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M87中射电喷流的观测特性和内部物理条件讨论了光学-射电节点的等离子团模型,假定在膨胀(绝热)耗损,费米型加速和同步辐射耗损三种效应联合作用下,研究了它的频谱的演化。得到费米型加速的加速系数为~10~(-9)秒,以再加速光电子。并且表明,在节点的演化过程中频谱断折频率发生在~5×10~(14)Hz,并随时间变化很慢,这与观测事实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87年9月23日昆明日偏食8.2厘米射电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射电局部源和光学活动区的对应关系,得出了8个射电源的流量,二维角径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计算出谱斑上空晕的辐射标度N~2L=7.3~8.4×10~(28)电子数~2/厘米~5。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1987年9月23日云南日偏食射电多波段观测结果。 1.取得了太阳活动低年射电太阳半径:在8.2厘米、10.6厘米、21.1厘米三波段分别为1.060、1.068和1.083r⊙。 2.暗条N—2上空射电源被观测到:它们在三波段立体角范围分别是0.4~1.0×10~(-8)Sr,1.2~2.0×10~(-8)Sr,4.2×10~(-8)Sr;平均亮温度分别在1.0~1.2×10~6K,1.7~2.4×10~6K,3.4×10~6K。 3.观测到日珥E—1上空射电源:立体角范围在三波段分别为0.4×10~(-8)Sr,0.3×10~(-8)Sr,0.8×10~(-8)Sr。是热源,平均亮温度分别为3.0×10~6K,5.3×10~6K,8.0×10~6K。 4.谱斑上空射电源观测到3个,三波段立体角分别为0.8~1.3×10~(-8)Sr,0.8~1.8×10~(-8)Sr,1.6~6.0×10~(-8)Sr。全是热源,平均亮温度分别为0.7~0.8×10~6K,1.0~1.1×10~6K,1.0~2.8×10~6K。晕的辐射标度分别为8.0×10~(28)电子数~2/厘米~5,6.7×10~(28)电子数~2/厘米~5,3.7×10~(28)电子数~2/厘米~5。 5.在日面西北边缘100°~115°范围内观测到日冕凝聚区,它的立体角范围在三波段分别是0.3~0.7×10~(-8)Sr,0.6×10~(-8)Sr,1.3×10~(-8)Sr。是热源,平均亮温度在三波段分别为0.8~1.6×10~6K,5.4×10~6K,7.4×10~6K。它的延伸高度在三波段分别为2.10×10~4km,3.53×10~4km,4.72×1  相似文献   

4.
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带经过云南天文台,本台的8.2厘米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观测,获得了预期的观测结果.本文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射电局部源和光学活动的对应关系,得出了15个射电源的流量、一维角径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计算出谱斑上空晕的辐射标度N~2L=5.3×10~(28)电子数~2/厘米~5.  相似文献   

5.
根据几个低光度射电星系中的射电喷流的观测特性及内部物理条件,讨论了相对论电子的再加速,假定加速机制为费米型,我们得到射电喷流内的加速系数为~10~(-15)秒~(-1),从而可以较好地解释喷流的射电亮度分布和频谱特性。进一步讨论了磁流体力学湍流提供加速的可能性,并表明湍流的能谱指数应限制在窄的范围内(v~1.6—1.7)。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1981年4月27日日面西边缘耀斑以后的爆发环珥的H_a观测资料和分析.在这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环的缠绕过程.从这些资料可看出环的运动与缠绕有紧密的联系.我们还观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08~(h)29~(m)30~(s)和08~(h)33~(m)UT时在环顶(其高度约为2.6×10~4公里)分别出现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的奇特的“吸收结构”,同时观测到3厘米波段的射电辐射强度相应有例外的下降,而8毫米和10厘米波段的射电辐射强度无此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天文台射电四频率(1.42,2.13,2.84和4.26GHz)同步观测系统于1989.12~1994.1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2.6~3.8GHz)于1996.11~1998.5的观测资料,仅对太阳和射电爆发中40个事件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就微波低频段的快速精细结构在耀斑中产生的相位作了一个探索,期望找出太阳射电在此频段内快速活动产生相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1.42、2.84、3.67GHz的毫秒级射电尖峰在太阳22周上升段出现的频次及计算源区的有关参数。 云南天文台三波段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于1987年初投入观测。我们选择的观测时段是1987年5月-1988年12月。为太阳22周升段。其中36个毫秒射电尖峰事件及它们的极大流量被选取了(见英文表Ⅰ)。统计结果表明,三波段尖峰出现的频次比为24:13:3;三波段最大流量分别是2530.0、1364.0和21.8s.f.u;最小流量是33.2、15.2和16.3s.f.u;平均流量是434.8、216.5和19.1s.f.u。 根据这些统计结果,我们作了尖峰源区的参数计算。 1、尖峰源的尺度。由公式(1)算得三波段尖峰源的直径分别是140km,70km和50km,同Benz给出的≤200km相符。 2、尖峰源立体角。由公式(2)算得三波段分别为2.7×10~(-12)sr,6.8×10~(-13)sr,3.5×10~_(-13)sr。 3、尖峰源的亮温度,由公式(3)算得三波段亮温度如下: 频 率 极大值(K) 极小值(K) 平均值(K) 1.42GHz 1.5×10~(14) 2.0×10~(12) 8.1×10~(13) 2.84GHz 8.1×10~(13) 9.1×10~(11) 1.3×10~(12) 3.67GHz 1.3×10~(13) 8.2×10~(11) 1.1×10~(12) 4、尖峰源的磁场强度,用公式(4)、(5)算得三波段分别为250、500和700高斯。 从统计与计算结果我们看到,毫秒级射电尖峰辐射在1.42GHz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近年来,实测和理论工作都转向了探索大质量的黑洞(10~M⊙~10~9M⊙),众所周知的NGC6624和M87的观测表明,在它们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质量的黑洞,为了定量地解释这些观测事实,必须首先求出它们核心附近星的密度分布Peebles和J.N.Bahcall等人从牛顿力学出发,并假定分布函数为f=CE~2的情况下分别得出了n(r)~(r/r_a)~(-9/4)(对应α=3/4)和n(r)~(r/y_a)~(-7/4)(对应α=1/4),他们的工作有两点不  相似文献   

10.
收集了47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资料,估算了中心天体质量和不同波段辐射区域,并对估算结果作了统计分析,发现Blazar天体中心黑洞质量在10~7M_☉到10~(10)M_☉之间,BL Lac天体与平谱射电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有很大差异,平谱射电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大于BL Lac天体中心黑洞质量;红外波段和γ射线波段辐射区域大小相似.同时,利用收集到Blazar天体的热光度分析了Blazar天体热光度与短时标光变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射电选BL Lac(RBL)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的辐射是强成束的,但相对论聚柬效应对X射线选BL Lac(XBL)天体的辐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