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在海洋能研究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为止尚未实现波浪能的预报。本研究以T639预报风场作为WW3(WAVEWATCH-III)海浪模式的驱动场,对2013年3月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2次冷空气过程所致海浪场进行模拟,充分利用来自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岛的观测资料,检验WW3模式对能流密度的预报能力,实现了波浪能流密度的数值预报,为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波浪能开发工作提供保障。研究表明:1)以T639预报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可以较好地预报冷空气影响下的中国周边海域波浪能流密度。无论预报值与观测值在曲线走势上,还是从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定量来判断,预报能流密度都具有较高精度,其中在朝鲜半岛、日本周边海域的预报效果好于台湾岛周边的预报效果。2)在冷空气影响下,中国周边海域的波浪能流密度伴有明显的增幅。在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由于海域狭小,海浪得不到充分成长,能流密度的增幅相对较小,大值区的范围也相对较小;冷空气进入黄海中部、东海后,能流密度迅速增加,高值中心可达80 kW/m以上;冷空气进入南海后,虽然也使得能流密度明显增大,但由于南海纬度较低,冷空气南下行进至南海后强度大为减弱,能流密度的大值区范围较东海缩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ngWaves Nearshore),得到中国南海北部1999年8月—2009年7月的海浪场,对该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南海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适宜开发的波浪能资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ngWaves Nearshore),得到中国南海北部1999年8月—2009年7月的海浪场,对该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南海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适宜开发的波浪能资源.  相似文献   

4.
南海波浪能资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的优缺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和自己已有的工作,将南海的波浪能资源与其他各种清洁能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发现:南海具有较为丰富的、适宜开发的波浪能资源,且南海也属于中国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南海实行海浪发电为主,波浪能、太阳能和风能联合发电,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前人和自己已有的工作,将南海的波浪能资源与其他各种清洁能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发现:南海具有较为丰富的、适宜开发的波浪能资源,且南海也属于中国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南海实行海浪发电为主,波浪能、太阳能和风能联合发电,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涌浪规模对冰碛湖溃决的影响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碛湖溃决灾害频发,冰碛湖溃决的触发机理研究成为关注点,其中由于冰(雪)崩坠湖触发的涌浪冲蚀破坏是冰碛湖溃决的主要因素。为探索研究涌浪诱发冰湖溃决的动力过程,设计了一套水槽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探讨冰(雪)崩塌入湖诱发涌浪溃坝的发展过程及溃决流量特征,分析不同涌浪规模对溃坝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涌浪是冰碛湖坝体溃决的直接触发因素,在首浪及后续周期性折返涌浪的作用下坝体溃口逐渐形成,其后随着水势能增大,在下蚀、溯源侵蚀和侧蚀的共同作用下,坝体侵蚀率迅速加大,洪峰流量出现在这个阶段;2.涌浪规模越大,首浪对坝顶的侵蚀越充分,涌浪对坝体的侵蚀越迅速,坝体剖面形态线越稀疏。由于静水位不变条件下侧蚀作用更强烈,溃口的最终宽度较静水位改变的情形大;3.静水位改变的情形下,首浪漫溢形成极大规模的初始流量Q0,并且首浪规模越大,初始流量Q0也就越大。洪峰流量Qm出现在坝体溃决初期,涌浪规模越大,洪峰流量Qm出现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7.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今世界,人类将目光聚焦新能源,尤其是资源丰富的海洋能.本研究对波浪能、海上风能资源的评估方法及开发利用现状展开讨论,介绍了海浪发电装置的类别、国内外先进的海浪发电装置,同时展望了海浪发电、海上风力发电、风力海浪联合发电等措施的前景,为缓解能源危机,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4):46-46
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显示,我国四大海区中除黄海外污染程度都继续增加,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比2006年减少约0.4万平方公里。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态。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对海南万泉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海洋生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和研究了万泉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大型底栖生物以及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状况,概括了万泉河口区域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特征,并提出了保护万泉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91/1992、1992/1993年度在普里兹湾外海调查的资料,进行了大磷虾水平、垂直分布的研究和资源现存量的估算。结果表明,63°~67°S、68°E沿线是大磷虾群分布较密集的海区,在调查海域内大磷虾群主要分布在70m以上的水层中。1991/1992,在150533.9km2调查海域内的大磷虾资源现存量为1.699×106t;1992/1993,在125740.7km2调查海域内的大磷虾资源现存量为4.043×106t。  相似文献   

11.
