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些海相烃源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张立平黄第藩/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破酸盐岩的声波速度控制因素蒋录全译Flavio 5.Anselnletti等著/石油地质与实验,1997(1)盆地封隔作用的定义和机制王蔷译Peter J.C卜toleva著/石油地质科技动态,1997(1)油气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李明诚李伟等/石油学报,1997(2)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高精度重力勘探的应用效果傅绍乾兰秀丽/石油物探,1997(1)油气电法勘探综述郑秀芬李金铭/地球物理学进展,1997(2)综合地球物理解释与盆地模拟系统研究刘伊克郝天姚/地球物理学报,1997(3)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何…  相似文献   

2.
综述·评论世界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其勘探经验综观全球153个含盐盆地,总结分布规律4条,经验教训4点,提出3方面建议。——宋明雁李莉/世界石油工业,1998(5)石油地质学发展:反思和展望——赵重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  相似文献   

3.
<正> 综述·评论中国天然气储层的岩石、古地理类型与勘探方向——杜韫华,钱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中国未熟—低熟石油研究新进展本文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简介。——黄绍甫/广西油气,1999(1)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冯增昭/古地理学报,1999(2)  相似文献   

4.
·试论残留盆地·刘光鼎/勘探家,1997(3)·青藏高原油气勘探前景赵政璋李永铁/勘探家,1997(3)·造山带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基础:露头的复原与复位李祥辉/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4)·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气源岩热演化史研究刚文哲柳广弟等/石油大学学报,1997(4)·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实验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曾溅辉金之钧等/石油大学学报,1997(5)·塔里木盆地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张振生刘社平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l997(4)·大地电磁侧深法在火山岩覆盖区的应用杨子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增1)·冀中坳陷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石昕,石宝珩/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沉积盆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运东/世界石油工业,1999(10)中国陆上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科学探索井探索领域及目标——马新华,钱凯等/勘探家,1999(3)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及发展对策——罗志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论油气勘探的思维油气勘探思维是科学与工程两种思维  相似文献   

6.
广西晚古生代构造沉积背景的初步研究吴浩若邝国敦等/地质科学,l997(1)试论中国大陆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黄金带”特征罗志立田作基等/石油学报,1997(l)从岩相古地理论中国南方二叠系油气潜景冯增昭李尚武等/石油学报,1997(l)海相镜质体—海相烃源岩中一种重要生烃母质肖贤明等/石油学报,1997(1)济阳坳陷及其邻近地区早第三纪海侵问题之我见张玉宾/岩相古地理,1997(1)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柳永清宋立琦/岩相古地理,l997(l)碳酸盐旋回地层研究状况陈代钊/岩相古地理,1997(1)间断面缺失时间的计算问题—以贵州…  相似文献   

7.
●综述·评论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中国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形成了中国天然气以晚期、超晚期生烃成藏、定型为主的成藏模式 ,是研究中国气藏形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质阶段。王庭斌 /地质论评 ,2 0 0 4 (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近年来勘探主要成果与下一步勘探方向 何发岐 ,俞仁连等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4 (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发现历程及其意义 黎玉战 ,徐传会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4 (2 )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深化东部 ,加强西部 ,加快海上 ,开拓新区。“潘继平 ,金之钧 /石油学报 ,2 0 0 4 (2 )论碳酸盐岩现代风化壳和古…  相似文献   

8.
蒂曼一伯朝拉盆地的油气地质及勘探历程周继荣/世界石油工业,1997(6)沉降史反演的现状与应用杜旭东漆家福等/世界地质,1997(2)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何光玉张卫华/世界地质,1997(2)中国克拉通盆地中央古隆起与油气勘探何登发谢晓安/勘探家,1997(2)黄弊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王兆云程克明等/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3)塔中隆起含油气系统事件牟泽辉肖朝晖等/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3)从岩相古地理论中国南方中下三叠统油气前景冯增昭鲍志东等/石油大学学报,1997(3)石油的排出和运移谭试典译Mislira CS等著/石油地质信息,1997(2)郑尔多斯盆…  相似文献   

