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以山东省文登市2005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2005年文登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554 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26 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3.927 6 hm2。反映出该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三角洲19个地区2010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该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足迹均为赤字,人均生态足迹为68.396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14.057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54.339 hm2。反映出评价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被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南阳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南阳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92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94 6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97 6 hm~2,说明南阳市的发展正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本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能力。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虽然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和渠首地的生态环境很好,但若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阳这一大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不能实现,这势必会影响到中线工程的质量和长期效益的发挥。对此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武城县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得出武城县人均生态足迹是1.66hm^2/人,可利用的全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hm^2/人,全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12hm^2/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生态赤字最多的是草地,然后依次是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这表明武城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地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化石燃料消耗和耕地占用的急剧增加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对国家社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ArcGIS分析了中国1997~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中国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差别较大,与降水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3;在分析时间段内,中国水资源呈现生态盈余状态,但空间分布不均,西南地区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华东、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出现生态赤字。此外,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下降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11.37%。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0年Landsat TM/ETM+数据,HJ-1卫星CCD数据,MODIS17A3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土壤,气候的地面实测数据,采用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的区域差异化生态补偿估算方法,对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20 627.4亿元,与同年该区域GDP总量 22 096.2亿元大体相当,在南疆三地州,四省藏区和西藏片区3个西部片区,每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GDP总量的2-12倍,这对保障中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补偿所需资金每年约为1971.0亿元,平均每县约为2.9亿元.目前,国家给予的生态补偿资金与此相比严重不足,即使是接受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各县市平均每年接受补偿资金也仅为0.94亿元,不到所需金额的1/3.生态补偿资金不足不但给各片区扶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风险.因此,生态补偿资金增量的投入可能是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问题关键所在,在此增量补偿资金基础上,集中连片特困区可建立以国家购买生态产品为主,开发性扶贫增长为辅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这可能是彻底解决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农牧工矿交错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3期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分析评价了该地区近14 年土地利用变化、成因以及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8、1999、2002年,榆林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牧草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外,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量为352 350 hm2,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减少285 765 hm2;减少面积最小的是水域.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自然环境背景下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尤其是政策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8年的150.6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71.99亿元,增加了21.34亿元,这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在提高.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废物处理和水分供应的价值最大,对区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生态价值测算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价值的测算评价对于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特征构建了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城镇工矿用地、林地和沿海滩涂4个主要地类的生态价值体系以及综合当量因子法、价值量评价法、市场价值法、专家评估法、生产成本法和偿付意愿法等的生态价值测算方法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播种面积、产出值、单产价格、降雨量以及废水、废气及烟(粉)尘排放量等数据测算了2011年江苏沿海地区现状土地利用生态价值。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耕地的生态价值均值为6178.95元/hm2、城镇工矿用地的生态价值为-5163.26元/hm2、林地的生态价值为16 438.42元/hm2、沿海滩涂的生态价值为8125.53元/hm2;连云港市、南通市、盐城市的耕地、林地、沿海滩涂都产生了正向的生态价值,共计104.55、4.56、23.28亿元,而这3个城市的建设用地造成了一定的生态价值损失,共计-28.53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内蒙古地区实施了诸多生态修复与保育工程。为了评估这些工程的实施成效,本文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为切入点,借助价值存量、价值增量、价值空间强度等参量,在全区和盟市尺度上,估算并分析了内蒙古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全区价值存量小幅度增加了0.24%,但价值增量的减少速度加快了32.9%,且中东部的变化大于西部;(2)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中东部平原耕作区、森林保育区深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2000年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量分别增加了4.52%、4.23%,价值增量分别增加了5.91亿元、8.88亿元;中西部山区草原荒漠化治理区受制于降水不显著的波动减少态势,2000年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量增加了3.51%,但价值增量减少了4.22亿元;(3)2000年以来,中东部地区人类活动正向胁迫的影响力,由前期的45.8%增强到后期的76%,但中西部地区仍然面临着艰巨的生态治理压力。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生态修复与保育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0.
面对资源紧缺、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宜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济南市作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情况,并核算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生态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1980—2000年阶段,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呈现波动式变化,在2000—2020年阶段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2)198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从单项服务价值来看,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种主要的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在2005—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3)耕地对济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最大,主要由于研究区内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其次影响较大的是林地、草地和水域。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f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us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tudy we find that Zhangjiakou City was in the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deficit from 1990 to 2000 and the deficit had the enlarging tendency. In 1990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was 0.964 and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pacity was 0.518, thus it can be calculated that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deficit was –0.446. However in 2000,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increased to 1.068,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 capita eco- logical capacity decreased to 0.471, then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deficit in 2000 was –0.597. Furthermo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f the city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per 10,000 yuan GDP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ecological system. Finally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e shortage of the model and the way to improve i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日照市耕地“非粮化”现状,结合近年来日照市及各区县耕地“非粮化”变动趋势,分析导致耕地“非粮化”的主要成因,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日照市粮食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日照市耕地“非粮化”程度山东省最高,两区耕地“非粮化”程度好于两县,各区县耕地“非粮化”程度均呈增强态势。根据日照市耕地“非粮化”现状,提出要全面摸清全市耕地“非粮化”存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精准施策落实好种粮补贴政策,提高种粮收益。  相似文献   

