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广西黑水河流域为研究单元,对该区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按石漠化程度进行了分区。石漠化主要集中在北西和北东部地区,中部及南部地区石漠化程度低且分布较稀少,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上游,与中度石漠化分布面积相当,轻度石漠化占比较大的面积。在分析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治理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贵州石漠化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石漠化面积达3.48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8%,干旱缺水造成土地生产率低,经济落后,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贵州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文章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MSS和90年代末TM卫星数据,综合运用ENⅥ、PHOTOSHOP、MAPGIS、ARC/INFO等遥感图像处理与GIS应用软件,通过石漠化训练样区的选择、监督分类、矢量化和数据转换等步骤,实现了石漠化的自动分类与专题图件制作.将分类石漠化图按2mm×2mm的网格进行网格化,依据石漠化所占网格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归并、筛选,面积>70%以上的网格单元合并为石漠化区;面积70%~50%的网格单元合并为轻度石漠化区;面积<50%的网格单元合并为非石漠化区.调查表明湘西北地区近20a内,石漠化区总面积增加了约300km2,平均每年增加约15 km2,即所占比例由0.54%增加到约1.60%.  相似文献   

4.
广西岩溶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岩溶区,桂林的峰林平原及都安、大化的峰丛洼地都是世界闻名的热带喀斯特典型地貌,其山水风光巍巍壮观,绚丽多姿,可谓世界之最。但与这种独特地质环境相伴的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其中,岩溶石漠化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石漠化,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表森林植被蜕化,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并土地荒漠化的现象及其过程。因此,岩溶石漠化是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一 广西岩溶石漠化分布特征据广西地调院与国土资源部遥感中心的遥感综合调查,广西岩溶石漠化面积达272…  相似文献   

