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唐山地震后发震断层和周围地区的地壳形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觉民  王若柏 《地震学报》1997,19(5):487-492
介绍了设于唐山地震发震断层地表裂缝的形变台站,在地震后18年间观测到的断层形变.结果表明,发震断层的垂直和水平形变都集中在大震之后的7年之内;1983年是震后形变的转折期.大面积水准显示的形变与断层形变强度定性相符,目前呈现出不易于积累应力的松弛状态,近期不大可能发生较强地震.   相似文献   

2.
我国断层形变观测在地震研究中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获得的主要成果有:区域断层活动特点,断层活动性与强震发生的关系,应用断层形变确定活动块体的边界,依据断层形变提出地震危险性的估计,断层活动监测方案的完善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测规模萎缩,观测方法落后,研究工作滞后。  相似文献   

3.
新疆黑孜断层现今活动特征研究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近年黑孜水库的形变测量资料重新计算了黑孜断层的微量位移,表明自1973年以来黑孜断层活动特征发生了变化,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第3个阶段有正断层特征,其余3个阶段属逆断层特征。水库大坝的修建及水库的蓄水对断层的现今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甚至改变了某个阶段断层活动的性状。地震活动对形变测量资料、断层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运用地壳形变趋势累积率Dc值对中国西部跨断层形变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断层活动引起的形变累积的区域图像并对其孕震意义进行了讨论。综合分析了断层形变的时域演化类型及1995 ̄1996年前后断层形迹出现大范围异常的变化特点,明确提出:1995 ̄1996年是90年代以来中国西部断层网络活动的转折点,它与中国西部地震活动主体区的转换,亦即青藏块体及周边构造应力场的强、弱阶段交替与作用区间的变化密  相似文献   

5.
景泰5.9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异常及中短期预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5.9级地震蕴育过程中近源区及外围地区断层形变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震前断层形变异常分布范围广、异常形态复杂,断层形变(应变)类信息指标图象异常区明显.不同地域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幅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异常所处的构造部位密切相关:海原断裂带西段出现的,,相断层形变异常,显示了近源区断层运动由准线性走向非线性的过程,与断层形变(应变)类信息指标高值异常区相配合,反映蕴震区应变积累程度高;而构造汇聚部位的六盘山断裂带等远场区较大幅度的突跳尖点异常,并不反映所在地的应变积累,而可能是蕴震过程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强的一个标志.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景泰5.9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研究和探讨了断层形变异常在震情判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了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与断层形为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断层垂直形变对强远震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型断层形变三维观测系统的垂直向观测结果, 研究了两年以来7.0级以上强远震在非发震断层上的同震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非发震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的延迟时间、 同震位移最大振幅、 振动持续时间等特征与地震震级、震中距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延迟时间与震中距线性正相关,发生地震同震形变的响应速度约为5.5km/s,反映了在上层花岗岩地层中面波的传播速度;同震位移最大振幅和震中距的对数、 震级之间具有明显线性关系,震级越大,同震位移的最大振幅越大;地震震级是断层体垂直同震形变振动持续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震级越大,同震形变振动持续时间越长. 根据断层仪观测数据推算得到的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延迟时间、同震位移最大振幅、振动持续时间的经验计算公式,对于地震同震形变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拟优化布设结果。该优化布设结果消除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盲区,有助于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兵  赵振才 《内陆地震》1998,12(3):222-227
分析了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近期异常变化特点,给出了该断层形变区域特征异常量,认为断层形变不但能够显著部构造活动,而且可以反映大范围地壳形变波的空间传播2与演化从而为利用跨断层观测资料进行地震跟踪预报提供了一定的物理背景。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震发震断层动态及其与较强晚期余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设于唐山地震发震断层地表裂缝的形变台站,在地震后18年间观测到的断层形变,分析了唐山地区晚期余震与断层活动对应关系的几种形式,说明监测发震断层的活动对研究形变场动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的现今地壳形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吕弋培  廖华  苏琴  王兰 《中国地震》2002,18(1):28-37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南段逐渐加强,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变形特征;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垂直形变速度较低,且呈上盘抬升与下降交替出现的运动特征,部分场地的形变异常变化与其邻近的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媛  刘希康  刘峡  周伟  杜雪松  张立成 《地震》2017,37(2):106-114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资料, 采用形变异常强度、 断层合成速率和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等多种研究方法, 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全面分析了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的应变背景、 断层活动和短期形变特征。 结果显示: ① 该地震处于垂直形变累积率的高值区, 应变积累程度较高; ② 断裂带之间存在显著的运动差异, 发震断裂震前中短期运动速率显著增强, 并造成区域运动的不均衡, 西秦岭局部地区应变积累增加; ③ 随着强震的逼近, 震前显著异常场地分布明显向近震区迁移和集中, 且异常强度也随之增大。 以上结果对强震发生危险地点和发生时间有短期指示意义, 因此, “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认识地震前兆信息, 对地震孕育背景判定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makes a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alman filtering method to the data processing of across-fault measurements.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al regression,the mathematic and stochastic models of filtration are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regression method with Kalman filtering.In the filtering computation,not only the randomness of fault movements but also the time-dependent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have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By use of the adaptive filtering method,an estimation of the dynamic noise variance matrix is obtained through iteration.Models for one measuring line(leveling line or baseline),two measuring lines(both leveling lines or both baselines)and four measuring lines(two leveling lines and two baselines)are derived and established systematically.By means of these models,the data of across-fault measurements can be processed dynamically in real-time to provide the filtered values of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benchmarks or baseline length at different time in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金州台跨断层室内水准以及MD数字化断层蠕变的观测数据处理,找出该二种观测方法的数据变化特征以及干扰因素,对二种手段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对观测结果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郑洪艳  田晓 《中国地震》2020,36(2):305-316
采用启发式分割算法(BG算法)对唐山台跨断层形变观测时间序列进行均值突变检测。以此为基础,通过计算突变前后子序列均值变化量,探讨唐山台跨断层形变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结合台站及其周围典型震例,分层次统计突变距离发震日的时间间隔,计算虚报率、漏报率和R值,并对唐山台跨断层形变的预报效能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唐山台跨断层形变阶段性变化特征显著;各测项突变后对应发生地震的概率均不低于50%,突变距发震日的最短时间间隔自当天到2个月不等;水准的预报效能整体上略优于基线,而断层垂向分量和张压分量的预报效能整体上优于走滑分量。  相似文献   