13.
进行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以为当地制定生态系统保护政策和措施、生态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受数据源获取困难等因素制约,从乡(镇、街道)尺度开展的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5个指标因子构建了适宜于乡(镇、街道)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统计年鉴数据和Landsat8、HJ-CCD、OM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部分指标使用统计降尺度处理的基础上,以乡(镇、街道)为评价单元,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兰州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对压力-状态-响应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生态系统健康整体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区较差向城市外围区较好的过渡和替换趋势,从乡镇(街道)尺度来看,属于“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的分别有13.5%、28.8%、51.3%、6.2%;② 就协调度而言,有59%的乡(镇、街道)为中度协调区,主要连片分布在城市郊区,其余分布在安宁区的街道,剩余的41%街道为高度协调区和低度协调区,占国土面积的25%,主要分布在城区的街道,零星分布在城市郊区的一些乡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9—2012年度临沂市9县3区统计年鉴和变更调查中11个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借助MATLAB7.0软件平台,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算出2009—2012年度各县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预测了2013年和2014年度土地利用集约度值,结果表明临沂市平均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正逐步从粗放利用发展到中度集约,兰山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一直为高度集约,集约度居全市之首,罗庄区一直为中度集约,稳中有进。预计到2014年底,大部分县区在中度集约或以上,仅有费县、蒙阴2县为粗放利用。。  相似文献   

15.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caused by local peopl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consumption, EFc) and the actual environmental impact that the ecosystem burdens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EFp) in West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 from 1986 to 2006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ethod. And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EFc and EFp were analyzed by STIRPAT model. Both EFc and EFp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in 1986-2006, accompanied by decreasing ecological deficits but expanding ecologic...  相似文献   

16.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and its calculation models are useful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stainabl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itu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 was evaluated using this concept in this stud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as led to the change in the ecology and immigration status of TGRA.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udy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by excluding the area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12% of the total land),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was 0.57895 ha,which exceede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GRA.The total ecological deficit was found to be 11,522,193.34 ha,accounting for 95.02%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GRA was not good.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ecological deficit,it was essential to introduce natural resources from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落实城市群空间规划的背景下,评价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并以此为限制条件预测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和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设置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结合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多标准评价方法(MCE),构建CA-Markov模型,预测2种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0和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网格平均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574、0.573和0.571,空间布局上呈现"中部低、东西高"的特征;②预测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新增城镇用地主要位于九江市、上饶市和南昌市,生态保护情景下限制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向土地生态安全高值区扩展,使得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扩展更加集中;③预测生态保护情景下,高生态安全区面积比自然发展情景下多39.39%且分布更加均匀,包括鄱阳湖周边区域、九江市中部以及新余市和吉安市,城市群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该研究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制定合理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政策措施,在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