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立明 《地球》2011,(11):79-80
百年地质人才的涌出,为中国今天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的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何杰、乐森、王嘉荫、谢家荣、杨钟健、孙云铸、张文佑、王仁、何作霖、马杏垣、高之狄、潘钟祥、侯仁之、郭文魁、涂光炽、刘东升、王鸿祯、董申保……  相似文献   

2.
蓝颖春 《地球》2014,(8):94-9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她流经中国腹地,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治理黄河的故事,从神话就开始,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治理黄河的故事。历史上涉及治理黄河的人物有: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等等。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就是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40年来,河北的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地震工作者和各有关部门,为建立、推进和发展我省的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特别是“九五”、“十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防震减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加大投入、夯实监测预报基础,加强综合防御、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与成绩。认真、全面、科学地对河北省40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于我们发扬成绩、开创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烈度衰减关系资料,得到182个烈度衰减关系公式,与现用地震快速评估系统、“十五”评估系统中烈度衰减关系参数进行对比,可知:(1)北京、上海、河北、吉林、甘肃、福建、江苏、海南、贵州、安徽、湖南、浙江、黑龙江、宁夏、天津、广西、辽宁、山东、江西、广东、陕西等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具有优化性;(2)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地域性广,地震频发,沿用已有烈度分区结果;(3)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中部、重庆、湖北、河南、山西等地有多个衰减公式,依次甄别,优选适用对应区域的衰减关系公式,以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为震后影响场快速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2,(8):36-39
进入7月份,我国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强降雨,部分地区甚至达到数十年或数百年不遇的降雨情况。暴雨引发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加重了受灾情况。除北京、河北、天津外,湖北、重庆等地均涝灾严重,道路堵塞、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农田被淹……经济损失巨大,也有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情况。湖北6月25日入梅来,湖北省持续出现降雨天气,局部地区降雨时间集中、  相似文献   

6.
段雯娟 《地球》2014,(6):44-47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呈现出加剧的态势,人体血铅超标、尿镉超标等时有报道,重金属污染出现了工业向农业转移、城区向农村转移、地表向地下转移、上游向下游转移,从水土污染到食品链转移,由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进入突发性、连锁性、区域性的爆发阶段,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选取西藏东南部最大的高山冰川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1月(枯水期)和2018年9月(丰水期)在湖心利用挂锤式深水采样器进行浮游植物垂直分层采样,共设置7个断面,采集水样84个.应用浮游植物功能群、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巴松错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巴松错水体稳定性强,水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枯水期在30~60 m处形成温跃层,丰水期在1~15 m和30~60 m处形成双温跃层;2)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共鉴定7门76属242种,物种组成均表现为硅藻蓝藻绿藻型结构;3)根据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可划分为25个功能群,分别为A、B、C、D、E、F、G、H1、H2、J、L M、L O、M、MP、N、P、S1、S2、T、W1、W2、X1、X2、X3和Y,优势功能群从枯水期的MP、D、L O、P转变为丰水期的D、F、L O、MP、N、P,其中MP功能群为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绝对优势群;4)通过RDA表明,不同水情期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受环境因子影响差异较明显,整体上,pH、总氮和氨氮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孔佳仁 《地球》2019,(9):86-89
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交汇处,有一座秘藏于茶马通道和汉藏走廊,如今被人遗忘的民族风情小镇——五彩卓尼,一个带有民族韵味的地名,一座遗落在人间的香巴拉。地域辽阔的卓尼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自然生态文化、觉乃民俗文化、土司历史文化、洮砚产业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之大成,兼惊、险、奇、秀之特征,以多样性、原始性、神秘性著称。  相似文献   

9.
王琼  卢聪  范志平  李法云 《湖泊科学》2017,29(2):297-307
通过对太子河流域46个采样点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电导率、p 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氮、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氮、磷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冗余分析判别河流水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初步评价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氮、磷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上游浓度较低且变化较平稳,辽阳段浓度逐渐上升且波动增大,鞍山段浓度最高.冗余分析显示氮、磷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河岸缓冲带宽度、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叶绿素a浓度与氨氮、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和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营养盐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浮游藻类的增长.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显示,太子河流域"中"营养状态点位有27个,占58.7%,"富"营养状态点位有19个,占41.3%,没有"贫"、"重富"和"极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岩石的速度、密度、磁化率、电阻率等物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有用信息建立统一的物理 -地质模型。在统一的物理 -地质模型之上 ,进行重、磁、电、震单一方法的反演 ,分析各种物探方法反演结果的相容性与相背性 ,重新修改模型并进行重、磁、电、震的联合反演 ,最终确定深部地层的地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1983年11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20人,提交论文报告130篇,多属交叉学科范畴。论文反映了近十余年来我国部分科学工作者在探索和研究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石油、空间、地球物理、海洋、地理、环境、水文以及生物相互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还探索了公元2000年  相似文献   