16.
从多年的资料分析及山西跨断层形变测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沿山西地震带布设的短水准测量台点的布设情况,指出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断陷盆地的活动情况,应在盆地两侧断层上布点;就某一场地而言,短水准线路的布设应达到水准点自检的效果、应采用多种形变手段结合的方法监测断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data from an across-fault survey along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boundaries,the recen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each fault have been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s slowing down along the northern segment and increasing along the southern segment.Each fault has different features of deformation.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The rate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horizontal dformation.The faults have the feature of upper wall uplifting alternated with descending.The anomaly chang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at some sit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ismicities near the sites.  相似文献   

18.
大灰厂断层形变测量结果的地质解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忠宁  焦青  龚复华 《地震》2004,24(3):69-78
对大灰厂断层形变测点的36年基线、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将观测值的变化转换为断层的水平和垂直活动量,并从断层活动方式与所受压应力方向的关系研究了华北地区邢台一唐山地震时段和大同一张北地震时段,以及在八宝山断裂(大灰厂段)上显示的地震前后断层异常活动特征及相应的应力状态。认为对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的分析研究不仅要通过一定的数学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更应当从断层活动方式及应力状态进行地质解译,以探索孕震过程中的断层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has become the place with close attentions from geo-specialist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significant tectonic movement and intensive seismicity. Quite a number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studies on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DING, LU, 1989, 1991; GUO, et al, 1992, 2000; GUO, XIANG, 1993; HOU, et al, 1999; Tapponnier, et al, 1990; Gaudemer, et al, 1995). In the Development Program…  相似文献   

20.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形岩石的磁组构参数Kmax、Kint、Kmin、P、T、F、L、E等可以用来定量地表征构造变形的形状及期次.本文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带(郭扎错—空喀山口段)中岩石磁组构特征分析,认为该断裂带具多期活动性,变形性状由早到晚依次表现为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变形,应力机制为剪切以及带有剪切性质的拉伸和压扁,主应力方向为NNE-SSW和近SN向.磁组构特征还表明该断裂带两侧断块相对差异运动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而且它们所经历的构造期次以及各期活动的应力机制、影响程度也有明显区别.此外,磁组构数据显示阿尔金断裂带具有中间变形强、向两侧变形逐渐减弱的准对称特点,其早期变形具有由东往西逐渐减弱的变化规律.由磁组构揭示的应力应变特征与野外露头、显微构造和古应力测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