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九八○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三千二百多万亩,平均单产五百一十四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4%。 玉米适应性强,产量比较稳定,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更能发挥高产特性。但近三年来我省玉米秃尖、缺粒现象严重,致使减产10—15%。深入分析开花授粉期的气象条件,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管理,趋利避害,减少果穗秃顶缺粒,对迅速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玉米大苗移栽栽培模式对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提高玉米气候增产潜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富裕县2014-2016年玉米大苗移栽分期播种试验的发育期资料、产量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玉米大苗移栽栽培模式对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的利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种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特别是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光照利用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该栽培模式使玉米遭遇冻害的影响明显减少,增产作用显著,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区域开展玉米大苗移栽培模式是可行的,可较好地解决该区域热量条件相对不足使玉米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马铃薯是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在20世纪60 ̄70年代解决了西南山区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粮食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马铃薯以它独特的化学成分及所富含的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而普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更成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国际市场上的佼佼者。然而黑龙江省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生产基地,马铃薯的总产量占全国马铃薯产量的1/4左右,同时,黑龙江省也是全国马铃薯种薯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黑龙江省马铃薯产量的波动直接影响全国马铃薯的总产量。而影响马铃薯生长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作物产量一天气相互关系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对于解决一些实际和理论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研制供业务应用的作物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对制定发展农业的长远规划以及修订国家的粮食和外贸计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在世界粮食危机时起时伏的今天,它不仅受到国内外各专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各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并加强作物产量—天气关系的分析和产量预测模式的研制,企图建立一个客观的可供业务使用的粮食生产警报预报体系,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对作物生产进行定量与定时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宁强县地处陕南西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无霜期二百四十天,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高达一亿八千七百万斤,一九七八年突破二亿大关,达二亿一千万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在我县粮食总产中,比重最大的是玉米产量。一九七六、一九七七、一九七八,三年玉米产量都连续稳定在七千万斤以上。对大自然来讲,农业生产还是处于必然王国。由于自然灾害比较多,玉米产  相似文献   

6.
张峰 《陕西气象》2012,(5):36-37
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宝鸡地区的眉县、风翔和麟游3个代表县1981--2010年30a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干旱和灌浆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夏玉米的影响程度塬区大于川道;春旱和初夏早是制约山区春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适时早播,利用前期的热量避免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宝鸡玉米生产尤为重要。通过改善品种,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利气象因素对川塬夏玉米种植区生产的影响;发展地膜覆盖栽培将是解决不利气象条件对山区春玉米种植区影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熊志强 《四川气象》1995,15(2):44-51
四川丘区玉米熟制布局和气候适播期四川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1前言玉米为我省重要粮食和饲料作物,它对增加粮食生产,以及增加工业原料,发展畜牧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喜温。喜光作物,而且为高光效的C4作物,表现为产量较高,全年净光合生产率可达2651克/...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乌兰察布市1961~2000年的农业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初步分析了降水量对乌兰察布市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了乌兰察布市玉米不同生长阶段降水的亏缺程度,为充分挖掘水分资源潜力,合理布局,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和耕作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出了抗旱、节水、提高降水利用率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秦岭山区垂直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 1.种植业秦岭南坡农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且90%为旱田,多集中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盆地。种植业占当地经济收入的80-90%,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洋芋,水稻和豆类为主,其中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40-50%。1987年留坝县玉米产量占秋粮的53.2%,占全年总产的39.0%。据调查玉米生产以中、低山地区经济效益最高。每亩纯收入46.43元,是平坝水稻的1.2倍,小麦、油菜则以900-1000米左右效益最高。考察留坝县1949-1982年主要农作物平均种植高度,玉米、水稻,油菜实际种植高  相似文献   

