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上蔡硫-多金属矿区前峰西矿段以高氟含铜磁黄铁矿矿化为主,其次为含银铜铅锌矿化,亦见黄铜矿、白钨矿矿化。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船山组一下二叠统栖霞组泥质灰岩中。该层位已强烈矽卡岩化;矽卡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等。石榴石、透辉石与矿化关系密切。从光性特征、矿物成分可将石榴石分为锰铝榴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三种,其中锰铝榴石与磁黄铁矿、钙铁榴石与黄铜矿、钙铝榴石与白鹤矿有密切共生关系。这一规律对找寻相应类型矿化有着明显指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同仁县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欢 《地质与勘探》2010,46(5):872-879
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西段,矿床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为三叠纪南部大洋俯冲的岛弧带。矿区由主矿区和周围几个矿点组成,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三叠统隆务河群和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多金属矿化主要与矿区南部一个多期侵位的复式花岗岩岩体有关。主矿区以钨、铜矽卡岩矿化为主,分布在岩体北西部附近围岩地层中,同时发现在岩体中有裂隙矿化、石英脉型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几种型式。主矿区具有典型的成矿分带性特征,表现在成矿元素分带、成矿蚀变分带和成矿构造分带。据此建立了矿床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界牌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南段东缘加里东褶皱带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北缘交汇部位的铺里-界牌断裂西侧,成矿条件优越.矿体产于寒武系上统(∈3)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NNE向断裂(F1)为导矿构造,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层间构造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矿化以钨矿化为主,次为铜矿化,为典型矽卡岩型钨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阿浪扎玛铜钨矿床属矽卡岩型矿床,主要成矿岩体为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铜钨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与中侏罗统马里组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  相似文献   

5.
新疆哈密维权银(铜)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维权银(铜)矿床是2000年发现的一个独立中型银矿。经过野外及室内研究,发现矿床产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带的南侧,赋矿地层为中石炭统土古土布拉克组浅海相中酸性、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受区域早期热蚀变作用而发生不含矿的角岩化;受晚期岩体侵入活动作用形成Ag、Cu等矽卡岩矿化;容矿岩石为钙铁榴石矽卡岩,是一个远离侵入体的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矽卡岩型矿床。采集维权银(铜)矿东南部花岗岩进行单颗粒锆石的SHRIMPU_Pb年龄测定,结果为(297±3)Ma,是矿床成矿年龄的上限。  相似文献   

6.
新疆昭苏水磨沟铜金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西天山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产有众多的金矿体。通过对照苏水磨沟铜金矿床矿化特征的研究,总结出这类矿床的成矿规律是: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火山岩是矿源层;区域性大断裂是矿质运移通道,其中的低级别、低序次构造为容矿空间;华力西期钾长花岗岩是形成铜金矿的能量来源;绿片岩相以下的动力变质作用是矿化富集的条件。矿床成因应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云南龙陵杨梅田铁铜矿体呈不规则的层状、透镜体、脉状产于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灰岩与隐伏岩体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中.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层间构造及硅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等矿化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江西朱溪铜钨矿床成因:来自矿物学和年代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景德镇朱溪铜钨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世界级超大型铜钨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矽卡岩矿物学和成矿岩体年代学的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大理岩与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变质岩之间的不整合界面之上,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根据矽卡岩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和相互关系,把成矿作用划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萤石阶段。代表性的矽卡岩矿物组合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硅灰石、符山石、蛇纹石、绿泥石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子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与早期矽卡岩型矿化相关,矿化范围较小,矿石品位较低;黑云母花岗岩与云英岩型和晚期矽卡岩型的矿化相关,矿化范围较广,矿石品位较高,并获得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7.7±2.2)Ma。综合分析指出,朱溪铜钨矿床为晚侏罗世花岗岩浆有关的热液与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发生多阶段交代作用而形成,成矿作用以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董学山 《云南地质》2012,31(4):464-467
