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BRDF测试系统环境下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采集台湾相思树叶片光谱,并用UV2450-分光光度计对观测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对光谱数据采用不同算法获得红边位置变量,并与叶绿素含量进行拟合,构建用于估测台湾相思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模型.结果表明,各种算法获得的红边位置变量用于构建模型估测叶绿素含量是可行的,其中,采...  相似文献   

2.
叶片水分含量光谱响应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光谱反射或发射特性是化学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性与植被发育、健康状态、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植物的水分胁迫状况能够在光谱反射率数据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实验研究野外活体植物叶片和采集下的叶片随着水分流失波谱曲线变化的规律,并发现随不同的叶片水分损失率,红边、与红边相关的参数及波形呈现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BRDF测试系统环境下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采集台湾相思树叶片光谱,并用UV2450-分光光度计对观测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对光谱数据采用不同算法获得红边位置变量,并与叶绿素含量进行拟合,构建用于估测台湾相思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模型.结果表明,各种算法获得的红边位置变量用于构建模型估测叶绿素含量是可行的,其中,采用5次多项武拟合算法精度最高.经平滑处理后的一阶导数法精度坎之.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光谱分析的草地叶绿素含量估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绿素是草地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色素,与氮素、蛋白质、水分等其他植被生化参数均有着密切关系,是草地光合能力及生理状况的良好指示剂。利用高光谱数据建模分析是实现大面积草地叶绿素含量估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基于高光谱分析估算草地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总结为:基于红边位置及光谱指数的经验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两类。经验模型通过建立叶绿素含量与红边位置、光谱指数之间统计关系来估算叶绿素含量,参数简单,实用性较强;但光谱指数构造形式多样且与草地叶绿素含量关系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叶绿素的估算精度。辐射传输模型以叶绿素含量与辐射能量的作用过程作为其理论基础,模型中参数较多且对估算尺度敏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草地叶绿素估算的研究相对薄弱,专门用于估算的模型较少。未来的工作一方面应致力于发展和改进适宜于草地的光谱指数,同时确定合适的辐射传输模型参数以改进模型对草地的监测效果;另一方面,如何由叶片尺度拓展到冠层尺度进而拓展到像元尺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大面积草地叶绿素含量估算,是一项既具有重要意义又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生理变化及其高光谱响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利用ASD地物光谱仪,测定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内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应用微分技术处理棉花的反射光谱,并结合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a b)含量(Chlt)、叶片全氮(TN)含量等生物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棉花水分胁迫情况下的高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一阶微分光谱720nm波段的数值与LAI的正相关(R=0.7656);750nm处一阶微分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74);微分光谱690nm~740nm数值积分面积与TN含量呈正相关(R=0.7669),采用比值反射率对反射光谱1300nm~1500nm波段范围内最小值与棉花叶片的含水量作相关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R^2=0.8298),验证了一阶微分光谱数据与棉花的生理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能够反映出棉花生长发育的动态特征;证明了棉花的花铃期是高光谱遥感对棉花长势和生理参数定量诊断的最佳时期。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系列线性光谱模型对棉花生理参数进行估测,为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棉花生长模型和棉花长势的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干燥化是风沙区人工林种子萌发、更新幼苗存活与生长、种子更新的关键限制因子。选取4个种植年限(7、13、19、51 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分析重度、中度和轻度干旱对不同年限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各年限柠条种子出苗率,出苗率随干旱程度增加而降低,13 a出苗率均高于其他年限,19 a出苗率次之,51 a最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各年限幼苗株高、叶片数及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13 a与其他年限相比减少量最小;同时,各年限幼苗根冠比均增加。不同年限柠条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3 a含量最高,为30.19 mg·g^(-1);游离脯氨酸含量也随干旱的加剧呈增加趋势,其中19 a含量最高,为2 683.73μg·g^(-1)。各年限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在干旱胁迫下逐渐升高,在重度胁迫时达到最大,51 a增幅最大。不同年限柠条幼苗叶绿素a、b及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总体呈先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的趋势,下降最多的为51 a幼苗叶片。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各年限柠条幼苗的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13 a和19 a能够通过自身渗透调节物质来减轻伤害,维持正常生理代谢,保障幼苗生长发育,而51 a幼苗渗透调节能力较低,MDA含量最大,使细胞膜损坏严重,导致死亡率显著增加。隶属函数法表明,不同年限柠条幼苗抗旱能力13 a>19 a>7 a>51 a。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机理,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快速叶绿素荧光仪,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芦苇叶片光合生理以及芦苇生长状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干旱5d后,芦苇叶片光合速率小幅下降,干旱15d后,其光合速率明显下降,芦苇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干旱胁迫下,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芦苇叶片光系统II(PSII)对干旱胁迫反应较敏感,在干旱20d后,其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合性能指数下降,热耗散增加。