10.
玉米覆膜栽培是80年代我国旱粮生产的一项突破性农业气象技术工程,是继山区玉米育苗移栽和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后,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被列为高寒山区“温饱工程”之一,为了给山区玉米地膜栽培上升到适当高度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首先了解玉米地膜覆盖的气候生态效应。1资料来源试验采用对比设计,二个重复,每个试验区用地0.22ha,供试品种为户单1号、中单2号、白鸽43,管理措施为当地传统管理措施。增温效应资料为1988~1989年2a在留坝农场进行的膜内和膜外实际观测地温资料,生育期、生长性状及…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贵州粮食作物中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单产也最高的作物。建国以来,贵州水稻生产发展较快,总产量由1950年的211.1万吨增至1991年的428.7万吨,增长1倍多,但年际间的产量不稳定。产量波动主要受天气候条件尤以气象灾害影响最大。为此,必须掌握水稻栽培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才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对水稻的影响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对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1气象灾吝对水稻的影响1.1干旱1.1.旦春旱主要影响水稻…  相似文献   

12.
夏播玉米,是礼泉县平原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灌水问题的解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成倍增加。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1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45.3%到1980年的1.6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58.1%。产量逐步提高,1961年亩产81.3斤,到1980年亩产382.8斤,(最高的1979年达428斤)产量挺高4.7倍。从逐年产量图(见图—1)可看出产量变化悬殊,很不稳定,主要是不利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2)。  相似文献   

13.
黄晓俊  于飞  敖芹 《贵州气象》2012,36(6):25-28
干旱已成为西南地区玉米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因子,研究这一时期不同程度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对稳定该地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试验,模拟玉米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不同程度的干旱对贵州玉米的影响,同时对这一时期玉米生长的实际灌溉量进行了分析;大喇叭口一乳熟期干旱使得玉米植株矮化,玉米叶面积指数下降,玉米叶老化时间提前,玉米抽雄和吐丝时间推迟,玉米抽雄吐丝间隔期加长,授粉不良,最终使得玉米果穗性状恶化,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而且此时期的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不同程度的干旱对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干旱强度的加强,玉米减产幅度也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适宜水稻生长的气象条件及服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水稻是我省主要的高产细粮作物 ,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的产量约占粮豆总产量的15 %左右 ,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水稻具有好湿喜温的特性 ,水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决定着水稻种值的比重和品种的类型 ,同时水稻还具有耐涝、耐盐碱的特性 ,是治涝、治碱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物。由于水稻的适应性较强 ,所以在我省不论是岭谷相间、冷凉多雨的东部山区、半山区 ,还是热量条件好的中西部平原地区 ,均有水稻的栽培。本文从水稻生长发育的角度 ,分析各时段的天气气候条件、生育特性、生产服务指标 ,供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专业…  相似文献   

15.
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部门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早地了解掌握每年的粮食产量,合理地安排粮食生产,计划好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通过多部门产量预测的横向比较,越来越显示了气象部门制作的产量预报不仅及时准确,而且投资少,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在目前县一级台站所开展的产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之一,年春植夏收21万亩以上,由于春旱严重,历年单产低。研究春旱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对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根据本地气候规律科学决策生产,夺取春玉米高产丰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玉米、水稻是我省主要的高产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玉米每年的种植面积在200多万hm~2,约占粮食总面积的60%,产量占粮豆总产的70%左右;水稻是我省高产细粮作物,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从全省目前的生产状况看,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米采取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田间小气候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寻适合贵州的合理的栽培方式,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贵州省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呼伦贝尔市农区2012年生育期降水、温度、土壤水分以及玉米生长发育等资料,分析了气候环境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雨水适宜,利于玉米春播生产;夏季水热同步,有利于玉米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出了一种计算粮食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用以估测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该模式,根据1981—2010年闽东地区逐年气温降水推算粮食产量,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函数拟合等统计学方法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东粮食产量与气温相关不显著,而与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量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温升高,却可能造成产量的降低。聚类分析闽东粮食产量年型可分为歉收年、正常略少年、正常略多年和丰产年,闽东粮食产量主要年份为正常略少或略多,大多数年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粮食产量评价结果与历史实况较为一致。本文推算的粮食产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出不同气候年景对产量的变化影响,是一种较为便捷和实用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