9.
综述·评论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及油气勘探展望中国石油资源主要富集在中、新生代三个裂谷盆地带中,天然气主要富集在古生代三个克拉通盆地的海相地层中。——罗志立/新疆石油地质,1998(6)中国油气盆地的运动体制:原型的并列与迭加提出按照岩石圈历史组成和热—构造沉降体制的变化划分盆地原型,探讨不同原型盆地的构造环境和不同世代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对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述·评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刘申叔/海洋石油,1998(3)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龚再升/今日世界石油,1998(9—10月期)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赖万忠/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4)南沙及其邻近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针对该海域周  相似文献   

11.
<正> 综述·评论论石油成因在分析了现有石油有机成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的字宙成因假说。当饱含沥青的地层沉降在有利的热动力环境中时,在来自上地幔的烃类天然气作用下,可以成为“新”的油源。——КаграмановЮР等著:编辑部译校/新疆石油地质,2002(3)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重点阐明了现代沉积学研究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和多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刘宝王君,王剑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1)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海相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西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海相盆地的中、下组合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深化研究油气分布规律是优化勘探部署、提高勘探效益与持续获得勘探发现的关键。本文从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学术思路出发,立足于近年来的勘探新进展、新发现,应用比较分析方法,揭示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海相盆地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作用区,是在前寒武纪克拉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它们经历了Z-D_2、(D_3-)C_2-T、J-Q等三个伸展-聚敛旋回的演化;每一伸展-聚敛旋回发育了独立的生-储-盖组合,伸展期因差异沉降发育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发育大规模展布的储集体与圈闭组合;盆地的基底分区对后期原型盆地的发育和沉积盖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盆地多旋回叠合,形成了"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地质结构,叠合结构样式控制了油气聚集层系与富集区带,普遍存在加里东中期与印支期等两期原生油气成藏期,及燕山中期(J_3-K_1)与喜马拉雅晚期(N_2-Q)等两期油气调整成藏期,新构造运动期油气成藏较为普遍。海相叠合盆地含油气层系多,原型盆地的叠合界面常是重要的油气富集部位,隆起带、断裂带、台缘带(或岩相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带),叠合盆地的中下部组合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持续突破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 综述·评论中国油气资源企盼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要从突破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开始。——刘光鼎/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4)数字地球与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李德生/天然气工业,2001(5)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戴少武,贺自爱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论中国含油气区的构造环境性质、分区及其成油气专划分出4个具不同构造环境性质的含油气区。同一构造环境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气形成条件,而不同的构造环境区具有不同或各自的油气形成条件与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油气系统与油气系统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冲龙  何光玉 《地球科学》2000,25(6):604-611
“油气系统”实际上就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这个概念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因此, 它应当适合于整个油气地质单元序列, 而不应当被局限于某一个层次的单元中.“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 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 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 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 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 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系统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可提供对盆地和凹陷进行资源预测、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区域构造演化复杂,含油气盆地类型众多,油气地质特征和资源规模彼此差异巨大,盆地间缺少横向对比研究。基于最新的IHS数据库,通过对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盆地类型划分、油气地质条件类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成藏模式,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盆地。综合分析表明: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具有以发育叠合盆地为主、单旋回盆地伴生的特点;存在4期主力烃源岩、4套主要成藏组合和3种成藏模式,储量发现规模受控于成藏模式,其中单旋回盆地封闭型成藏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其次分别为叠合盆地中的调整型成藏和改造型成藏。  相似文献   

16.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  相似文献   

17.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8.
·新疆塔中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研究—一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框架模式郭建华等/地质学报,l996(4)·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碳酸盐岩相吴新根葛家理/石油学报,1996(4)·华北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李增学魏久传等/岩相古地理,1996(5)·一个露头层序地层划分模型—以桂中北泥盆纪盆地为例王剑赵玉光等/岩相古地理,19%(6)·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兼论碳酸盐台地的“凝缩作用”梅冥相/岩相古地理,1996(6)·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与层序特征蒲仁海车自成等/地质论评,1996(6)·陕西秦岭海槽…  相似文献   

19.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气藏描述、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在海相  相似文献   

20.
<正>投稿内容应符合以下报道主题(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研究方向、勘探目标的见解、建议、思考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分析;(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