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科学系主任H.J.格林伍德教授的邀请,我于1984年末对该系进行了访问,重点地了解有关实验室的仪器装备,做了学术交流,涉及内容较多,现仅就实验岩石学的有关展望做一概述。 实验岩石学做为地质学领域中的分枝,在国外近代地学研究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应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和兰州地质所的邀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教授A.D.Miall于1985年7月1日至30日在我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访问期间除在兰州、北京和玉门讲学外,还在酒西盆地、兰州附近和陕西礼泉唐王陵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Miall教授是一位年轻有为、精力充沛的沉积学家,主要从事碎屑沉积,特别是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研究,以及沉积盆地分析工作。他曾在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石油和沉积研究室工作过,并曾多次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举办的石油地质讲习班讲学,在1982年举行的国际沉积学家大会上他担任学术秘书长。仅从1974年起,在沉积相和沉积盆地分析等方面发表了近30篇论文。并著有《沉积盆地分析原理》和主编过《冲积盆地的沉积作用和大地构造》两本书。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是现今加拿大知名的地质学家,并活跃于国际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3.
何镜宇     
何镜宇先生1922年11月17日出生于北京。他是我国著名的沉积岩石学家。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后在察哈尔省和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1950年起在清华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曾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何先生曾在清华大学地质系协助池际尚教授首次开了沉积岩石学课,随后参加筹建北京地质学院,并担任矿物学和岩石学教学工作,编写了第一本《沉积岩石学》教材,并与张瑞锡先生一起创建了北京地质学院沉积岩实验室。1956~1957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合组的黑龙  相似文献   

4.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4):323-323
实验岩石学研究岩石和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各种特征和变化,在模拟各种变质过程、地幔和地壳各层圈物质组成和相变、岩浆生成及岩浆演化规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实验岩石学与岩相学相结合构作了岩石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实验岩石学研究得出的成果、从实验中获得的思想成为理论岩石学的精髓。本书从介绍岩石物理化学知识和高温、  相似文献   

5.
《古地理学报》2006,8(1):16-16
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TSOP)第23届年会将于2006年9月15日-22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TSOP)于1984年在美国成立,其每年一度的年会是国际上重要的关于有机岩石学、煤岩学、干酪根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的学术交流。以往的TSOP年会都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举行。 2006年的TSOP年会是第一次在中国、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  相似文献   

6.
我于1983年11月至1984年4月对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地质及地球物理系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是在联合国开发署资助下与H.R.Wenk教授合作进行南加州棕榈谷地区的糜棱岩研究,今将所了解到的有关科研、教学情况略述如下.H.R.Wenk教授是一个矿物学家,他讲授结晶矿物学(含晶体光学),X光结晶学和高级矿物学等课程.他擅长岩石和矿物变形方面的研究,精通X光结晶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多年来他在美国主要的矿物学杂志《美国矿物学家》以及国际知名杂志如《物理和化学矿物学》、《构造物理》、《岩石学矿物学论丛》(Contri.Miner.and Petro)等刊物上经常发表论著,截至今年上半年为止已发表著作不下120篇.1976年他曾主持编著《矿物学中的透射电子显微术》(Electronic Microscopy in Mineralcgy),对岩石学矿物学都有参  相似文献   