5.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2013年Landsat-8和2014年GF-1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野外调查,辅以收集的研究区2007年全国生态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相关资料(2000年ETM为数据源),开展青海省湿地资源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分布有湖泊、河流、沼泽和人工湿地4大类型,以沼泽湿地面积最大;2014年湿地总面积较2000年有大幅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整体恢复并趋于良好。扩张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等级的结构和格局是实现区域石漠化治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受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仍非常缓慢。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地表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且成本较低。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影像,对比了基于像元的非监督和监督分类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裸岩信息提取中的表现,发现面向对象分类结果具有更高精度。基于获得的裸岩分布信息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岩石平均斑块面积与裸岩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岩石斑块个数与裸岩率呈正相关关系;② 通过对比不同裸岩率(11%、20%、29%和48%)基质的景观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对不同裸岩率的景观分布的影响,从而表明了在不同的石漠化地区随着裸岩率的增加,岩石形状指数与岩石破碎度指数均逐渐增加,进而表明石漠化程度越严重;③ 裸岩率不同的地区表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斑块特征,裸岩率越高,岩石越破碎,斑块分布较为分散。小尺度斑块景观格局与区域的生态过程有着重要关系,开展小尺度景观格局的研究会深化区域尺度石漠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石漠化地区的小尺度斑块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区域的生态过程,对以后的石漠化过程以及未来石漠化演变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数据处理得到的环江县两期石漠化分类结果,分析了石漠化变化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石漠化变化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最显著的变化是非石漠化转变成潜在石漠化区域.从整体上看,环江县喀斯特区域石漠化面积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基本处于平稳变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刁江流域石漠化现状,总结了石漠化的分布特点,指出治理石漠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刁江流域的特点,提出了刁江流域石漠化防治的三大措施,为石漠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因此,选择野鸭湖研究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具有典型意义。以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4个时期野鸭湖湿地系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并根据景观指数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野鸭湖湿地面积在1999~2004年间逐渐减少,之后逐年恢复,至2014年湿地面积总数已恢复到1999年的水平,但水体的面积仍缩减一半,主要恢复的是草甸湿地和疏林湿地。②野鸭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更加复杂,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而优势度降低。③野鸭湖湿地斑块类型呈现如下特征:耕地连片分布,耕地开垦力度减缓;草甸湿地成片增长且优势度逐渐明显,形状复杂;水体分布聚集,2014年出现恢复现象;疏林湿地面积不断增长,呈现破碎化现象;建筑用地面积也略微增长,但分布分散;滩涂湿地面积最小,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西双版纳2014年和2018年旱季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利用橡胶林落叶-新叶萌生期内归一化焚烧指数变化率(CRNBR)算法,运用当年新叶萌生期植被分布(NDVI)与海拔数据(ASTER GDEM)进行掩膜提取,分别获取了2014年和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成林种植面积,基于ArcGIS 10.5平台分析了橡胶成林时空格局和种植面积增减变化。结果表明: ① 西双版纳橡胶林主要分布于南部水热条件较好、中低海拔的橡胶种植适宜区。景洪市的橡胶林面积最大,其次是勐腊县,勐海县最小。集中分布于景洪市的勐龙镇、允景洪街道和嘎洒镇;勐腊县的关累镇、勐棒镇和勐满镇;② 西双版纳及其下辖一市两县2014-2018年橡胶林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减幅为17.27%。其中,勐腊县的减幅最大为19.10%,勐海县减幅最小,仅2.70%。③ 橡胶林持续种植区主要在景洪市勐龙镇、嘎洒镇和景哈镇等,勐腊县的关累镇、勐棒镇和勐腊镇等;橡胶林种植增加区主要集中在景洪市勐龙镇、嘎洒镇和允景洪街道,勐腊县关累镇、勐腊镇和勐伴镇,勐海县打洛镇;橡胶林种植减少区主要在景洪市勐养镇、嘎洒镇和勐龙镇,勐腊县勐棒镇、勐腊镇和勐伴镇,本研究可为西双版纳橡胶林种植现状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geo-ecological problem in Southwest China.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 delineation could be used as a guide for the regional and hierarchical rocky desert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We chose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ouzhai underground basin on the karst plateau in Pud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and selected land use type, elevation, slope, aspect, lithology and settlement buffer 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e potential risk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was quantified with the factor-weights union metho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Five grad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were delineated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extremely low, low, moderate, high and extremely high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s accounted for 5.01%, 44.17%, 33.92%, 15.59% and 1.30%, respectively. As a whole,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level was moderate because the area of low and 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s occupied 78.09% of the study area. However, more than half of the area (about 50.81%) was predicted to have 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and above, indicating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subject to rocky desertificati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was higher in the southeast and lower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factors have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增温明显,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青藏高原冰雪动态,很少关注冰雪消融后岩漠的变化。岩漠通过地气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本文通过梳理青藏高原冰雪、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方法体系,着重分析了各遥感数据来源及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基于遥感技术条件下青藏高原冰雪动态监测、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监测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总结。目前,青藏高原冰雪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数据来源多样、研究方法成熟,而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尚未形成系统研究。在人为干扰不明显背景下,青藏高原冰雪消融区岩漠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对冰雪变化遥感监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遥感石漠化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漠化信息提取是多种信息综合分析、反馈的过程。通过分析当前石漠化分级体系,对比喀斯特地区与石漠化范围、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关系,并结合当前石漠化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认为:目前的石漠化分级体系在划分级别、分级指标、分级区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将尺度划分引入石漠化等级体系是统一石漠化等级划分差异的有力途径;充分利用基于内容的特征识别算法进行喀斯区的圈定可以有效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精度;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通过合理转换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是重要研究思路;传统的建立石漠化解译标志、改进植被指数模型以及建立波谱关系模型等石漠化信息提取方法无法很好融合石漠化综合指征,提出基于遥感的石漠化综合指标度进行石漠化信息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GPS反演可降水量资料和香港天文台发布的天气资料,对香港地区2014-03-30一次大面积降水过程中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可能出现在GPS可降水量峰值之前,降水发生前后常伴随GPS可降水量的突变现象|香港地区复杂的地形条件是导致降水前后GPS可降水量变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单基站获取的有效水汽分布范围要因地而异|绘制GPS可降水量等值线时序图能直观地分析水汽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精细尺度上研究城市功能区分布与人口活动规律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调节城市内部资源配置、安排城市设施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根据核密度估计原理,基于兴趣点(POI)数据探索沈阳市中心功能区分布情况,通过解读多时相百度热力图数据,探索工作日和周末城区人口时空分布规律,即从城市人口活动和城市功能设施分布2个角度解读沈阳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组织形式。借助SPSS 20.0分析人口热度和设施分布的相关性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要结论如下:① 沈阳市城市活力区呈现多中心分布模式,大多位于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或者城市功能复合中心。② 工作日人口高热区空间分布较周末更为分散,面积较大,早晚波动较大。周末人口高热区主要集中在商业中心和城市复合功能区且白天存在较大波动。③ 功能区分布与人口热度显著相关,其中生活服务设施、金融设施、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和景点设施是工作日人口热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教育设施、餐饮设施、交通设施、金融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周末人口热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喀斯特石漠化动态监测与驱动诊断信息系统(KRD.DMDM.IS)的研制。文章论述了该系统应用的ArcObjects技术及其二次开发层次、一般开发步骤和应用的部分接口,采用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并将支持C/S体系结构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器(ArcSDE)集成于系统中来,较好地解决了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接口;构建了马尔柯夫模型和驱动诊断模型,对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石漠化动态变化、演变趋势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该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推动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广西平果市典型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以及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分析探讨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变化格局, 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为重金属高值叠加区的集中分布区, Cr,Cd元素呈现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其他6个重金属元素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受Cd,As,Cr,Cu,Zn等元素不同污染程度的影响, 且以Cd的影响尤为突出, 其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高达1.34和107.73;pH、地层、Fe2O3、土地利用、P、CaO、Mn、到断层距离、石漠化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 而且不同因子组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为主。因此认为不同因子对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不同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Cd是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 地层、Mn、CaO、岩性、到断层距离、P是影响Cd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We used earthquake catalogs recorded by Guangdong Seismological Network from 2008 to 2014 to resolv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b-values in the coastal area of Guangdong, particularly in three key research areas (Yangjiang, Heyuan, and offshore Nanao Island) with strong seismicity.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b-valu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tions, and zones with low b-values could indicate the most likely seismogenic area of large earthquakes. We observed three clear low b-value patches in the offshore Nanao Island. We found a distinct high b-value peak at the depth of 11 km and two minimum peaks at about 14 and 7–8 km in the Yangjiang area. The overall b-values generally decrease with depth in the Heyuan area.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b-values reflect tectonic anomalies; that is, the ‘low-high-low’ distribution of b-values in the offshore Nanao Island and the Yangjiang area may indicate the anomaly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with a weak layer. The b-values of 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 a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duced by tectonism.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 reservoir area is generally at high stress st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pore pressure. We inferred that large earthquakes might be prone to occur at 10–12 km depth in the offshore Nanao Island, at 12–15 km depth in the Yangjiang area, an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ismic activity zone in the Heyuan area. Moreover,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Xinfengjiang reservoir is the most likely area of future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Heyuan area.  相似文献   

19.
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的实际应用及大量震例归纳结果表明,强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存在不同程度的亮温异常,且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多表现为增温条带的出现或者大面积的不规则分布。在研究热红外异常临震预测中重点关注热红外异常与震级的关系,对2010~2014年发生于中国的总计151次MS5.0及以上地震热红外异常情况与震级大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震级MS与临震前3 d热红外异常区面积平均值Saver的二元一次关系表达式,首次定量分析了震级大小与热红外异常面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