在干旱胁迫初期,芦苇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以气孔限制为主;在干旱胁迫后期,非气孔限制与气孔限制都起作用,其中非气孔因素主要是指光系统II活性的下降,活性反应中心减少,电子传递能力下降,降低了光系统II的整体光化学性能,进而降低了芦苇叶片的光合速率,抑制了芦苇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棉花冠层叶片氮素状况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对棉花单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全氮含量做相关分析,并采用地物光谱仪。获取北疆棉花冠层关键生育时期的高光谱数据。应用一阶微分光谱,衍生出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方法。以红边积分面积(SDr)为白变量,冠层全氮(TN)含量为因变量,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T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23^**。n=39),叶绿素含量能有效的估计棉花单叶TN含量;红边积分面积变量与冠层T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是0.7394^**(n=40),利用构建的相关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估测新陆早6号、8号冠层叶片的全氮含量,RMSE分别为0.3859和0.4272。研究认为红边积分面积变量具有预测棉花冠层全氮含量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胡杨典型叶片光谱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谱的研究是遥感模型构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塔里木河两岸横向与纵向生态供水的差别,导致胡杨的生存环境有所差别。为了研究胡杨叶片是否对环境具有标识作用,选择中下游的5个实验点胡杨典型叶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差异明显,而不同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光谱在波段1 270~1 290 nm和1 600 nm附近可以进行有效区分;而且随着距河道垂直向距离的增加"红边"呈"蓝移"趋势;②不同断面、不同实验点叶片在825 nm,1 270 nm和1 605 nm光谱差异较大,红边由中游到下游呈"蓝移"趋势;初变黄的叶片随着水分的流失光谱曲线在各波段有增大的趋势,当水分流失减速时,光谱曲线在400~1 000 nm之间时变化仍较明显。综上,胡杨叶片光谱具有可分性,对生存环境能够起到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干旱对芦苇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盆栽试验研究了芦苇幼苗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物量动态、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芦苇幼苗高度、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递减.芦苇幼苗通过个体变小、叶片数量和面积减少、生长速率减缓等适应性策略来降低蒸腾量,利用有限的可利用水分维持生命活动,达到了植物叶片水分含量与土壤可利用水分的平衡.不同强度干旱均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减少了叶片对光能的捕获,降低光合机构遭受光氧化破坏的风险,是芦苇幼苗适应干旱的一种光保护调节机制.干旱还导致了芦苇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细胞质膜透性增加,重度干旱时细胞质膜透性达29.3%.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PSII的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芦苇通过非光化学淬灭(qN)的上升保护PSII.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光谱非成像光谱 (辐射 )仪对北疆棉花 4个生育期 (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 )的叶片及冠层进行了5°FOV室内、野外 ,2 5°FOV野外高光谱遥感测定 ,试验表明北疆棉花具有绿色植物所特有的反射光谱曲线特征。本文分析了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特征光谱变化规律以及棉花叶面积指数 (LAI)与叶绿素 (CH .D)含量、叶片全氮 (TN)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应用光谱一阶微分分析技术 ,清晰地描述棉花“红边”变化趋势的特征。通过监测作物生育期内的光谱变化 ,研究作物的反射光谱与叶面积指数 (LAI)、叶绿素密度 (CH .D)等农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使人们能够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作物的生长与遥感光谱数据之间的关系 ,促进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在作物的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干旱胁迫下的胡杨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监测断面和地下水位埋深的监测数据,测量了不同地下水位处胡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势及土壤含水量,探讨了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胡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地下水位埋深加大,胡杨受到的干旱胁迫加剧,胡杨叶片光适应下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电子传输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相对叶绿素含量普遍下降,且下降幅度随地下水位埋深加大而增加; 非光化学猝灭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大而显著升高; 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总体处于适宜状态,表明胡杨在地下水位埋深4~8 m左右时,尚能通过自身能力进行调节,光系统Ⅱ未发生不可逆转的因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干旱下烤烟幼苗膜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干旱胁迫下烤烟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细胞膜伤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烤烟幼苗叶片的膜系统受到了伤害,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和光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分配发生了改变。叶面喷施0.5 mmol·L-1和1.0 mmol·L-1SA减轻了干旱引起的细胞膜丙二醛的增加,有效地保护了烤烟幼苗叶片的膜系统。同时,0.5 mmol·L-1和1.0 mmol·L-1SA减轻了干旱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有效缓解干旱对类囊体膜和PSⅡ反应中心的伤害,增强了烤烟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其最适宜的浓度为0.5~1.0 mmol·L-1。2.0 mmol·L-1SA对烤烟幼苗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分是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滩脊地带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以4年生杠柳(Periploca sepium)苗木为对象,模拟贝壳砂干旱生境,设定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77.72%)、轻度(RWC为58.16%)、中度(RWC为42.98%)及重度(RWC为32.39%)干旱胁迫4组水分梯度,测定分析杠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水分条件可显著影响贝壳砂生境杠柳叶片的光合效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杠柳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Pn最小,为0.62μmol·m^-2·s^-1,仅是对照的5%。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逐渐降低,而光补偿点逐渐升高。干旱胁迫导致杠柳叶片光照生态幅变窄,光能利用率降低。