7.
<正>邓晋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和岩石大地构造学家,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全国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严谨治学,求实创新,造诣深厚,率先在中国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岩浆系统的研究,在火成岩成因、壳幔深部过程、区域岩石大地构造学、岩浆作用与成矿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1.美国著名矿物学家、国际矿物学会主席P.JWhllie教授等一批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认为,在新技术、新方法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野外地质调查做为基础.2.70年代以前岩石学取得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化学方面,今后岩石学成因理论的研究热点将主要向物理方向倾斜.3.一个地质学家要在地质学上获得成功,必须善于从大到全球,小到原子结构的尺度上去获取地壳运动规律的信息;一个岩石学家善于从岩石薄片中在显微镜下获得各种信息,在70年代之后仍然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9.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650km,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拉鸡山进行大地构造学、岩石学研究。作者曾在拉鸡山从事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研究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在大地构造演化方面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而为后期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李兆鼐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地质和火山岩金矿地质专家,他在火山岩、岩浆作用及其与资源环境关系等领域造诣颇深,曾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建树颇多。他是南极长城站中、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是火山岩研究的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他在世时,除全身心投入各项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地质学会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的群众性学术交流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第2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在任期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他的不幸逝世,对岩石学界和专业委员会,都是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现从两个方面加以追记,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1.
液相不共溶在岩石学及矿床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良赫教授现年七十岁,是我国著名岩石学家中年长的一位。四十余年来从事岩石学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尤其在工艺岩石与实验岩石学科领域开拓前进、艰难创业。主持该项科学活动届满三十年,密切结合钢铁和硅酸盐工业生产,推进矿浆成矿理论,建树良多。值此《岩石学专辑》出刊之际,特辟专栏刊载近期论著及有关同志论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2.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特级教授,著名光性矿物学家 F·D·Bloss 博士,由我国留美学者苏树春陪同,于10月14日至23日来我院讲学。参加这次讲座班学习的,除我院师生外,还有来自全国66个有关大专院校、研究部门、野外地质队及厂、矿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共70余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地质调查所同位素地质分部主任R·Zartman教授于8月5日至23日来华访问,并去南京方山与安徽汝山地区进行了新生代玄武岩及深源包体的野外地质考察。他十分感兴趣于郯卢断裂与火山作用的关系。在中国科学院地化所访问期间作了题为“应用铅构造模式说明动力地球中的Pb、Sr、Nd同位素演化”和“锆石U-Pb年龄测定中的某些复杂问题”的学术报告。长期以来Zartman一直从事于铅同位素和U-Pb年代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根据Pb同位素资料,他与Doe教授一起提出了美国中西部地区三个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即内陆地盾区、冒地槽区与俯冲带区。为了能使铅同位素资料广泛地为国内外科学家所  相似文献   

14.
1984年9月底—10月初,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和行星科学系主任、著名的岩石学家和实验岩石学家P.J.Wyllie教授来我院讲学,讲课内容丰富,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其中俯冲带的岩浆活动是他近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讲课内容代表了目前的最新水平.现将这一部分概括地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尊敬的各位同仁:2018年金秋九月是我国著名岩石学家游振东教授的90华诞.游振东教授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6年起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包括其前身原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从事岩石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我国变质岩石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李四光地球科学奖(教学奖)、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前身)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游振东教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80年代即敏锐地注意到国际上变质作用研  相似文献   

16.
李兆鼐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地质和火山岩金矿地质专家 ,他在火山岩、岩浆作用及其与资源环境关系等领域造诣颇深 ,曾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 ,建树颇多。他是南极长城站中、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是火山岩研究的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他在世时 ,除全身心投入各项科研工作外 ,还积极参加地质学会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的群众性学术交流工作 ,曾先后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第 2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在任期间 ,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他的不幸逝世 ,对岩石学界和专业委员会 ,都是不…  相似文献   

17.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质博物馆David. Bridgwater教授是著名的太古宙地质学家。他在格陵兰和拉布拉多等地区工作有二十五年之久。他对高级变质区的区域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1985年10月,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来华与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大中等人合作,研究冀东地区太古宙岩石的有关问题。继为时三周的冀东野外地质考察之后,David. Bridgwater教授于10月底至11月初在天津讲学。全部讲学均由张一钧担任翻译。讲课内容充实生动,引用了大量的格陵兰和拉布拉多的实际资料,比较详细地讲解了该地区的地质、特别是岩石、构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问题。现根据录音记录,将讲学内容整理成文。全文共四讲,其中第一、二两讲由张一钧整理,第三、四两讲由杨春亮整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学会新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前副部长)程裕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在变质地质学(包括变质岩石学、变质矿床学等)及前寒武纪地质学(包括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学、大地构造学)等方面造诣极深,是中外驰名的权威。他在五十多年的地质工作实践中,驰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足迹遍布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他曾亲自参加和主持了广大区域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测量与制图,作了十多种重要矿产(尤其是铁矿)的矿床地质研究,主持参与了我国前寒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与加拿大著名冻土学家Ross Mackay教授一起在加拿极地海岸带共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野外工作。每天我们有充裕时间交谈。我曾提出一些我们很关心的冰缘地貌及其他问题向他请教。事后又找了些参考资料,终于澄清了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觉得有必要和国内同行们交流。我想首先谈谈对所谓“冰卷泥”(Involu-tion)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05,7(4):433-435
吴崇筠教授1954-1975年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和华东石油学院,主要承担沉积岩石学的教学工作,先后编写了3本沉积岩石学著作。第一本是《沉积岩石学参考材料》,北京石油学院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出版。第二本是《沉积岩石学》,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沉积岩石学教材。第三本是《沉积岩》,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沉积岩石学专著。吴崇筠教授是中国石油大学沉积岩石学教学和教材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我们深切怀念吴崇筠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