拉巴铁多金属矿位于滇西北格咱成矿带。喜马拉雅期安山岩以岩株、岩脉侵入中三叠统北衙组碳酸盐中,矿化及矿体受东、西两侧外缘接触带矽卡岩控制,赋存于构造和岩性有利部位的矽卡岩中。应属热液型矽卡岩铁多金属矿,以磁铁矿为主,伴有铜、金、银、钨、钼。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冈底斯矿带发育大量斑岩铜钼矿床及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斑岩铜矿带及多金属矿带。过去的工作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矿床同位素年龄多小于30Ma,形成于碰撞期后伸展环境。本文测定了冈底斯矿带南缘克鲁-冲木达矽卡岩型铜(金、钼)矿集区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金)矿化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锆石Ce4+/Ce3+比值。矿化岩体锆石U-Pb年龄:92.1±0.6Ma,MSWD=1.0,锆石Ce4+/Ce3+比值在90~562之间,平均值为287。锆石Ce4+/Ce3+比值和玉龙矿带含矿岩体锆石的比值基本一致,显示矽卡岩矿化岩体岩浆氧逸度较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间在65~45Ma之间,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矿化岩体锆石U-Pb年龄表明冈底斯带不但发育碰撞期后大规模成矿作用,也发育与洋壳俯冲构造岩浆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为冈底斯矿带洋壳俯冲有关矿床的寻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宝山多金属矿田的矿化产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灰岩中。以宝岭倒转背斜轴为核心,矿田中部是由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红组成的铜钼矿带,向外是由多个铅锌银矿床组成的铅锌跟矿带。笔者通过铜钼矿石和东部铅锌银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及黄铁矿、黝铜矿的标型特征,探讨了宝山多金属矿田的矿化及蚀变组合分分带,并以此作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江西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陈国华  万浩章  舒良树  张诚  康川 《岩石学报》2012,28(12):3901-3914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在江南新元古代基底之上。在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和最新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矿化岩体为晚中生代花岗斑岩,晚古生代黄龙组和船山组是成矿的物质基础,矿化蚀变发育在花岗斑岩与黄龙组、船山组的接触带。矽卡岩存在分带现象,自花岗斑岩往围岩一侧,自内向外依次出现角岩带、石榴石-透辉石带、透闪石-阳起石带、含石榴石大理岩带;品位高、厚度大的矿体主要产于矽卡岩带中。在地表和浅部,存在成矿分带性;由东往西,依次出现铜→铜-白钨矿→白钨矿,成矿温度则由中温→中高温→高温,揭示一个向西北倾斜的成矿带面貌。本研究提出,该矿床的形成明显受NE向断裂构造的制约,主矿带主要分布在黄龙组与新元古代基底的接触面附近,浅部为铜或铜锌矿,往深处变为铜-白钨矿,更深处为白钨矿赋存场所。在塔前-赋春盆地东段的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盆地与花岗质岩体的接触带,是寻找矽卡岩型铜钨钼等多金属矿床最有利的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13.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该带上新近发现的十分重要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以上规模。矿区内出露地层有白垩系朗久组及捷嘎组,并发育大量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灰白色花岗闪长岩与白云岩或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内。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港湾状及不规则状等产出;矽卡岩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蛇纹石、辉石、金云母、透闪石、绿帘石、水镁石等;靠近内接触带可见石榴子石;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辉钼矿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区内矽卡岩矿物中的橄榄石主要为镁橄榄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云母主要为金云母,由此构成的矽卡岩矿物组合为典型的镁质矽卡岩;与之伴生的钙质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矿区中的矽卡岩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其表现为从内接触带至外接触带经历了镁橄榄石-透辉石相至金云母-透闪石相的渐变过渡演化,表明矿区矽卡岩具有从高温至低温的矿物组合演化序列;与矽卡岩分带相伴随的矿化分带,表现为深部的铜(钼)矿化过渡到浅部的铜金矿化。矿区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在深部已发现少量斑岩型矿化,显示存在统一的矽卡岩-斑岩成矿系统的可能性,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西藏拉屋锌铜多金属矿床岩矿相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屋矿床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为大型矽卡岩型锌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拉屋矿床的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内的岩体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爆碎结构。矽卡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矽卡岩、含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环带状石榴子石灰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0.36~ 0.86,黑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1.23~1.53;而钙原子数具有与铝原子数成反比的变化趋势。由石榴子石的环带推测,有13次岩浆与地层灰岩的物质交换过程。矽卡岩及其后蚀变岩的形成过程,控制着矿化的形成过程,出现石榴子石(晶体中呈粒状的透辉石→板状透辉石→长柱状透辉石)→次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碳酸盐+石英的蚀变变化趋势,与此相应,矿化有铋+钴镍→铋+铜铅锌→铜铅锌银→铟的变化趋势。金属矿物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自然铋、硫铜铁铋矿、硫铅铋银矿(?)、辉砷镍矿、黄黝锡矿、羟铟石等组成。作者指出,有用金属元素为锌、铜、铅、锡、铋、钴、铟,需对这些元素的资源特征进行评价,开采时需注意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地台盐源—丽江中生代地台边缘坳陷带,矿床类型为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矽卡岩。近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大理岩。  相似文献   

16.