12.
太湖上游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用地类型氮、磷收支平衡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氮、磷收支平衡决定了氮、磷在土壤的富集,进一步影响氮、磷的流失强度,分析该过程有助于揭示不同用地类型对区域的环境效应.以位于太湖上游低山丘陵地区的天目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农户调查问卷、土壤和植被生物量实验分析、文献调研和氮、磷表观平衡模型的方法,选择研究区的茶园、水田、马尾松林和竹林四种典型用地类型,系统分析了氮、磷的输入要素,包括肥料输入、大气沉降、秸秆返田/枯枝落叶、生物固氮、人畜排泄物返田,以及输出要素,包括植物生长吸收、氨挥发、反硝化,并比较不同用地类型氮、磷收支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土壤表层氮、磷含量比较,揭示太湖流域上游丘陵山区主要用地类型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氮、磷盈余量大小顺序为茶园 > 水田 > 马尾松林 > 竹林,分别是648.6、248.9、115.5、53.6 kgN/(hm2·a)和319.9、29.7、1.2和-3.4 kgP/(hm2·a);氮、磷利用效率以竹林最高,茶园的氮、磷利用效率均最低,仅为15.0%和3.1%;土壤氮盈余量与表层氮含量未能呈现出一致的关系,土壤磷盈余量与表层磷含量比较类似,并由此得出竹林比马尾松林更有利于水环境保护,而茶园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超过水田.  相似文献   

13.
段雯娟 《地球》2013,(2):19-23
正新年伊始,大范围的雾霾突袭中国中东部地区,盘踞不去。其中黄淮东部、江准、江南北部出现霾的日数有3~5天,京津冀地区霾的日数有2~3天;北京、天津、郑州、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济南等城市出现重度污染,部分城市重度污染持续时间长达6天,致使公众健康及交通、电网安全等受到影响。1月13日,北京、石家庄等地依然笼罩在浓雾之中。下午6时许,环保部官方网站空气质量日报显示:北京、石家庄、邯郸、保定以及吉林省长春仍属于重度污染。中央气象台于1月13日18时继续发布雾霾黄  相似文献   

14.
为识别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以及量化源贡献,选取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14种重金属(V、Cr、Co、Ni、Cu、Zn、Sr、Mo、Cd、Sb、W、Pb、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除V和Cr外,Cd、Mo、Hg、Cu、Pb、Zn、W、Sr、As、Ni、Co和S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5.7、2.2、1.9、1.8、1.5、1.5、1.4、1.3、1.3、1.2、1.0和1.0倍; Cd、Hg、Cu、Mo、Pb、Sr和Zn超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00%、100%、100%、100%、97%、97%和93%,所有沉积物样品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例为51%; V、Cr、Co、Ni、Cu、Zn、Sr、Mo、Sb、W、Pb、Hg和As含量呈未污染至弱污染水平,而Cd含量属于中等污染水平,接近于重污染水平.总体而言,Cd的污染相对较严重.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其中Cr、Cu、Zn、Sr、Pb、Hg和As的空间分布十分相似,表现为在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入湖口附近区域含量较高,而Co、Ni、Mo和Sb明显在湖区南部、东北部和修水入湖附近这3个区域聚集,Cd和W的空间变异性相对较大,V的含量分布相对较均匀.PCA和PMF解析结果都表明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受4种来源的共同影响,其中,矿业和工业活动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为38%,其次是尾矿和废渣,相对贡献率为28%,再是农业活动,相对贡献率为19%,最后是自然来源的相对贡献率为14%.  相似文献   

15.
宗言 《地球》2010,(3):46-47
在今年的全国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上,民政部呼吁各地推行鲜花祭扫、居家祭扫、网络祭扫和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以及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环保生态的葬式,打造绿色、生态、和谐清明。这不仅是对公众的倡导,更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赵洪山 《地球》2016,(4):100-105
正地质学家眼中的张家界地层是以红色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经长期地质变化、水流切割、风化剥蚀,形成罕见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传说中的张家界拥有罕见的奇秀峰群、多彩的湖瀑涧泉、迷人的洞穴地宫、浩瀚的绿色森林,一切都充满着原始的自然美,游人到此,犹如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和韵味天成的艺术长廊。  相似文献   

17.
袁立明 《地球》2011,(2):33-34
城市发展对土地的扩张性与土地有限性的矛盾,并不仅仅只有中国才面临,世界各国都如此。如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德国和比利时,从1950到1970年,非农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25%、35%、55%。在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加拿大、法国的非农用地分别增加了31%、18%、11%。发展中国家非农用地的扩大也很迅速。面对相同的问题,各国采取的措施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程长、演变复杂且累及范围广的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准确、全面地识别、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如是否处于活动期、肠管狭窄性质、有无其他系统病变等,对指导治疗尤其重要;仅依赖临床指标或内镜检查的评价方式,存在缺陷,影像学的监测作用不应忽视。本文将重点阐述CT与MRI在监测克罗恩病活动性、纤维化、肠腔狭窄、瘘管与脓肿、消化道外病变中的价值,介绍相关的新技术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简介:《世界地震译丛》是国内唯一介绍国际地球科学的重要刊物,宗旨是跟踪国际地学科研前沿命题,由有关专家着重精选国际重要地学刊物上发表的地球科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最新论文,全文译载.本刊设有“综述”、“论文”、“讲座”、“消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和地震预报、地震前兆、震源物理、岩石实验、地震减灾、地学观测及数据处理、地电地磁以及石油物探、矿山与地震和核电站选址与地震等方面的重要论文,力求权威、准确、迅速.  相似文献   

20.
高建华 《地球》2011,(3):68-70
《罗马大帝》的气势恢弘,《罗马假口》的凄婉浪漫……关于罗马这个城市的历史和传说如此丰富动人。作为无数神话故事的发生地,罗马本身就是神话。罗马为电影、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的同时,其建筑还让全世界游客心驰神往,宫殿、神庙、斗兽场、雕像、喷泉、剧院……造就了罗马“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