代欣  刘庆生  武夕琳  黄翀  李贺 《热带地理》2021,41(1):147-158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选取危险性、脆弱性、区域综合防范能力因子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H-AHP方法(犹豫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图层叠置法评估模型计算得到高温热浪风险等级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雅万高铁沿线区域高温热浪风险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而言,北部地区风险高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风险高于东部地区。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中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雅加达边缘郊区、勿加泗市和万隆市,中部地区风险相对较低,形成典型的两边高、中间低的“V”型分布。该区域高温热浪风险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中等级风险面积占比将近50%,除雅加达市、勿加泗市、万隆市和芝马墟市外,其余各县均有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区域处于中等级风险水平。低风险水平区域面积占比最少,仅为8.10%,主要分布在靠近爪哇海的卡拉旺县北部地区,以及森林覆盖度较高的万隆县西南部和万隆西县西南部地区。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进行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划与西部地区定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资源安全须建立在地区间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之上 ,是对地区资源安全的整合。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资源赋存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 ,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方面承担的职能也应有所区别。能源和矿产资源是非原位性资源 ,地区间的合理配置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础 ;为此 ,本文在综合考虑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生态条件等因素的前提下 ,进行了国家能矿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域划分 ,提出应将全国的能矿资源富集区划分为开发区、接替区和储备区三种类型 ,并将这一划分方案具体运用到西部地区 ,针对各能矿资源集中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 ,在客观评价西部能矿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 ,展望了西部在国家资源安全格局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以及为此需要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2.5-D simulation technique for acoustic wave propagation in media with variable density and veloc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2-D and 2.5-D responses of a model reveals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damped nature of the 2.5-D acoustic wave equations. The simulated results for constant and variable density models show that the density variation affects only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layer. The computational cost for variable density models is 2.17 and 2.26 times that for constant density models for the 2.5-D and 2-D cas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2.5-D computational cost in the time domain is only about 10–15 per cent more than that for two dimensions, so this modest increase in computational cost can avoid the exorbitant 3-D computational cost.
Snapshots for a crosshole geometry were computed at various tim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terogeneity on the amplitude and shape of the wave front. Extensive analysis of an oil-bearing reservoir with and without the inclusion of a gas zone was performed using a point source as well as multiple sourc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he thickness of a low-velocity layer (oil-bearing) and of the location of the source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from the numerical response that the waveguide action of the low-velocity layer depends on its thickness in terms of the dominant wavelength. Trapping of waves was not observed when the source was outside the low-velocity layer. 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heterogeneity in the low-velocity layer contributes considerably to the leakage of energy in the adjacent layers due to scattering/diffraction.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2.5-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per wavelength to avoid grid dispersion are the same as for the 2-D case.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风能资源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WERAS)为基础,对其中的MM5模式模拟方案进行改进(即利用格点分析张弛逼近的方法完成3 h间隔的地面观测资料的四维同化处理,以减小原WERAS系统的模拟误差),对广东省2009-06-01―2010-05-31的逐时风能资源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评估。模拟结果表明:广东省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粤北、粤西海拔较高的山区,70 m高度上年平均风速达到6.0 m/s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300 W/m2以上;冬半年的风能资源优于夏半年;风能主要由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的大风速过程产生。模拟结果所揭示的广东省风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本地的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表特征相符合,70 m高度风速模拟误差在10%左右,风功率密度模拟误差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