(2)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蒸腾速率显著下降。适度干旱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值,而对照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杠柳Pn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而重度干旱胁迫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3)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叶片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下降,受到光抑制,电子传递效率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增加,光能热耗散增多。杠柳叶片通过调节光合效能来适应干旱胁迫逆境,对干旱逆境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在遮荫条件下,对栽培基质设置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对照处理、轻度湿润、中度湿润、重度湿润和水淹共8种水分处理,研究湿生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对基质水分条件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基质重度干旱处理下,蕺菜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茎叶含水量受到显著抑制;在水淹处理下,茎叶含水量显著增加;在轻度湿润处理下,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在中度湿润处理下,蕺菜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低;随着干旱和水渍胁迫的加剧,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成都受到抑制;并且在干旱和水淹处理下,蕺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增大,相反,适度湿润能提高叶片叶绿素b含量,因此,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减小。蕺菜叶片的脯氨酸积累与可溶性糖含量的调节作用具有补偿作用特征;适度干旱促进蕺菜根系活力,湿润环境下其根系活力降低,并通过糖耗补充能量维持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直观地反映了其对基质水分变化的适应性。遮荫条件下,蕺菜能适应轻度干旱至水淹的基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干旱对大豆叶片葫芦巴碱含量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王蕊  孙广玉 《中国沙漠》2010,30(3):552-555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绥农14号和黑农38号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葫芦巴碱含量的变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土壤干旱下两个大豆品种叶片水势、渗透势和压力势降低,且绥农14号叶片的压力势在干旱胁迫下明显高于黑农38号。干旱胁迫下两个大豆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提高。在0~8 d 干旱期间,叶片的葫芦巴碱含量增加较快,脯氨酸含量增加较慢;在8~12 d干旱期间,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下降,而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因此,葫芦巴碱在轻度干旱下可能起到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在严重干旱下该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7.
以富营养化主控因子总氮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氮浓度梯度培养芦苇的试验,测定芦苇的生理生化参数和叶片光谱,分析不同氮浓度处理下的芦苇理化特征和光谱特征差异,并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光谱指数与水体总氮浓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水体总氮浓度的增加,芦苇高度、鲜生物量、叶片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绿光反射峰值和红光吸收谷值呈现下降趋势,并出现明显"红移"现象;不同氮浓度处理的芦苇叶片反射光谱在绿光至红光的530~639nm和696~717nm差异显著;基于非线性拟合的PRI(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和CI(Chlorophyll Index)指数能够较好指示水体总氮浓度,拟合精度分别达0.82和0.91。该研究可以弥补现有水体富营养化遥感探测的不足,并为湿地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磷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旱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导致马铃薯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株高、茎粗、根长、匍匐茎数、地上部分干重降低,马铃薯块茎重量及块茎淀粉、蛋白质、Vc含量下降;(2)不同水分条件下增施适量磷肥,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强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且马铃薯块茎重量及块茎淀粉、蛋白质和Vc含量显著增加。(3)比较包括对照在内的6种磷肥增施量,增施15.3 g·m-2磷肥对马铃薯幼苗抗旱性及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而增施适量磷肥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损伤,减轻干旱对生长发育的抑制,增强植株整体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下水埋深柽柳、芦苇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结合塔里木河中游沙吉力克断面、阿其河断面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对柽柳、芦苇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测试.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强,柽柳、芦苇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呈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显著减少,显示出植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并通过调节自身生理代谢过程,以增强抗旱性;柽柳、芦苇叶片各生理指标和地下水埋深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与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呈负相关;地下水位是影响塔里木河流域植物生理特征的的主要环境因子;在相同水分胁迫下,芦苇的生理过程比柽柳强烈,对地下水埋深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在3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的叶片水分状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探讨荒漠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红砂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升高。随着生境土壤干旱的加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在土壤含水量较少的戈壁生境,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的升高是红砂抵御干旱环境的主要抗氧化保护机制;渗透调节在红砂叶片适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的渗透调节能力使红砂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有利于植物吸水,从而增强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