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江面雾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锦铨  任遵海 《气象科学》1997,17(3):280-289
用1989-1992年江心固定囤船平台上观测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表明,江面才总日数少于陆地,但一次过程持续时间比陆地长。江面雾发生时常伴有风,最大风速达10m/s,风玫瑰图表明,占优势的风向是SE、E和S,江雾常处于成片雾片区,这些差异,与江、陆之间温度日变化和风切变有关。另外,本文对江面雾的预报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苏通大桥桥位江面风速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卿  刘聪  银燕 《气象科学》2010,30(2):193-201
用WRF中尺度模式对苏通大桥桥位江面的风速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修改了模式自带的静态地形数据后模拟效果较修改前有所改善。并发现在对天气系统有较准确模拟的情况下模式对桥位江面最大风速的模拟也较为精确,反之结果相差较多。挑选了其中两个个例并使用修改过静态地形数据的模式分别对地形和一些物理方案作敏感性试验,发现各种因素对模拟结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在没有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情况下各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模拟结果均不产生明显影响;模拟时需加入长短波辐射参数化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并且其中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最为理想。在缺乏江面风观测数据的时段里模式对江面风速的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田小毅  朱承瑛  张振东  鲍婧 《气象》2018,44(3):408-415
利用2010—2013年长江江苏段沿线布设的36套自动气象站每分钟1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风向和风速等实况监测资料,对江面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江面雾主要发生于6、11和1月;主要形成于19时至次日07时,其中02—04时最多,结束于06—12时,持续时间以3~9h为主。成雾时相对湿度基本在85%以上;主要的温度区间为春季5~19℃、夏季18~26℃、秋季7~23℃、冬季0~11℃;春、夏、秋三季风速都在5m·s~(-1)以下,冬季风稍大些,甚至在6m·s~(-1)左右的风速下仍然会生成雾,春季以1~2m·s~(-1)的NNE—E为主;夏季以0.3~1m·s~(-1)的NNE—ESE为主;秋季以0.3~2m·s~(-1)的NNE—NE和E—ESE为主;冬季以1~2m·s~(-1)的NNE—NE和WNW为主。此外,对出雾时首站的能见度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稳定的江面雾形成之前也会形成明显的"象鼻形"先期振荡特征,这一特征给江面雾的预警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对局地暴雨和江面大风影响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考虑水汽凝结潜热作用的两维非静力平衡方程组出发,利用江陆边界条件,从理论上求得适用于陆地水体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当0〈k〈1.0℃·km-1时(k为水汽凝结潜热),江风环流比陆风环流强,两岸比江面容易形成暴雨;当k〉1.0℃·km-1时,江风环流比陆风环流弱,江面比两岸容易形成暴雨;当0.5℃·km-1≤k≤0.9℃·km-1时,江陆面上方低层易出现大风。在江陆风环流中心附近流线出现与锋面类似的间断面,可用于解释雷达图上的海陆面上空类切变线的线状回波。此回波与冷锋相遇,易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5.
1引言每年秋末冬初,在江河封冻之前,江面有一段流冰时间,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冰花在江面上流动,称为流凌。流凌期间虽短,但对船只威胁却很大,因为流动的冰花粘附在船只上,越积越多,将使船行受阻,进而可能导致船只无法及时返航,有被冻在江中的危险。因此,做好流凌日期的预报服务至关重要。松花江的流凌日期多年平均为11月10日。比该日期出现时间晚2~4d的定义为流凌偏晚,早2~4d的定义为偏早,偏晚或偏早5d以上的称之为特晚或特早。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气温相应也较高,因此多为数年份流凌日期都较常年偏晚,但2002…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8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家住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的潘先生在长江边散步。他正眺望滔滔的江水,突然,看见两条巨大的“鱼”在江面上快活地戏水。潘先生认真地看了看,凭着在电视里见过的白籍豚的画面.立马就判断,这戏水的家伙就是白鱀豚。  相似文献   

