材中唯一出现常州的地方,很多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常州便是从这张图开始。”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诗句、成语、俗语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平日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叙,觉得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下面列举的部分案例,同行们也许这样做了,觉得比较肤浅,但我的意图在抛砖引玉,恳请同行们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7.
张玲 《地理教学》1994,(3):27-28
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改变了原旧教材的呆板面孔,“东南亚”一章仅用三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七个国家,仅讲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课本编写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区域特点。这样,教师好讲,学生爱学、好记。我认为;“东南亚”一章新教材编写与旧教材比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水 《地理教学》2012,(10):1-1
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有生活化取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案例场景中,进而让学生以探讨的方式、在社会协作的环境之中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方法。曾有这样一堂地理案例教学课,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9.
殷述新   《地理教学》2005,(10):34-35
在这则案例中,我们熟悉的权威、严肃的学术化语言不见了,也没有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原理、定理的阐述,有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亲切、自然。这则案例也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课本可以变得如此的有趣,知识原来可以这样来学习,能力可以这样培养,我们不仅为澳大利亚高中学生能学到如此鲜活生动的课本而感到高兴,也为教材编写的创新和胆识所折服。  相似文献   

10.
江红来 《地理教学》2005,(10):37-37
粗看这篇案例,我们似乎看不出多少地理味,倒像是一篇普通的叙事学作品,然而正是在这普普通通的章背后,包含着很普遍却又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鲁教版“交通运输站点的布局”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聊城汽车总站为什么搬了”这一案例让学生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所谓“情景”是指。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其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经纬网”这一课题时,我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茫茫的大海中,有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  相似文献   

13.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燕 《地理教学》2007,(5):16-17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现行的湘教版教材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典型案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面对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教师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即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真正发挥案例在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功能,有效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益。本文以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加工教材中的地理案例,谈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艳 《地理教学》2012,(10):10-11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创设和使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黄姓,以黄姓"逃""跑"这一人口迁移的传奇作为案例,来阐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理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教材中的一些问题用学生现有知识还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把这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待以后备用知识掌握后,再来讲解就会得心应手,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7.
现在,案例学习非常受重视。它有助于实现从知识学习向实践能力培养和真正素质教育的转变。因城乡差别和生活实践的不同,目前用到的有些案例,离学生似乎还较遥远,对学生来说可能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和吸引力。地理新课标第四部分提到了积极建设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而“校园”自身作为直观教具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载体,在案例学习方面也可起到一些作用。开发利用好“校园”案例,无疑可以促进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意识到学生不是老师的“自留地”,任老师来耕种与收获。学生自己是种田人,辛勤耕耘、获取知识、铸就能力、自由成长。因此,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让自主探究式学习进人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下面以“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一章为例,选择几则学生反映较好的教学案例,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深切领悟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3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区域地理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这节内容,源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人教版)第三章河流的综合开发第一节的案例材料。面对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区域地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者的教改意图与特色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族”一节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如复习旧课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等。但是,我认为利用地图,根据民族的形成导入较好。这是因为民族本来就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体,具有地理性;同时,学生对民族的形成也感到玄妙,因而比较好奇,而利用地图就能便利地让学生初步感知民族的形成。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和需求,也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