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地震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和泥石流是自然界常见的灾种。对地震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后认为,强烈地震区和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往往也是泥石流高发区;地震通过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来源、水源、动力条件和激发条件等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具有滞后性、周期性、区域性和多沟同时暴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斌 《地震学刊》2010,(2):207-211
泥石流的淤积厚度是泥石流灾害评估和防治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但迄今还没有较好的方法计算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本文通过研究泥石流屈服应力的特点,提出了用地区参数和泥石流体积浓度来计算泥石流屈服应力,进而计算泥石流淤积厚度的方法。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已发生泥石流地区不同容重泥石流的淤积厚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泥石流灾害评估和防治。  相似文献   

3.
稀性泥石流的平均运动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地震学刊》2009,(5):541-548
泥石流的运动速度是泥石流动力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参数。稀性泥石流是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泥石流类型,准确而简洁地计算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非常重要。现有的稀性泥石流平均速度经验公式,在使用上和适用地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稀性泥石流观测资料中的体积浓度与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和阻力特征的关系,得出了一个新的计算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的经验公式,该公式能适应各种类型的泥石流沟,适用于一般急流的稀性泥石流;对于缓流稀性泥石流,计算值与观测值相比偏大,但很接近;不适用于缓慢稀性泥石流。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使用简洁,计算稳定,与其他方法计算的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很接近。该速度计算经验公式也适用于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上游沟道,但对于堆积扇上的速度,计算值偏大,且越往堆积扇的下游,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区桥墩损毁机制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安全,泥石流多发区的道路常采用桥梁的方式通过。位于泥石流区的桥梁的桥墩在泥石流暴发时受到泥石流的冲击,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泥石流冲击力是泥石流区桥墩受到的主要荷载,目前在计算泥石流冲击力时一般将其视为均质体,但是泥石流为固液两相流体,因此得到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为了提高精确度,本文对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先分别运用动力学中的弹性碰撞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对泥石流固相和液相的冲击力进行计算,然后将其进行叠加,得到总的泥石流冲击力。泥石流区桥墩破坏的模式主要有冲击破坏、倾覆破坏和滑动破坏3种形式。为了减小泥石流对桥墩的破坏能,可在桥墩受到泥石流冲击的部位设置消能层,通过算例发现,设置消能层后冲击力减小了26.94%。  相似文献   

5.
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灾害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现场调查和观测发现,川藏公路四川段的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即龙胆溪泥石流区、雅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是境内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流域面积超过20km^2的特大型泥石流有24条。自东向西,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由水石流逐渐演变为稀性泥石流;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高山深谷地貌特征、强烈的地震活动、高强度的降雨和冰雪融水,构成泥石流灾害显著发育的环境条件。将公路沿线泥石流形成机理概括为4种,即降雨冲击机理、强度衰减机理、冲刷切割机理和沟床拖拽机理;2003年以来采用护岸结构、速流结构、抗冲击结构、拦渣坝、消能坎等技术实施了30余个大型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地貌信息熵是判断地貌发育演化阶段的量化指标,常用以表示流域地貌面的受侵蚀程度,是地形地貌因子的反映。以GIS技术为操作平台,利用芦山地震滑坡体积作为泥石流物质来源数据,采用地貌信息熵方法,对55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基于滑坡物源的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研究,期望能为即将来临的雨季做好泥石流危险区规划和防灾工程部署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沟谷流域地貌信息熵值变化范围为0.003 2~0.938 1,沟谷地貌演化从幼年期至老年期均有分布;泥石流危险区面积自极高危险区至极低危险区基本呈现递减趋势,80.77%研究区面积的泥石流沟谷比较活跃,处于幼年期—壮年期的泥石流沟谷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危险性;泥石流沟谷流域斜坡物质响应率变化范围为0~133.24mm,低度和极低度物源敏感区面积共占研究区沟谷流域面积的72.93%,表明近的泥石流沟谷流域对滑坡物源不敏感;基于滑坡物源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以上的泥石流沟谷流域处于中度及以上危险区,泥石流活动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7.