阿舍勒是新疆十分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矿化均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Cu、Cu-Zn、Cu-Zn-Au、Cu-Pb-Zn-Au、Cu-Pb-Zn-Ag)。阿舍勒组火山活动时间是402~375 Ma,矿化时间为394~379 Ma,持续了15 Ma。本文通过对阿舍勒铜锌矿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的系统研究,提出阿舍勒矿集区矿床模型,认为尽管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但成矿均与火山作用有关,属同一VMS成矿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存在矿化差异。在火山斜坡和洼地喷流沉积形成层状铜锌矿体和重晶石矿体,补给通道中形成脉状铜(锌)矿体和铜铅锌银矿体,潜流纹岩中形成脉状金铜铅锌矿体,潜英安岩中形成铜矿体,潜火山岩接触带形成铜矿体,在断裂或裂隙中形成铜矿体。  相似文献   

17.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4,23(2):164-178
矿集区分布在NW向川塘-长山华力西断皱带南西缘,系多陆块拼接缝合构造环境。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通过高效率浓集机制,形成一串锡、铁、铜、金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组成矿床系列,包括多个超大型、大型矿床。这些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时间显然相近,却处在不同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地质环境中,矿化特征有明显差异,矿种和矿化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印支-燕山期的花岗岩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富磁铁矿矿床;在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浅成相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及岩浆晚期、自交代产生的斑岩型;而最后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铁-金、铜、金矿床。文章侧重讨论铁、铜、金矿床系列的成矿构造环境、岩浆作用、物质来源及高效率浓集机制,对云南“三江”地区找金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尔泰巴斯铁列克钨多金属矿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巴斯铁列克是在新疆阿尔泰发现的首例中型钨多金属矿床。该矿床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于矽卡岩中。矽卡岩及金属矿物特征关系到成矿机制研究和矿床模型的构建。文章对矽卡岩矿物和矿石中金属矿物进行了研究,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辉石端员组分以透辉石为主,少量钙铁辉石(w(Wo)为49.14%~50.71%,w(En)为24.38%~27.76%,w(Fs)为22.29%~24.27%);石榴子石以钙铝榴石为主;黑云母为铁云母,长石为正长石,绿帘石具有富Ca、Al、贫Fe特征。闪锌矿为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黝锡矿、毒砂、自然铋、辉银矿分子式与标准矿物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矿区矽卡岩为交代成因的钙质矽卡岩,是岩浆热液交代大理岩的产物。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矽卡岩矿物组合、矽卡岩与矿化关系和矿物成因研究,提出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钨矿化主要形成于退化蚀变阶段,铜锌矿化则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吉村矿田由木吉村,浮图峪等七个中小型矿床组成,是河北最重要的铜矿集中区,矿田受深断裂及中生代火山断裂盆地控制,矿床与侏罗纪髫髫山旋回次火山岩闪长玢岩有关,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铁、钼、矿化类型为五岩-矽卡岩-热液型,以斑岩及热液迭加矽卡岩型为主,构成“多位一体”成矿序列。本文论述了矿田的成矿规律,提出了矿田蚀变分带模式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区卡房矿田伴生金矿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个旧组卡房段地层的中上部,矿化受花岗岩侵入的热液活动、变玄武岩及NE向和EW向褶皱、断裂构造控制。伴生金矿床可分为含金(银)多金属矽卡岩硫化锡铜矿床及含金脉(层)状锡铅矿床。金主要呈银金矿、自然金等独立矿物出现,主要载金矿物有自然铋、毒砂、辉钼矿等,其中以自然铋含金量最高。金矿化在变玄武岩底界之下6~20m处矿化最强,最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