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天文学会于1978年8月29日至9月12日在上海举行了1978年学术年会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有关领导同志;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与天文学科有关的各兄弟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代表等共202人。列席代表34人。会议共分两个阶段进行。会议的第一阶段是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总共收到各种学术论文213篇,在全体大会上宣读了动态报告6篇:《天文学史研究的意义、现状和问题》;《从太阳物理看日地关系中  相似文献   

2.
简讯     
简讯简讯中国天文学史讨论会在徐州举行由中国科技史学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史专业委员会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天文学史讨论会》于1997年10月7日~10日在徐州师大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43名正式代表中,国内代表来自上海、北京、南...  相似文献   

3.
研究世界天文学史也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此项工作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可弄清天文学各个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 ,探索人类认识宇宙思维发展的规律 ,研究世界的近现代天文学史 ,总结近代尤其是 2 0世纪以来天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吸取各国成功的经验 ,对于我国今后发展天文科学事业更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国的近代天文学是从西方传入的 ,到 2 0世纪初才开始有近代天文学的萌芽。此后 ,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奠基、创业、发展的历程 ,到 2 0世纪末 ,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已大大缩短 ,我国天文学已基本融入国际天文社会…  相似文献   

4.
学术活动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的全国首届天文学哲学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5日至12日在济南珍珠泉招待所举行.来自全国的天文学与哲学专业工作者共60余名欢聚一堂,就现代天文学及天文学史中的哲学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钟林、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孔阶平、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以端、山东大学副校长邓从豪和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许衍梁等同志到会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推出的一部完整的中国古天文学发展的史书,2009年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0卷。本大系无论涉猎范围、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的著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等内容,是过去从未有过完整、系统的研究和著述,这是本大系的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6.
1982年3月8—12日,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史专业组在陕西临潼召开学术讨论会,出席代表约30余人.讨论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和利用.会议收到有关报告20篇,另有其它方面的天文学史报告10篇. 首先有席泽宗、宣焕灿分别就主题作了综合性报告:“东方古代天文记录在现代天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9年3月8日至12日在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方学会、专业委员会选举的代表,上届理事等160余人。《天文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学进展》和《天文爱好者》等四个刊物的编辑部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有十多位天文学家就当前大家关心的天文学前沿领域作了评述性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及报告者为:太阳磁场理论(胡文瑞);类星体在大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6月16日至19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天文学名词审定会议。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兼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钰哲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吴凤鸣副主任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李启斌委员传达了他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情况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委员们对以上两个文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0月9日至21日在昆明举行。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射电天文学科组负责人王绶琯同志主持。科学院物理数学部戴中溶同志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有关关文台、研究所高等学校及天文仪器工厂等十  相似文献   

10.
CAP2011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11,(11):83-83
2011年10月10日~1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55委员会第4届“天文学公众传播”会议( Communicating Astronomy to the Public,简称CAP2011)在北京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全国射电天文数据和图像处理学术讨论会(3)于1993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浙江省岱山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7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南京大学天文系和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会议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学分会,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天文学会支持和组织的,并由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VLBI分部主办。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报告共29篇,涉及VLBI天文学,分子天文学,米波天文学,毫米波天文学,以及…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学科:天文学史、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天文学起始于天体的观测和测量,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月相的变化、行星的运动和星空的四季变化等。总结出天体运行规律,建立时间规律和历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文学会图书情报委员会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图书情报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5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 全国天文界中有十五个单位的图书情报部门的代表和科研人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长期从事天文学科图书情报工作的一些老同志,结合自已的工作经验,就书刊管理和资料交换等  相似文献   

14.
名称开会时间开会地点联系人第三届拉丁美州地区天文学会议1983年11月28日~12月3日F.T.南欧地区天文学会议第三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天文学会议1983年12月12日、16日1984年10月1日一6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意大利,弗洛伦萨日本,京都Pacini(意)Kogure(日)末来的地区性天文学会议@蔡永明 @谢应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起源甚早。我们的祖先在天文学上之所以取得过辉煌成就,是和天文仪器的发明与改进分不开的。内容丰富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在世界科技史和天文学史中古有重要地位。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  相似文献   

16.
学术活动     
《天文学进展》第三届编委会会议于1991年5月18—21日在浙江奉化溪口召开。会议由赵君亮、万同山两位副主编主持,主编何妙福因病未能出席这次会议。中科院天文委员会主任苏洪钧和主办单位上海天文台计划处处长杨玉德作为会议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首先由赵君亮副主编代表何妙福主编向各位编委发了聘书(聘期1991年5月—1994年5月),  相似文献   

17.
欧洲计划在2009年发射“赫歇尔”(Herschel)空间望远镜,其镜片直径达3.5米,远超哈勃空间望远镜(镜片直径为2.4米),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望远镜。威廉·赫歇尔是18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发现了天王星,还开创了恒星天文学,他研究并假设(某些)星云是由恒星组成,提出著名的恒星演化学说;他不仅在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足迹,而且是当时最伟大的观测天文学家,为恒星天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在天文学史上他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8.
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天文学名词审定会议于1984年7月22日至27日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接受委托承担审定工作。 会议根据我国历年出版的各种天文学辞书,选取一批现代中国天文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基本名词,编成了一份《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此稿将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再召开会议审定,并报请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共分为正编和副编两部分。正编共收汉语天文学基本名词1600个,并附有其对应的英名或国际通用的其它文种词名.为了便于审阅,把名词按学科分支或天体层次共分为天文学,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学,天体物理学,天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天文学曾经取得过许多光辉成就,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不断进行研究,有大量论著发表。最近有幸读到了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潘鼐先生的新著《中国恒星观测史》,感到非常高兴。这部有74万多字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恒星观测史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而且也是近年来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方面的一部优秀学术专著。现特简评如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是观测研究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位置、运动、分布、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起源演化规律等。中国古代人们就对天文和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古人对字宣的定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可以看出字宙包含了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而现代天文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