地震后经常会引发大量的泥石流灾害(称作地震泥石流),容易造成极大的破坏,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以其便捷、时效性强等特点成为一种快速获取灾害信息的手段,但其影像的光谱信息较为缺乏,较难准确地检测地震泥石流灾害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机制地震泥石流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已构建地震泥石流灾害样本库的基础上,将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特征迁移到地震泥石流灾害信息检测中,完成地震泥石流灾害信息的自动检测,并将面向对象的地震泥石流灾害信息检测结果与迁移学习支持下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地震泥石流灾害信息检测结果在精度上稍优于面向对象的地震泥石流灾害信息检测结果,且前者在保持地震泥石流的平滑性和完整性上要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1)
<正>2016年以来,受强降雨影响,我国南方泥石流灾害频发。5月,福建泰宁县发生泥石流灾害;7月,四川九寨沟县发生特大泥石流;9月,四川攀枝花因特大暴雨过程,引发洪水及泥石流暴发,多处山体塌方,同月,云南元谋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而7月湖南湘西古丈县传出的一段泥石流现场视频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防撞墩冲击力理论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部泥石流多发区,交通线路经常需要穿越泥石流沟,设置在泥石流沟床中的桥墩容易遭受泥石流大块石的冲击,为此,常常在其前端设置泥石流防撞墩,以达到保护桥墩的目的。防撞墩设计的关键参数是泥石流大块石的冲击力。目前,有关泥石流冲击力的计算方法都比较粗糙,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文以Thornton理想弹塑性接触模型为基础,并考虑防撞墩的弯矩变形特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了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考虑结构弹塑性特性后,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大大降低,远小于按弹性冲击理论所确定的冲击力,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火山泥石流是最主要的火山次生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原来存在的山体在火山喷发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崩塌物和碎屑物,汇同泥水、雪水和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巨大的混合物流体.到20世纪末,已经有超过3万人在火山泥石流中丧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板块运动活跃,地震多发频发,震后泥石流作为一种特殊灾害,其破坏力强,危害巨大,但泥石流活动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往往多为定性评价,鲜有定量评价。为了解泥石流活动对地震的响应机制,选取四川省为研究区,使用小波分析对地震和泥石流的时空响应进行探讨。在长时间序列下,泥石流与地震具有多尺度特征,泥石流在不同尺度的周期等于或大于地震周期,在大时间尺度影响下泥石流发生周期要比地震长,泥石流发生频次与地震发生频次具有正相关性,地震发生后1~3 a内泥石流发生较为强烈,泥石流的活跃性在地震后1~7 a内较为显著,之后不断衰减。泥石流与断裂带密度、地震震级、距震中距离和地震烈度4种地震指标的空间分布呈带(条)集中分布,且之间相互关系呈正(负)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以为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希林 《地震学刊》2010,(3):241-245,261
首先介绍了本文作者提出的最新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定量评价计算公式的由来,包括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因子的选择,即主要因子的确定和次要因子的筛选,明确了各评价因子的作用,用权重系数方式表达各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度的影响。然后以2003年发生的四川省丹巴县鹅狼沟泥石流为例,对该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其为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危险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和理论公式及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涛  阮菊华 《高原地震》2012,24(3):58-61
循化县南山一带共发育了17条泥石流沟,严重影响了县城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南山泥石流群物源丰富,沟道纵坡降大,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降雨就可以形成泥石流。在对循化泥石流群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泥石流沟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白朗县比热泥石流位于人员较为密集村落上游,泥石流一旦再次大规模暴发将对沟口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对比热泥石流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依据,以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当前预测震后泥石流灾害损的方法所用时间较长,且预测结果误差较大,存在预测效率低和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基于GIS技术的震后泥石流灾害损失耦合预测方法,采用GIS技术获取震后泥石流灾害的相关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建立流域水量计算模型、固体物质量计算模型、泥石流起动模型,对泥石流的起动过程进行分析,在财产损失预测模型和人员损失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震后泥石流灾害损失耦合预测模型,实现震后泥石流灾害损失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预测效率高、预测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冲击荷载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能量转化主要集中于运动过程中,泥石流冲击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其能量不断变化的综合表现。本文分析了泥石流能量转化过程及冲击荷载的紊流形态,并根据其脉动特性,将泥石流冲击荷载作为信号进行研究。以大型泥石流模型试验为基础,利用小波时频分析方法将试验测取的泥石流冲击荷载映射为时间与频率的联合信号,得到同一时间9个频段内的能量强度。从冲击荷载的能量分布可以看出,稀性泥石流95%以上的波动能集中在低频段内(0~6.25Hz),从而为深入研究泥石流冲击机制及防治结构动态荷载设计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带弹簧支撑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抗冲击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普通重力式泥石流拦挡坝在大规模泥石流发生时容易被大块石损毁的问题,提出带弹簧支撑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并采用钢球代替泥石流中的大块石,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这种新型坝体进行泥石流大块石的冲击模拟,从坝体的变形、支反力、Von Mises应力、加速度和应变率5个方面与普通重力式拦挡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泥石流拦挡坝相比,带弹簧支撑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的支反力可减小3/4左右,钢球的冲击加速度可降到1/3.87,坝体的响应加速度可降到1/2.61,说明带弹簧支撑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具有非常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8.
遭遇泥石流     
蓝颖春 《地球》2012,(8):30-33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后,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泥石流暴发。全国部分地区也因大范围降暴雨,亦有类似地质灾害发生。北京"7·21"北京暴雨引发三起地质灾害。其中两起是泥石流灾害,这两起泥石流灾害分别是:房山区霞云岭乡庄户台村鱼骨寺泥石流灾害;怀柔区河北镇鸟语林景区发生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19.
峪口泥石流     
1982年8月2日凌晨,霍县阎家庄公社峪口村发生一次我省少见的泥石流。泥石流在约20分钟的时间里,吞噬了11口人的生命,捣毁20多孔窑洞,冲走2万余斤粮食,淹没一百二十亩耕地,毁坏了三千余株基本成材的树木,造成了近三万元的经济损失〔见封三照片(下同)1,〕。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认真研究北京地区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土壤类型以及降雨情况等因素的判断公式,并就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