7.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设计风速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通长江大桥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 设计风速对其设计、建设、运营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合理选用大桥的设计风速, 在大桥桥位长江江面、江岸、南通气象站、常熟气象站建立风速同步观测站, 在桥位南岸建立80 m高的风梯度观测塔, 2000年3月1日至2003年2月28日开展地面及梯度风同步观测, 获取大桥设计风速计算所需的基础资料。在分析桥位风况与当地气象站异同及桥位风速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将气象站长年风速数据客观外延至桥位, 采用极值频率分布拟合方法, 分析计算得到大桥建设所需的设计基本风速和基准风速。分析表明:江面风速明显大于气象站, 也大于江岸风速, 计算值大于理论推算值。结果为大桥抗风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面平流雾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遵海  孙学金 《气象科学》2000,20(2):189-193
本文利用二维平流雾模式研究了海上暖湿空气平流到长江冷水面上形成平流雾的过程,对影响平流雾形成的两个主要因子(水面温度水平梯度和平流风速)与平流雾区的关系进行了数值研究,为江面平流雾的预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严邦良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89,13(2):150-157
本文利用所设计的包括水平及垂直扩散、牛顿冷却的二维46层非弹性运动方程模式来模拟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计算的结果表明,在白天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坡面盛行河风,而在夜间盛行陆风;并且白天的河风比夜间的陆风大,夏季的河陆风要大于冬季的河陆风。 本文还利用上述模式来预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180m坝高的情况下)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其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夜间的陆风变大,大约比未建坝时大25—30%,江面附近风约大30—40%;建坝后白天的河风约增大10%左右,江面附近的风约大10—30%。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印象中 ,冬季是北风呼啸、漫天飞雪、大地冰冻的日子 ,似乎是不易旅游的季节。可是我国幅员辽阔 ,冬季在各地的表现不同 ,差别很大。当北国已是冰封雪飘的时候 ,南方海南岛依旧是夏日风光。因此 ,冬季旅游的主要流向是北上东北观赏冰天雪地 ,南下海南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海滩。松花江畔雪树银花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 ,浩浩荡荡 ,一泻千里。吉林市就是镶嵌在松花江畔的一颗明珠 ,她以冰雪树挂最为有名。当整个东北千里冰封之际 ,独有这段江面上蒸腾着一层白色半透明的薄雾轻纱 ,飘忽而来 ,笼罩四方 ,使人犹入仙境。江堤十里树枝挂满…  相似文献   

11.
林之光  葛其方 《气象》1986,12(9):18-21
一、山区日照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山区气象台站大多位于山谷盆地之中。由于地形的遮蔽,山区台站日照时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小现象,有些地区还十分严重。例如,1981年11月中旬在云南怒江河谷考察时,发现太阳照到江面平均要到地方时09时左右,最狭地段要到9时半到10时半以后,而照到山脉顶部大约在6时30分。也就是说,山区台站的日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处的地形位置。这样,山区气象台站的日照时数资料的代表性就比较差,缺乏比较性,从而也影响到气候图上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 日照百分率同样存在问题。世界气象组织1966年出版的《国际气象词典》在“可能日照百分率”这一条目中给出了两种定义,  相似文献   

12.
荆州市长江沿岸冲积平原多为灰潮土,土壤深厚、耕性良好,成为湖北省小麦、棉花、油菜等早作适宜种植区。由于这一区域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多在1100mm以上,加之每年汛期长江水位上涨,江面长时间高于堤内农田6~8m,这种“水高田低”的格局,导致了江水浸渗、地下水位抬高。这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而且奢湿环境又易诱发各种农作物病害,降低农作物品质。因此,分析本区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下午三时四十分,梧州市受到了一次飑线大风的袭击。瞬时最大风速达23.1米/秒,估计江面风力可达十一级或以上,这场大风,破坏力极大,一艘在江中锚泊的100吨起重船,被大风逆水吹走了六十米远。继而把一条《平乐镇102号》船压坏。陆上数株胸围为127厘米的大树被风吹折,当天中午我们增加了一次特殊的大风广播。在大风来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前 ,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气象站。从成都坐夜班车 ,一路酣睡 ,天亮到了县城。睁开眼睛一看 ,大雾茫茫 ,什么也看不见。去气象站怎么走 ?指路的人说 ,就在对面山上 ,没雾都能看得见。我想是很近的 ,于是背上行李 ,抖擞精神 ,迈着流星大步 ,想几步就跨到气象站。然而我却足足走了四十分钟 ,才看到隐没在雾里的百叶箱。这时我已大汗淋漓 ,精疲力竭。雾 ,给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当了观测员 ,比别人更多了一些看雾的机会。气象站是县城的最高点 ,俯视全城 ,远眺长江。