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土地违法执法难,是困扰国土资源部门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查处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卫片执法检查”等多次强有力的土地执法行动,土地违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是,这仅能治其标,而不能治其本。破解执法难,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深入研究违法案件的“症状”,研制出对症之“药”,才能治其根本。  相似文献   

2.
郭俊毅 《山西地质》2011,(4):35-37,44
就基层土地管理执法难现状与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目前执法难的问题,提出了制止违法占用土地,解决土地执法难的对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解决土地执法难问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孙敏 《湖南地质》2009,(11):22-24
结合湖南实际,国土资源"执法难"突出表现为,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新的的违法形式不断出现;违法案件发现制止难,调查取证难,执行到位难,处理责任人更难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执法队伍、装备建设滞后,执法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执法难"的内在原因,即尴尬的身份地位与艰巨的工作任务不适应、软弱的执法手段与刚性的法律规定不适应和较低的福利待遇与巨大的工作风险不适应  相似文献   

4.
焦春雷 《山东地质》2008,(11):56-57
为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执法效果,解决当前执法难、难执法的问题,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在国土资源系统实行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一是确定挂牌督办案件。定期对日照市辖区发生的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进行梳理,根据违法用地面积、影响程度等,确定挂牌督办.由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向案件所在分局下达《国土资源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通知书》。二是明确挂牌督办责任。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止,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流失。尽管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制制度,相继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但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明确的执法权力,土地执法难以到位,“执法难”成为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临沭县针对基层土地违法行为,建立起发现、报告、制止、查处、消除、问责的"六位一体"的执法监察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改革执法监察体制,壮大执法监察队伍,增强执法监察科技含量,完善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国土资源基层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问题,为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前,安阳县瓦店乡大朝村村民孙某主动将自己新建设的位于省道219线东侧的7间违法建筑拆除,拆除面积800平方米。今年以来,瓦店国土资源所坚持政策感化与硬性执法并重的执法理念,始终对违法违规用地保持高压态势。在执法手段上,主动与乡镇党委政府、县国土局执法机构、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沟通,建立起土地违法案件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对发现的所有土地违法案件,首先由国土所负责查处制止,通过向当事人宣传土地法律政策及违法用地严重后果,引导其自行拆除违法建筑;当出现制止无效情形时,启动联合执法机制,除对违法责任人依法处理外,对其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复垦。  相似文献   

8.
《浙江地质》2012,(3):11-12
为破解土地执法查处难、制止难、执行难。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路桥区整合各方力量,在台州市国土资源局的精心指导下,推行土地执法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关口前移,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变被动阻止为积极防范、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和第一时间查处,把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1-10月份,路桥区违法用地宗数同比下降27.9%、违法用地总面积下降38.7%、违法用地处置率提高52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依法用地、管地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针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晚、查处难等问题,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从“发现得早、制止得住、查处得了”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时,常常会遇到违法当事人不配合调查的情况,因国土资源行政机关无强制取证权,往往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想处理,但又缺少当事人的自认证据材料,一旦产生行政争议,容易引起败诉;不处理,将无法有效惩处违法,甚至有可能带来行政机关玩忽职守或渎职的后果。为此,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采用送达《询问通知书》的方式,来破解土地违法案件调查取证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波 《湖南地质》2010,(2):75-75
当前国土资源违法主体呈现出特殊性和多头性、违法性质呈现出欺骗性和隐蔽性、违法方式呈现出多样性、违法地段表现出区域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缺乏强有力的制止手段,“单打独斗”的执法模式很难打破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屡有发生,国土执法监察异常艰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那么,国土执法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攻坚克难?广西上思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队长宁安军深有体会,认为难在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他说:"在困难面前,我们更要知难而上,敢于碰硬,恪尽职守。"宁安军在国土资源系统工作整整10年,在这风雨兼程历尽坎坷的10年里,他心系群众、化解矛盾,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成为执法监察"三难"的攻坚者。2011年,他带领的部门被评为防城港市卫片执法先进集体,他亦多次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整改动员会后.济宁市国土资源局迅速行动起来,全面自查自纠.紧紧围绕“管好用好资源,保障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全面履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职能,重拳执法,刹风治乱,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发现率、制止率明显提高,有效化解了土地执法难的问题。一是完善动态巡查,做到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14.
7月1日,辉县市国土规划联合执法大队在公安室的紧密配合下,依法依规对薄壁镇、吴村镇和峪河镇共计3处违法占地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拆除面积约785平方米。近日,薄壁、吴村和峪河国土资源所在各自辖区内巡查时,均发现了违法占地现象,多次分别对辖区内的违法占地当事人下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并责令自行拆除。然而,占地人仍我行我素,拒不配合。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20日,“温县国土资源巡回法庭”正式成立。此举是温县国土资源局为破解违法用地执法难,让法院提前介入,及时有效制止违法用地行为的一个创新。如今,一年过去了,温县国土资源巡回法庭的工作开展情况怎样?工作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11月23日,记者来到温县,进行了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质》2012,(8):39-41
为有效解决土地执法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都安县国土资源局调研组深入都安县部分乡镇、村屯开展土地执法监管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近年来都安县违法用地基本情况据统计,都安县2007年发生违法用地108宗,违法占地面积8640平方米;2008年发生违法用地447宗,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山东地质》2009,(8):42-42
聊城市东昌府区国土资源局根据上级的要求和部署,针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制止难、查处到位难的现状,相继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卫片执法检查等各种工作。着力落实了“三包”措施,使辖区内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包片巡查,案件制止及时有力。村级土地管理信息员负责及时传递反馈本村违法用地信息,坚持全天候巡查,发现苗头马上制止,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乡镇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辖区内违法用地巡查工作,3~4个乡镇划为一个片区,每周一、三、五片区集中巡查,二、四、六各乡镇所独立巡查;国土分局监察科、执法队重点负责辖区内各乡(镇)办事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督察与指导,凡遇有重大案件联合出动。形成了严密的村级土地管理信息员、乡镇国土资源所、片区、国土分局四级全天候、无漏洞春季动态土地执法巡查网,确保了全区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二是包案查处,案件处结切实到位。对于涉及违法占地面积小、发现制止早的土地违规案件,由案件主办人从案件调查到查处结束,全程负责,一包到底;一般性违法占地案件,由国土资源分局分管领导亲自督办,并由主要领导审核,直到案件查处到位为止;重大或疑难案件的查处,采取由区政府领导牵头,有关乡镇及政府部门组成联合办案组进行查处,并及时与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协调,确保违法占地案件对事对人查处双到位。三是包访维稳,土地矛盾提前化解。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与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执法出现“瓶颈”效应,各地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析当前土地执法难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执法难、难执法的问题,近几年来,从部到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推行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造立体化国土资源执法监管网络体系。那么,各地都有哪些探索?积累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要彻底解决执法难的问题,接下来还需采取怎样的措施?就此,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万波 《湖南地质》2011,(8):27-28
曾森林的痛,反映的是国土资源系统执法难、难执法的无奈。 有时候,一个人的痛,折射出的是整个国土资源基层执法体制的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