清晨 ,雾最先在江面上生成 ,氤氲袅袅 ,伴着长江滚滚东去的浩…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8—2020年长江沿线26个自动气象监测站的逐5 min能见度监测数据、重庆海事管辖水域资料和长江航道基础地理信息,利用K-Means、DTW、PCA等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长江重庆航道雾情的时空分布、时序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长江重庆航道雾情过程高发区域是涪陵-忠县水域,长寿及上游水域次之; 江面雾情过程较高频率出现在夏季的6月、7月,冬季较之偏少,大部分的雾情过程时长均在1 h内,多在夜间生成及结束; 不同时间长度的雾情过程具有不同的时序形态特征,当时长不足27 h时,主要表征能见度下降过程的信号,超过27 h的过程则主要表征能见度回升阶段信号,“象鼻形”先期振荡信号随着雾情过程时长的加大而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1-2012年MODIS地表温度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体对冬、夏两季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由于下垫面水陆和地势的影响,白天地表温度高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夜间则主要出现在长江江面;温度日较差在长江和海拔较高地区较小,且夏季水体日较差小于冬季。分别用水体和I~X缓冲区地表温度减去XI缓冲区去除气候背景场影响,发现冬季白天地表温度趋势在水体及I~VI缓冲区由下降转为上升,夜间地表温度在相同距离内显著升高。利用蓄水后(2003-2012年)地表温度或日较差分别减去蓄水前(2001-2002年)剔除地形影响,发现:冬季,三峡工程水库蓄水对局地地表温度具有增温效果,且强度和范围夜间大于白天;夏季,对地表温度有降温作用,白天大于夜间;同时,冬、夏季的温度日较差减小;且水体对局地地表温度和日较差的影响随距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其影响范围基本维持在0~8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2017年长江航道江苏段风灾事故和长江沿线自动气象站数据,结合沿线地理特征和大气背景,分析风灾事故与强风、强横风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大风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春季是风灾事故高发期,与这一时期强风和强横风发生频率高有关;(2)14:00—15:00(北京时)是风灾事故与强风的共同高发期,这与午后对流性大风增多有关;(3)长江航道江苏段地理环境差异直接影响强风和强横风的发生频率,并间接影响风灾事故的发生量;(4)建立航道风压预警等级体系,当风压在40 N·m~(-2)以上时危险性较大;(5)瞬时大风增强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大风危险性指数(WFI)对大风危险性评估更合理;(6)通过计算气流经过水面的变性作用,重新估测冬、夏季江面船舶可能受到的最大风力,验证了当前风力预警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安徽省15站近60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季节和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雨日、降水量"南多北少",雨强中北部地区相当,皆小于南部地区;雨日数南北在冬春季相差较大,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雨强上南北在春季相差较大;雨日、降水量及雨强在年和季节上基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2)时间演变上,雨日在减少,降水量、雨强在增多(大),且表现为两阶段的变化特征;小波分析显示约10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雨日上存在、降水量上在衰减、雨强上则不明显,约5 a、3 a的周期变化存在较多;雨日在春秋季减少明显,降水量春秋季减少,夏冬季增加但不明显,雨强尤以夏冬季增大明显;无论是年还是各季节的时间演变上,降水量与雨日、雨强均呈显著正相关,但雨日与雨强之间相关性则差些.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71—2009年金沙江流域(云南段)35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分析了近40 a金沙江流域的上段、中段、下段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来,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0.29 ℃/10 a;在空间分布上,流域中段的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且升温幅度达到0.46 ℃/10 a,上段的年平均气温低且变化幅度不大。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以8.89 mm/10 a 的速率增加;春季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在空间分布上,流域的上段、中段的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在下段呈下降趋势。各气象要素年代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量、自然灾害等产生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仇娜  魏亮 《陕西气象》2021,(1):60-63
通过对我国综合气象观测面授和远程培训情况、混合式培训开展情况及现有远程学习资源分析,根据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分类,设计出线上学习+课上习题类、线上学习+技能实操类、线上学习+案例研讨类三种混合式学习模型,对于盘活综合气象观测资源、提升培训效果具有推动作用,对于实施综合气象观测培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